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283876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已引起重视,但目前的研究还很有限。本文通过对近 期国内外相关文献报导进行收集、整理,对静脉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不溶性微 粒的危害加以阐述,以引起临床医师、临床药师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标签: 静脉输液; 不溶性微粒;来源;危害;预防措施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 100 ml 以上)注射液, 具有作用快、疗效高等特点。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电解质混乱、失血、失 水、休克药物治疗等均通过静脉输液的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 1,是临床上常用 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临床输液过程中有时发生输液不良反应,产生静脉输液不 良反应的原因虽然是多

2、方面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进行材料分析,发现 其中与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增多有关。自 1962 年澳大利亚首次在输液剂 中发现微粒, 1966 年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安全大输液研讨会”上公开提出输液的 微粒问题,从此静脉用药中的不溶性微粒引起了医药界的重视 2。如何加强对 静脉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控制,逐步减少不溶性微粒对病人的危害已成为药品生 产、使用及国家管理部门共同关注的课题。1 不溶性微粒的定义、来源1.1 不溶性微粒的定义 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是指除气泡外,随机存在于液体 制剂包括灭菌粉针剂所制成的液体中的可流动的、不溶性外来物质,其粒径在 50pm以下,肉眼看不见,具流动不溶性,

3、在肌体内不能代谢2。在应用于人体 的输液中,最道德的微粒限度是“零”微粒,但这是不可能达到的。1973 年英国 颁布的药典规定, 500 ml 以上的注射液中,直径大于 2pm 的微粒每毫升不 得超过1 000个,直径大于5p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100个2。2005年版中国 药典光阻法要求100或100 ml以上静脉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每1 ml中含 10pm 以上微粒不得超过 25 粒, 含 25pm 以上微粒不得过 3 粒。以下静脉注射 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 除另有规定外, 每个供试品容器中 含10 ml以上微粒不得过6000粒,含25pm以上微粒不得过600粒.1.2

4、 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可来源于药品生产、临床配 药操作及药物之间的理化变化及因使用的输液器不合理所引起的等多个方面。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粒主要来源于生产原料及生产工艺操作污染,如氨基 酸、脂肪乳、葡萄糖、甘露醇、右旋糖酐及血液制品等,由于其原料药质量不同, 可残存不溶性的蛋白质、淀粉及脂肪微粒;电解质类注射剂原料可残存不溶性无 机盐微粒;各种溶媒中也可能有不溶性杂质。生产过程中各种包装容器由于原料 不同可黏附各种微粒,如尘埃、玻璃屑、有机物、无机盐等。生产设备长期磨损、 相互推擦撞击造成微粒脱落于药剂中。另外生产环境的净化程度不符合规定也可 形成微粒的再污染4。输液环境及操作过

5、程中引起的微粒污染加药时安瓿瓶颈未消毒就锯割掰 开, 因玻璃的脆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 随瓶内负压而吸入安瓿造成污染 5。 输液瓶同时加入多种药物时,因反复穿刺,使橡皮屑脱落瓶内。粉针剂瓶 盖上的蜡末未消除干净,微粒随针头污染药液。在执行无菌操作中,违反操 作规程,治疗室空气污染,均可使液体中微粒增加6。由于目前都采用封 闭式输液, 出多少液体就要进多少气体, 而进气针使用的短针头, 进入的空 气全部经过药液的洗涤, 这样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粒也随之带入药液, 造成药液 污染。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药物间以及治疗药物与输注药液间的理化变化也是产生 不溶性微粒的重要原因。如溶媒的变化可引起沉淀。当配伍变化

6、后的输液 pH 值不在药物有效成分稳定的 pH 值范围内, 则有效成分亦会变质或溶解度 降低而沉淀7。含钙的注射液(如林格氏液)遇到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 新生霉素、磷霉素等阴离子型药物可与Ca2 +产生沉淀;同样Ca2 +还可与某 些阳离子药物的硫酸盐(如硫酸卡那霉素) 、磷酸盐等生成硫酸钙或磷酸钙等 不溶性沉淀。同离子效应亦可造成沉淀,如盐酸金霉素在水中可缓慢溶解,但 用生理盐水为溶媒则由于氯离子的存在而不溶。一些中药注射剂(粉针、注射液) 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多,其主要原因是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一些成分如 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与输液配伍后, 可 p

7、H 改变,或发生氧化、水解、聚合等反应,析出微粒沉淀8。2 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2. 1栓塞 人体中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m,所以药液中的较大微粒可 直接造成血管栓塞,导致水肿和炎症,并造成循环障碍,形成血栓和静脉炎,从 而引起心、脑、肺和肾等器官功能衰竭,不溶性微粒若引起脑血管栓塞,可引起 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若引起眼底血管栓塞,可引起眼底血管缺血,导致视力 障碍,甚至失明;若引起冠状动脉栓塞,可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脏 疾病;若引起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组织缺血,从而引起肾性高血压;由于婴幼 儿的血管比成人要细,再加上自身免疫功能较成人低下,微粒对婴幼儿的危害较 成人更为严重2

