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形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26631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话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普通话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通话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话的形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过北京的人都有这样的认识:北京话跟普通话不一样。 这个事实说明了普通话和真正的北京话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然而各种书上明明写着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脚本的,这给国人造成很 大的困惑:普通话到底是不是北京话?普通话跟北京话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了弄清楚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关系,很多人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希望能搞清楚这个国民生活中最基本的语言问题,希望 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关于普通话和北京话的概念。事实上普通话是不是北京话呢?这一点历史会告诉我们答案,因为普通话不是凭空 出世的,他也是跟世界上其它所有语言一样,是从原始的语言一步一步地进化成长起来的。400 年前的北京话:吴语北京自建城以来经历过了许多个朝代的

2、变迁,自古以来北京话有过多少变化?如何变化?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真正考证 过。从历史上讲,400 多年前的明朝末年,从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利马?#93;曾用罗马拼音记录了大量的当时的北京话,这些记录至今 尚保存着。从利的记录中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出:当时的北京话是有大量入声字并且没有 zh、ch、sh 等翘舌音的语言。这说明了当 时的北京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因为无论北京话还是普通话都不具备这些特征。同时也说明了北京话和普通 话的历史都超不过 400 年,400年前的北京话是明朝的官话(考证为吴语)。北京出现第二语言:满语满人入关进驻北京后,为了小区的安全等政治因素,满人把紫禁城

3、周围 10 里之内的汉人全部赶走而专属满人居住,这个范围 称为北京的内城,而 10 里之外称为外城。于是,北京城出现了两个社群:满人社群和汉人社群,这是阶级、语言和居住地域等都 十分分明的两个社群,北京城也就出现了两种语言:明朝官话和满语。任何语言都是跟人群一体的,当时北京的两种语言的地域差 别是:内城说满话,外城说明朝官话。满语的分化满式汉语由于满语是一种北方民族的语言,满人草原、丛林的原始生活以及满族短暂的历史文化局限了满语的成熟水平。可以说,满语 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语言,不论它的发音、词汇以及语法等都十分的原始和不成熟。即使在北京,满语也难以满足日常生活使用的需 要,北京的动植物、建筑、日

4、常用品等很多东西都是满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些东西用满语都很难描述和交流。在满人和汉 人之间是这样,在满人跟满人之间也同样无法把日常生活所碰到的东西表达清楚,至于象汉人的建筑工程用语、艺术语言、医学及 其它科技用语等高级语言使用则更加无法表达,当时的形势是满语在北京面临无法交流的危机。面对有几千年历史的千锤百炼而成 的汉语,满人虽然夺取了中国的政权,然而其语言却难以胜任统治中国的使命。但是满人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却不得不面对要使用语 言的生活政治现实。小至为了自己日常生活的表达,大至为了统治中国的政治需要,满人都迫切需要一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周围生 活的语言。改造满语已经是来不及了,满人除了学习

5、和模仿汉语之外别无他法,因此,套用北京汉人的语言(包括词汇和语音)成 了唯一的选择,于是第三种北京话出现了满人学讲的蹩脚汉语(暂且把这种语言叫做满式汉语)第三种北京话的形成内城北京话(mandarin)北京城里的一棵小树、厨房里的一件工具,用满语都无法表达!因为满族人的祖先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植物,从来没见过这样的 工具,这就是当时统治中国的满族人所遇到的严酷的语言现实。满语要继续说下去,除了直接使用北京外城汉人的语言的词汇和模 仿他们的语音之外再也没有第二种可能!就象日本皇军学说中国话:“你的,八路的,干活?”一样,北京内城的满人开始了他们 艰难的模仿汉语的历程。但是满语对比汉语有它先天的残疾,

6、首先,入声字一下子就全丢了,这就是汉语同音字增多最根本的历史原因,用满语套学汉 语的发音更是不伦不类,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发音最糟糕的汉语。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满人的这种蹩脚汉语比起日本皇军更 蹩脚的汉语随着使用人口的增加而普及,这种让当时的汉人老百姓笑掉牙的蹩脚汉语成了清朝统治阶级的“共同语言”这就是 早期的普通话(暂时使用英语的称谓把这种语言称为 mandarin)。内城北京话的发展走出北京内城,形成“官话”随着北京内城的“ mandarin 这种蹩脚汉语的形成,在北京内城形成一个固定的说“ mandarin 的人群。这个人群就是当时中 国的最高统治团体一一八旗贵族。“mandarin”

