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权劝学》课文复习与练习(含文言文对比阅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26828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孙权劝学》课文复习与练习(含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4《孙权劝学》课文复习与练习(含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4《孙权劝学》课文复习与练习(含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4《孙权劝学》课文复习与练习(含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4《孙权劝学》课文复习与练习(含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孙权劝学》课文复习与练习(含文言文对比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孙权劝学》课文复习与练习(含文言文对比阅读)(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权劝学课文复习与练习一、 词语解释1.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4.当涂:当道,当权。5.辞:推托。6.务:事务。7.孤:古代王侯的自称。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9.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10.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书(五经)。11.谓:对说。12.事:事务。13.掌事:掌管事务,管事。14.以:用。15.岂:难道。16.为:当,成为。17.治:研究。18.邪:通“耶”,语气词,吗。19.涉猎:粗略地阅读。20.见往事:了解历史。21.见:了解。22.往事:历史。2

2、3.乃:于是,就。24.及:到了的时候。25.过:到。26.非复:不再是。27.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28.吴下:指吴县。29.更:重新。30.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31.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32.刮目:擦擦眼。33.见事:认清事物。34.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35.但:只。36.耳:罢了。37.孰:谁。38.孰若:谁比得上。39.以为:认为。40.大:很,十分。41.益:好处。42.就:从事。43.始:开始。44.与:和。45.论:谈论。46.议:议事。47.士:有才德,有志气的人。48.即:就。49.遂:于是、就50.拜:叩拜

3、。二、重点句翻译1.卿当涂掌事翻译:你现在当权管事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翻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下阿蒙了!5.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翻译:士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长兄认清事物太晚啦!(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三、课文停顿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4、,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四、 课后练习一答:(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大进步)(无论什么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多读书,要开阔视野,才能提高自己的见识。)(看待一个人,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要用新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还说明了“开卷有益”的道理)。五、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孙权:除了是一个善劝的人以外,还是一个关心下属的人,更是一个待人恳切的人。吕蒙:性格豪爽,知错能改,勤奋好学。鲁肃:一个惜才、爱才,敬才的博学忠厚之人。六、 成语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刮目相待(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七、

5、伤仲永、孙权劝学的对比内容都与“学习”有关。仲永和吕蒙的事例却一反一正,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写法上,伤仲永借事说理,叙议结合,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言简义丰。伤仲永:仲永是反面事例写法:借事说理,叙议结合仲永年幼不学结果:毫无所成原因:(不使学)受于人者不至也启示:后天教育至关重要孙权劝学:吕蒙是正面事例写法:对话描写+侧面描写吕蒙年长好学结果:学有所成原因:孙权劝学启示:1.开卷有益,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为时不晚。2.看待一个人,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要用新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八、文章内容1. 分三层: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2. 分两层

6、: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九、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2下列对孙权劝学

7、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在“孙权劝学”以前是一个没有什么学识的人。B文中没有直接写吕蒙进步之快,而是借鲁肃之口说出,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C孙权要吕蒙“涉猎”,是为了让他增长见识,以便能更好地去管理军中事务。D本文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动作描写。二、课外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

8、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选自魏略儒宗传董遇 作者:鱼纂 年代:三国3翻译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2)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性质讷而好学 (4) 人有从学者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B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C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D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5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学者云:“苦渴无日。”(2)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6你从董遇教导从学者中得到怎样的学习启示?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傅永发愤读书傅永,字修期,

9、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注)寻:不久。 让:责备。 露布:公开的文告。7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A自青州入魏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B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C永乃发愤读书 屠乃奔倚其下(狼)D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众服为确论( (河中石兽)8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划线句应断句为“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

10、倒立驰骋。”B“涉猎经史”一句中的“涉猎”与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中的“涉猎意思相同。C末尾引用皇帝的话是为了侧面表现傅永发愤读书的效果。D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年二十余”表明傅永已成年。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而”的意思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例: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A濯清涟而不妖B俄而雪骤C温故而知新D曲肱而枕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2)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11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

11、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选文有删节)(注释)曹:辈。拱璧:大璧,泛指珍宝。义蕴:内在的意义。发越:散播。举:举出枵(xio)腹:腹中空虚。极:通“亟”,急。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加温习/温故而知新B安可尽读/食之不能尽其材C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极宜猛省/不省人事1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14结合选文和课文孙权劝学,分别说说作者对读书的看法和孙权对吕蒙读书要

12、求各是怎样的。三、对比阅读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韩诗外传(注释)方:正在。轻然:突然终止的样子。喧:因分心而遗忘。裂:割断。15解释下列句中加

13、点的词。(1)卿今当涂掌事_(2)蒙辞以军中多务_(3)即更刮目相待_(4)其母引刀裂其织_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17孙权劝学和孟母戒子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18吕蒙和孟子的经历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阅读理解(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炳烛:点燃蜡烛。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