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重点笔记[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27660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重点笔记[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流行病学重点笔记[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流行病学重点笔记[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流行病学重点笔记[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流行病学重点笔记[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重点笔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重点笔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病学(绪论)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3、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病因与疾病的分布)1、病因: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一般认为,那些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3、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4、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

2、果关联。(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也不一定相关)。5、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 / 同期暴露人口 K 一般为1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6、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罹患率。 罹患率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 同期暴露人口 K7、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是:患病率(又称现患率)。 患病率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 / 同期平均人口 K8、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续发率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 / 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 K9、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10、疾

3、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家庭)、地区分布(国家间、国内、城乡、局部地区)、时间分布(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11、横断面分析(属描述性研究)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12、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13、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14、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引起乙脑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加重。1战争年代因饥荒、贫穷、流离失所、生活条件恶劣,引起传染病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加重。16、自然疫源性疾病:一些

4、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是依靠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绵延繁殖,人只在偶然的情况下才感染该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鼠疫、莱姆病等。 (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病因线索。主要用途是:提出病因假说。2、进行爆发调查时的首要工作是:核实诊断。3、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峰,所有病例都集中在该病的常见潜伏期内,据此可判断此爆发属于:同源性传播。4、从疾病症状发生之日向前推一个潜伏期,称为:暴露日期。5、进行现况调查研究时,调查时间通常确定在:短时期内或某个时点。通过调查通常可以获得:患病率。现况调查即横断面调查。6、普查的目的:早期

5、发现病例;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了解疾病的分布;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普查适用于:发病率高或诊断手段简易,预后良好的疾病。7、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含量取决于两个方面:预期的患病率或阳性率;容许误差。8、描述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选择性偏倚;回忆偏倚;报告偏倚;测量偏倚;调查人员造成的偏倚。但较少出现:失访偏倚。9、现况调查中偏倚的控制措施包括:坚持随机化抽样,抽样方法已定,不得任意变换;减少漏查;统一检测标准;校准仪器;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10、筛检:是一种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可疑患者或缺陷者的保健性措施。其结果不具有诊断价值。11、真实性:指测得值和真实值的符合程度。评价指标为:灵敏度、特异

6、度。12、灵敏度:指通过一种试验,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的判定为患者的能力。13、特异度:指通过一种实验,能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的判定为非患者的能力。14、为了尽量发现病人,在制定筛检诊断标准时,可以通过提高灵敏度的方法来实现。实验结果有病组无病组合计阳性A(真阳性)B(假阳性)(AB)阴性C(假阴性)D(真阴性)(CD)合计(AC)(BD)ABCDN15、灵敏度(真阳性)A / (AC)假阴性(漏诊率)C / (AC)(数值均在有病组)16、特异度(真阴性)D / (BD)假阳性(误诊率)B / (BD)(数值均在无病组)17、阳性预测值,指筛检阳性者中患该病的可能性。A / (AB)18、阴性

7、预测值,指筛检阴性者中真正为非患者的可能性。D / (CD)19、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就越高。20、试验的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就越高21、试验阳性预测值上升,则阴性预测值下降。22、阳性预测值随现患率(患病率)的增加而升高。23、约登指数:即正确指数。约登指数越大,真实性越大。24、串联试验:用一系列筛检试验,只有全部结果均为阳性才定为阳性。(提高特异度)25、并联试验:同时进行几项筛检试验,只要有一项结果为阳性就定为阳性。(提高灵敏度)(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病例对照研究中,样本的大小取决于四个特定的因素:预期的暴露率;由暴露引起的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OR);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8、把握度。暴露病史或特征病例组对照组合计有ABAB无CDCD合计ACBDABCDT2、OR1,为危险因素、OR1,为保护因素、R1,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3、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方法的比较方法学特点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分组标准患与未患某种研究的疾病. M暴露与未暴露医学博闻之士交流社区|博闻博学博爱( N) Z& F5 : ?% h时间顺序回顾性(果因) n4 Vm2 I, $ ! i* 6 o; R1 L0 a医学博闻之士交流社区前瞻性(因果)比较内容两组过去的暴露率医两组发病(死亡)率: qj5 D7 b3 P7 ! V医学博闻之士交流社区联系指标OR、估计AR、PARz) K3 |2 w0