7、成为地地道道的清朝统治者的官方语言一一“满清官话”。具体的时间有待考证,在康熙字典中的语音跟今天的普通话的语音还是一定的差别的,但是跟其它汉语方言相比已经更接 近今天的普通话了。从“满清官话”的形成史看,“满清官话”受满语的影响主要在语音方面,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蹩脚的汉语语音系统,而在词汇 和语法方面的影响则十分有限,从语言的本质上讲,“满清官话”还是应该归属于汉语的一种方言而不应该归属于满语的一种方言, 不过这是最糟糕的一种汉语方言。内城北京话的发展一一落地生根,形成“国语” “满清官话”形成后,随着满清政权在地域上的延伸,操着“满清官话”的八旗贵族也就从北京的皇家内城走向中国的每一个 角落,

8、于是各地的第一行政长官的口音又成了当地的标准口 并在当地的上流社会向平民社会不断地渗透壮大,最终使“满清官话”成为中国的“国语”。从地域上来讲,中国的北方是满人活动的主要地区,也是满语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而南方的个别地区,象两广、福建等地则由 于“山高皇帝远”而受到较少的影响,这也是南方诸语言读唐诗宋词比普通话更押韵更亲切的根本原因,也是清代中国没有著名诗 人的根本原因。有一点要说明的是,mandarin是从北京内城绕过北京外城直接向全中国渗透而形成满清的“国语”的,所以,北京的外城话并不 是真正的“国语”普通话,虽然“外城北京话”一直受“内城北京话”的影响并不断演变,但是,正如北京的内城贵族和

9、外城 平民百姓是两个互不兼容的两个社群一样,“外城北京话”和“内城北京话”是跟阶级差别一致的互不相同的两种语言。所谓的“北 京话” 一直是两种:“外城话”和“内城话”,而各地方所称谓的“北京话”实际是指“内城话(即mandarin)而不是外城汉人所说 的“北京话”。外城汉人所说的“北京话”实际是对中国其它方言没有影响的小语种。内城北京话的发展汉语代表语言地位的确立mandarin 经过满清王朝200多年在中国的传播而普及,后来在中华民国时期,民国政府通过投票,结果是北京话以一票之差战 胜四川话成为“国语”,变成全国通用的汉语发音,再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宪法上“国家代表语言”条文制订,普通话汉语

10、 代表语言地位已经是坚不可摧。顺带一提,现在的“普通话”和民国时期的“国语”虽然基本相同,但在个别字的发音上还是有区 别的,例如“和”在“普通话”中念he第四声,而在“国语”中年han第四声。移民与语言 普通话也不能逃避它自身的生成发展史,跟其它所有语言一样,普通话生成发展史也是跟说普通话群体的移民史一体的。 作为一个语言学者可以对某种语言抽象出出千千万万个特性来,可以对这些特性做一层又一层、一套又一套的理论演释,可以找出 两种语言之间很多各种各样的“关系”,甚至象中文和英文这样的两种几乎互不相关的语言也可以找出“同音同义词”来。然而不 能否定语言的社会根源。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没有什么羞耻,只

11、有存在的事实。人工语言?普通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什么人工语言。因为100 年前的中国完全不具备创造一种象普通话这样的“人工语言”的学 术能力,实践中也没有任何个人或任何语言学家群体是真正的普通话之父,在中国的近代语言学者们要努力创造中国的国语普 通话之前,满清的统治者们如:道光、慈禧等就已经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真正的普通话之父就是他们满清北京内城的 皇亲贵族。普通话和北京话明白了普通话的历史,普通话的概念也就清晰了,其它的“满语” “官话”、“国语”、“普通话”、“北京话”和“mandarin”、“汉 语”、“方言”这些概念也就不会搞混淆了。从历史上看,普通话从来就不是现在的北京话,普通话有它自己的历史。而现在的北京 话虽然跟普通话比邻并一直受普通话的影响和向普通话不断靠近,但它从来就没有真正跟普通话成为一体过,说这两种话的人也从 来都是生活在两个鲜明不同的社会,所以它们是有区别的两种汉语方言。结论“北京话”是在满族人入关后,学说汉语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汉语方言,它依然在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改变,现代普通话是以约 90-100 年前的北京话为脚本的,由于有成文的读音规范,它的变化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