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药理资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26840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医药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山医药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山医药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山医药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山医药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山医药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医药理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择30,问答70(内部资料,请不要外传)一、 临床实验方法学1. 对照 1)随机平衡对照 2)交叉对照 3)序贯对照2. 随机 1)单纯随机抽样 2)均衡随机 3)均衡顺序随机3. 盲法试验 分双盲和单盲4. 安慰剂 1)排除医师和患者精神因素在药物治疗过程的干扰 2)排除治疗过程中疾病自身变化因素 3)作为阴性对照用于随机对照试验,使新药在盲法条件下得到确切的评价 4)在有阳性对照时,安慰剂可以监控测试方法的灵敏度二、 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1. 半衰期: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般所需要的时间,或者学药浓度降低一半需要的时间。2.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种量度3. 表观分

2、布容积:指体内药物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4. 稳态血药浓度:以一定时间间隔,以相同的剂量多次给药,则在给药过程总血药浓度可递加,直至血药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或在一定水平上下波动,该范围称为稳态血药浓度。5. 排泄:指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或经代谢后的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6. 消除:指体内某区域内原型药物的消失过程。7. 处置和房室模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的状态和特点。8. 生理模型:指一种比较符合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具体情况的模型。9. 药时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药物的一些特征数量为纵坐标而做出的各种曲线。10. 常用药代动力学模型参数:足以代表和决定模型的一些特征常熟三、 TM

3、D(药物监测)的临床指征1. 病人是否使用了符合病情的最佳药物。例如,当其他抗生素更有效时,却用了氨基甙类,还进行TMD,这就不合理。2. 药效是否不易判断。如果有明确的药效指标就不需要TMD。3. 血药浓度和药效之间的关系是否适合于病情。例如氨基甙类治疗下尿道感染时疗效不取决于血药浓度,而是尿药浓度。4. 药物对此类病症的有效范围是否很窄。5. 药动学参数是否因病人内在变异或其他因素而变得不可测。例如,截瘫病人使用经肾消除的药物,其肾消除率并不代表肾功能,因此求得肾消除率的血清肌酐值,变异较大。6. 疗程长短是否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MD。例如临床常见产后使用氨基甙类和TMD,但是病人通常

4、是在三天后停用氨基甙类,所以TMD不能受益于病人。7. 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善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四、 药物作用“量”的概念1. 是作用强度,作用有强弱,其幅度由宽窄。2.是作用时间,起效有早迟,维持时间有长短。五、 量效关系和量效曲线以药物的剂量为横坐标,效应为纵坐标,可得量效曲线。1.最大作用强度,指图上药物效应达到的最大高度。2.效价强度,指药物产生某一强度的效应时所需的药物剂量。3.曲线斜率,斜率大表示剂量增加时效应增强的幅度大。4.曲线数值变异程度六、 III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临床试验,目的是进一步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国规定,在完成100对病例的2期临床试验的

5、基础,完成300例病例的3期临床试验。这两期试验的设计原则和要求是一致的,但是3期临床试验并非一定要用盲法。七、 老年人药动学的变化对药物吸收的改变。1.胃PH的影响。老年人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影响药物的被动吸收。胃PH值升高,药物转化减少,血药浓度降低,药时曲线下面积缩小,生物利用度差,影响药物的利用。但是,对胃酸不稳定的青霉素,在老年人服用是吸收增加,作用增强。2.胃排空速度的影响。老年人胃排空速度减慢,致使药物进入小肠的时间延迟,吸收速度减慢,血药有效浓度达到的时间也减慢。3.胃肠活动度的影响。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容易便秘,增加了小肠对药物的转运时间而吸收增加。4.胃肠及肝血流的影响

6、。老年人胃肠和肝脏的血流减少,对药物的吸收显著减少。八、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诊断1.以前对这种反映是否有结论性的报告。2.是否发生在被怀疑的药物应用之后,药源性疾病发生在用药之后。3.在停用被怀疑的药物或者用了特异性对抗药之后不良反应获得改善。4.再次使用被怀疑的药物后,这种不良反应又发生。5.是否有药物以外的可疑因素引起这种不良反应。6.在施用安慰剂后,这种不良反应是否仍然发生。7.是否次从血液或其他体液中检测到可引起毒性的药物浓度。8.药物剂量增加或减少时,这种不良反应也增加或改善。9.病人以前是否有用同样或相似的药物而发生同样的不良反应。10.反应是否被任何客观证据证实

7、治疗原则 1.药源性疾病的处理 如果怀疑出现的病症是由药物引起的、而又不能确定为某种药物时,应首先停止使用所有药物。这样不但可能及时终止致病药物继续损害机体,而且有助于诊断。停药后,病症减轻或缓解常提示疾病为药源性。2.此后根据病情采取方案 1)由于药源性疾病多有自限性的特征,停药后无需特殊处理,待药物自体内消除后,可以缓解。2)症状严重时,必须对症治疗。如致病药物已经明确,可选用特异性拮抗剂。如是药物变态反应,应将致病药物告诉病人,防止日后再度发生。今年中山医辅导班的药理资料:第二版页码:9-11,16-18,28,29,33,34,35,63,64,87,106-108,116-118,1

8、32-134,139-142,160,165-167.#1广东2004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临床药理试题一、问答题:1.哪些情况需要TDM?2.试述药物II期临床试验目的,研究内容的注意事项?3.妊娠早期合理用药要注意哪些问题?4.试述老年人用药的一般原则?5.机体节律对药动学有什么影响?二、选择题1.稳态药效曲线特征:2.半衰期指:3.测定血药浓度的意义:4.苯妥英钠做监测的原因:5.妊娠末期不宜用的药:6.药物致畸胎的有关因素:7.老年人药代学变化:8.老年人用强心甙时注意:9.经肝药酶转化后才有活性的药物:10.药试安慰剂的特点:11.可与氯霉素合用的药物:12.须用抗生素预防的情况:1

9、3.氨苄青霉素治疗胆囊炎的原理:14.肾功能不良用药注意事项: #51.哪些情况需要TDM?治疗药物监测()对病人合理用药意义重大,但也并非意味着每个患者均需频频检测。应根据临床情况、技术条件与病人经济条件,恰如其分地做好。应注意掌握好以下监测指征:治疗窗窄、安全性小的药物尤其呈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有效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必须监测。如苯妥英钠,当机体对其消除能力达饱和时,任何微小剂量的增加都可引起血浓度的骤增而致中毒。我曾遇到一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儿,其一直口服苯妥英钠,血浓度稳定在,临床上控制满意。当患儿自行加量一次时,其药物血浓度骤升至,很快出现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诊断和鉴别中毒如在常规治疗下病人出现临床中毒症状时,需急测血药浓度。尤其中毒症状与被治疗疾病的症状不宜鉴别时,如氯硝西泮、丙戊酸钠中毒可有频繁惊厥,很多抗痫药物中毒时癫痫发作加重。所以应根据血药浓度确定是否为药物中毒,以便及时减量、停药或透析。用常规剂量或大于常用剂量仍不能控制疾病症状以鉴别是药量不足、药酶诱导、药物耐受还是中毒。观察中毒症状时,不要忽视慢性中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反应迟钝,言语及认知障碍等。多药合并应用时可在药动学和药效学各个环节上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使保持稳定的血浓度发生改变。特别当疗效不满意或有间发病时,要监测血药浓度以调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