9、 l( n2 P$ F医友会RR、AR、PAR* D: QV, G1 b/ u优点样本较小,获得结果较快,费用较低;无失访;( e1 ?! - t5 e) M3 d$ A医学博闻之士交流社区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种暴露的关系,筛检病因;8 O% T9 Z B ! B4 p5 x% w可适用于罕见病。& 1 W- |9 V5 医学博闻之士交流社区|博闻博学博爱资料较可靠;) s! M- b& R9 hL$ M, s可计算发病率及相对危险度;y, M/ X3 k同时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可用于检验假设,说服力较强。+ ?6 I1 w- 缺点样本代表性差,容易出现选择性偏倚; t8 G# M9

10、 r/ a& j博闻,博学,博爱回忆暴露史易出现回忆性偏倚;% 7 O O+ s* J! p医学博闻之士交流社区|博闻博学博爱不适用于暴露比例很低的疾病研究。: u2 s/ Th; N& O需要的样本量较大,研究时间较长,费用较多,失访问题多(失访偏倚),不适用于罕见病。6 v0 e5 j) b$ 7 Q3 b- I医学博闻之士交流社区4、联系强度分析指标: 相对危险度(RR):指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Io)的比值,说明是的多少倍。RRIe / Io特异危险度(AR)也称归因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Ie)减去非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Io)的余数,说明完全由暴露因

11、素引发的危险度。ARIeIo特异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组人群中由于暴露某种因素引起的发病或死亡率占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的百分比。AR(IeIo)/ Ie 100人群特异危险度(PAR):指人群中由于暴露某种因素所引起的发病或死亡率。 PAR全人群某病发病或死亡率ItIo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AR):指人群中由某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或死亡率占的It百分比。PAR(ItIo)/ It 1005、在队列研究中,计算样本量的大小取决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6、双向性队列研究的特点:在回顾性(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7、队列研究的主要用途是:检验病因假设,描述疾病的自然史。8、

12、累计发病率与发病密度的主要区别是:累计发病率用于稳定人群,发病密度用于不稳定人群。9、RR具有病因学上的意义,AR更具有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10、在队列研究中,提高调查诊断技术,同等的对待每个研究对象,做好质量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信息偏倚。而利用限制和匹配的方法,以及利用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主要是为了减少:混杂偏倚。11、失访偏倚的大小取决于:失访率的大小与失访者的特征,以及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失访的差异。12、在队列研究中,见不到:存活病例偏倚。13、流行病学中的偏倚是指:系统误差。医学博闻之士交流社区14、混杂因子一定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医友会. 4 k3 M! M(

13、 b15、选择偏倚包括:入院率偏倚、存活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无应答偏倚等。16、信息偏倚包括:回忆偏倚、报告偏倚、诊断怀疑偏倚、暴露怀疑偏倚等。17、标化死亡比是根据观察死亡数除以一般人群的年龄、性别专率所计算出来的预期死亡数得到的。若该标化死亡率小于1,则说明一般人群的健康状况还不如被标化人群。18、用甲人群做标准,对乙人群进行标化,标准化死亡比的计算公式是:乙人群实际死亡数 / 甲人群死亡专率 乙人群的观察人数19、选择现患病例为病例对照研究的对象易发生:存活病例偏倚。20、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易发生:失访偏倚。21、通过电话或信函调查,易发生:无应答偏倚。22、病例对照研究中,在调查既

14、往的暴露史时,易发生:回忆偏倚。(实验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是指: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以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试验组的人群,对照组不给予或仅给予安慰剂,然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以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实施随机试验,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人群预防试验)、社区试验。4、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选择人口比较稳定,并且有足够数量的人群;选择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选择当地领导重视,群众乐于接受(依从性好,可从中受益)的人群。5、实验研究中估计样本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4个方面的因素:发病率越低,所需样本量越大;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数值差异越小,所需样本量越大;检验的显著性水平(第一类错误)越小和把握度1(为第二类错误)越大,所需标本量越大;单侧检验所需的样本量小。6、试验设计原则:确定实验现场;确定实验样本量;实验分组;设立严格的对照;定量指标;明确实验期限;及时整理资料和鉴定效果。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效果评价及分析指标有: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效果指数、抗体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等。8、衡量某种干预措施对人群某疾病的预防作用可用:特异危险度(归因危险度)。9、评价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是:有效率、治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