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个人课题申请表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295884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个人课题申请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德育个人课题申请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德育个人课题申请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德育个人课题申请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德育个人课题申请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个人课题申请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个人课题申请表(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德育个人课题申请表农村小学中段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编号 (此编号由各区统一填写) 宁波市中小学德育专项个人课题申请评审书课 题 名 称 农村小学中段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_ _ _ 负责人所在单位 负责人学科、职称 负责人联系方式 填 表 日 期 2 0 0 9 .1 0 .1 5 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制申请者的承诺 本人自愿申报宁波市德育专项

2、个人课题。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宁波市教科所德育研究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

3、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研究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德育研究公益性的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6遵守课题管理规定。遵守宁波市教科所课题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7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要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8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9课题成果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公开发表,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申请者(签章): 2009 年 10 月 15 日(

4、本表格内容限3000字以内)课题名称农村小学中段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课题界定:感恩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正常的、被社会所认可的一种思想感情状态。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知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才能做到心有他人,回报社会,才能塑造完美人生。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呢?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懂得感恩的意义,明确感恩的对象,掌握感恩的方法,长期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学会感恩。而小学中段,则正是开

5、展这种教育的良好时机,他们已经对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一定的反思,因此展开感恩教育也就更能取得效果。理论依据:积土成堆,德始足下。感恩美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系列化教育活动,逐步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笔者今后将以三个理论为依据展开实践研究:1、素质教育理论:民族的未来在教育,教育的出路在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确切地说,就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而在这五方面中,德育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一个人纵有满腹才华,却不能甚至不愿回报社会,奉献人类,试问,这种“高素质”的人才又有何用?而感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懂得回报,不仅是回报父母亲人,更是回报社会乃至人类。从

6、这个意义上讲,感恩教育就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 2、主体性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应该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教育追求的最高价值。感恩不是别人对你施加影响而你不得不为之的一种行为,感恩应是发自每个人内心的一种不计报酬的自觉行为。因此,感恩教育与主体性教育之间联系密切,互为依存,相辅相成。我们只有将感恩教育与主体性教育放在同一个车道上,感恩教育才会有现实意义并产生实际效果。如果说感恩情怀与主体精神能够碰撞出璀璨的火花,那么,感恩教育就一定能够在每一个教育的主体上见出成效。3、生活导向教育理论:众所周知,道德的存在根源于生活,道德已随生活的发展变化而改革,道德有

7、唯系社会关系的作用,更有促进群体发展的向善向美,体现个性的一面,从这一角度出发,德育应回归生活。以生活为导向,从生活性问题入手,顺应道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多形式、多层次地实施感恩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情感、有爱心、有灵性、有怜悯之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报恩的新社会主义接班人。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课题研究背景:当今社会,很多人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只知接受,不知责任这一现状与我们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是有很大关联的,当前很多教育者认识到了这一缺失,并付诸行动,如何推动社会、家庭、学校三方联动,形成“感恩”的整体氛围,是放在我们

8、大家面前的一道大课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对本课题的研究。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 1、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树立“感恩是种责任”的种子,让他们学会尊重、感谢、赞美、帮助别人,懂得生命的重要。 2、培育感恩的幼苗,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回报,进而学会做人。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的义务教育。3、推动家长了解感恩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使他们常揣感恩之心,常怀感激之情。一个不懂

9、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 1、知恩教育研究。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居多,父母亲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小孩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把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当然,浑不知这是父母对他们的恩情。因此,我们要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懂得珍惜,懂得心存感激,进而能知恩图报。 2、施恩对象研究。 很多家长与老师已习惯了付出,

10、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是现阶段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只有知道别人的恩情并懂得感恩图报的人,才会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感恩的情怀,懂得爱父母和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那么,那些一直在付出的人,会在得到善意的回报时,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谢谢,都能让他们心情愉快,那么何愁和谐社会不和谐呢?! 3、感恩意识培养研究。 我们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要让感恩的意识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将感恩情怀内化

11、为良好的品德。 4、感恩教育有效形式研究。“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采用主题班会、感恩行动月、感恩作业、感恩故事、感恩调查等方式,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进而使感恩之行成自然之举。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09.10-2009.11) (1)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调查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分析(前测)。 2、实施阶段(2009.11-2010.5) (1)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

12、)课题阶段性推广。 3、总结阶段(2010.6-2010.7) (1)调查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分析(后测); (2)撰写研究报告;(3)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课题研究的方法:根据课题性质类型,本课题的研究以活动为核心,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并辅之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1、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机实施,发现问题给予关注,及时诱导。因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感恩教育就该时时为教育之时,事事为教育之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以动态的观点看问题。在研究过程,不断修改研究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方式,进行现状调查,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

13、通,让家校互连,对孩子进行共同教育和监督,从而推动感恩教育积极有序地展开。3、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寻找规律性的方法途径。如对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可采用激励方法,加以肯定,作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存在问题的,进行个别引导,使其向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感恩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对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体会进行总结,为本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负责人是农村小学一线教师,承担班主任、思品、语文教学工作,能有效开展课题,确保研究工作顺利进行。身为小学高级教师,有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本课题还得到了有关教研部门从事教育教学的相关人员的支持与指导。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展示。2、感恩名言、警句、短文汇编。(收集、创作)3、感恩教育途径及成功案例结集。4、结题论文、研究报告。县(市)、区教科研主管部门意见市教科所审批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