8、。2.2 芽肿 异物微粒侵入组织由于巨嗜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红细胞聚集在微 粒周围使体积增大, 形成肉芽肿6。肉芽肿是一种增生反应, 它可发生在肺、 脑、肾、脾、心、肝、眼等部位。少数肉芽肿对机体影响不大, 但大量肉芽肿 的发生可直接干扰重要脏器的功能, 甚至危及生命。2. 3 炎症 局部供养不足, 微粒刺激引起静脉炎。静脉输液中若有微粒异物 存在, 给药后人体另一种常见不良反应就是引起静脉炎和肺动脉肺炎。2. 4 变态反应、热原样反应 羟乙基淀粉不溶性微粒、右旋糖酐、细菌的尸 体、霉菌的抱子等作为异性蛋白质多次刺激肌体可引起变态反应,导致药疹、血 管红肿、血管炎、哮喘、呼吸困难等疾病。近年来,

9、静脉注射液配伍后澄明度合 格,而微粒倍增导致热原样反应的现象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长期依靠输液 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由于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在某些部位堆积,造成血管栓塞, 妨碍血液循环,最终导致该组织甚至器官的严重损伤。 2.5 瘤或肿瘤样反应 输 液中的石棉纤维微粒, 可引起淋巴管发生肿瘤, 胸膜和腹膜将出现间皮瘤3。3 输液中药物配伍中不溶性微粒的控制方法3.1 药物的纯度及在输液中的溶解度 在药物制剂的生产过程中,改良其生 产工艺、提高其纯度、增加其在输液中的溶解度,减少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 产生。有文献报道9不同产品不同厂家之间的差异很大,建议各药品生产企业 应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

10、范管理,加强质量监督和控制,从根本上减少微 粒的污染。3.2 规范加药过程 净化病房治疗室的空气或病房治疗室配备净化工作台, 加强岗位操作训练, 保证加药迅速、严格输液操作,尽量选择输液成品, 减少 复配过程。3.3 合理的输液及药物配伍 减少药物微粒污染,在临床静脉用药中,应严 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选择合适的溶剂,充分稀释摇匀后加入。医务人员应熟悉 配伍药物的理化性质、用法用量和配伍禁忌,尽量避免因配伍带入不溶性微粒; 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不要随意增加药物剂量8。3.4 使用有效的输液终端滤过装置 曾报道5的药液注射过滤器在临床上的 应用能有效地减少静脉用药配制过程中产生的药物微粒。目前在输

11、液中要避免不 溶性微粒直接进入人体可靠输液的终端滤过装置来实现,使用有效的终端滤过装 置如精密输液器进行过滤,可使药液中的微粒尽可能降到最低,这样可以减轻对 人体的伤害。综上所述,为确保静脉用药的安全,避免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药品生 产、使用、医疗护理及医疗器械等部门均应高度重视,加强监控和管理力度;医、 药、护等多方面密切结合,减少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全面提高静脉用药的质量9。参考文献:崔福德主编.药剂学第六版S.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872唐素芳.静脉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J. 天津药学.2008, 20(5) :65-68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12、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附录 664金鹤.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J.上海护理.2007,5(7) : 55-575毛璐 甄健存 陈志刚.塑料及玻璃安瓿开启方法对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污染 的影响J.中国药事.2005, 19 (11): 663-6646 毛璐甄健存陈志刚崔蔚静脉滴注药物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J.中国药 学杂志.2006, 41(1): 45-477 MEI D, Li D K, ZHANG J C, etal.Detemin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after reconstituting antibioties in

13、NS by Coulter counter J.ChinPharm J , 1999, 34(10): 670-672潘玲.6种中药注射剂在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的测定J中国药房.2008, 19 (6): 451-4539 周野黄文远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引起不溶性微粒变化的探讨J.中国药 师.2006, 9(12): 1163-116510 徐学君 徐德琴 汪 滢 邹若飞 . 加药环境与加药器具对输液不溶性微 粒污染的影响J.中国药事.2007,21(11): 888-88911 梁陈方李锦焱石业队静脉注射用粉针剂中不溶性微粒考察J.中国 医院药学杂志.2004 24(9): 577-57812 Keiji KURAMOTO, Toru SHOJI, and Yoshito NAKAGAWAc Usefulness of the Final Filter of the IV Infusion Set in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DrugsContamination of Injec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