[最新]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310298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教案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教案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教案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教案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教案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教案鲁教版五四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质教学资料 优质教学资料 优质教学资料课题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课型:新授 来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能力目标(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2、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交流讨论教学法,教师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引导,为学生搭建

2、参与和交流的平台。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一、溶解的过程1、溶液的定义2、特点二、乳化现象1、定义2、特点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2、特点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活动情景创设:生活中的纯净水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海水、河水、湖水以及矿泉水呢?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探究,学习新知探究思考: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区别: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C11H22O11),而氯化钠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Na+、Cl-)。联系:两种溶液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

3、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讨论:纯净水是否是溶液?早上清新的空气是否是溶液?合金是不是溶液?溶液都是无色吗?练习:2、溶液的宏观特征:(1)均一性(2)稳定性练习1: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溶液,请比较A处和B处密度的大小()3、溶液的组成:溶剂与溶质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m(液)=m(溶剂)+m(溶质)练习:1、将10g蔗糖溶于100g水中,完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是2、将50g食盐溶于100g水中,经过搅拌、静止、过滤,称量出滤渣的质量为30g,那么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_探究思考:哪

4、些物质可以做溶剂,哪些物质可以做溶质?溶剂:水、汽油、酒精等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讨论:1、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经用过哪些溶液?还看到过哪些溶液?2、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A、食盐B、面粉C、植物油D、石灰石2、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是()A、豆浆B、果酱C、矿泉水D、蔗糖水听讲巩固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利用图片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探究,学习新知二、乳浊液

5、:1、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宏观特征:不均一、不稳定3、乳化: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1、 洗衣粉洗衣服2、 洗发水洗头发3、洗餐具时滴加洗洁精效果更好认真分析,慎于思考,畅所欲言,争相交流思考回答。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与生相联系学以致用通过素材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思考能力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学生小结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能力练习展示本课习题学生练习巩固知识布置作业作业分类作业内容难易程度(难中易)适宜学生(优中困)预计完成时(分钟)必做题 伴学中普中15选做题完成练习中优生10教后小记得:本节课我运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使得整个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容易理解。失: 提问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改: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观念还要不断更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的面要更宽。(2)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