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优秀教案(DOC 7页)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264399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性食物中毒优秀教案(DOC 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细菌性食物中毒优秀教案(DOC 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细菌性食物中毒优秀教案(DOC 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细菌性食物中毒优秀教案(DOC 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细菌性食物中毒优秀教案(DOC 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性食物中毒优秀教案(DOC 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性食物中毒优秀教案(DOC 7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 容教具及时间安排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 FOOD POISONNING【定义】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分两型:胃肠型、神经型。.胃肠型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特点】 集体发病 潜伏期短 急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夏季多见【病原学】常见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细菌及特征:一、副溶学弧菌(曾用名:嗜盐杆菌) 革兰阴性球杆菌 无盐条件下不生长,高盐(3-3.5%)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抵抗力较强,能在抹布和砧板上生存1个月以上,但对酸和热敏感二、沙门菌属 常见的有: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病牛沙门菌、鸭沙门菌。不耐热,60,10

2、-15min灭活。能在水、牛奶、蛋制品及肉类食物中存活数月。三、大肠杆菌 此菌为肠道正常菌群,有150多个血清型,某些可引起食物中毒和胃肠炎。根据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分五类:1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ngenic E.coli,ETEC):有17个血清型2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有3个血清型,是婴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3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有11个血清型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aomorrhagic E.coli,EHEC):有3个血清型。关于O157:H7血清型: 过去

3、认为不致病,1982年首次在美国发现引起出血性肠炎的暴发。美国CDC检测了在1982年以前收集的3200多株大肠杆菌,仅发现了1株属O157:H7;英国追溯了1983年以前5年中收集的1万多株大肠杆菌,也发现1株O157:H7血清型。其后在许多国家均发现该型大肠杆菌,近年来由该菌株引起的腹泻逐年上升。1996年7月12日在日本大阪地区短短不到2周内共有6259名小学生及92名教师和员工发病,前后有数百人住院,并有11人死亡。5肠粘附性大肠杆菌(Enteroadherent E.coli,EAEC)四、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肠毒素的金葡菌有A、B、C、D、E 5个血清型,A型最常见,其肠毒素能耐

4、煮沸30分钟。五、其他细菌 空肠弯曲菌、变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耳尔森菌等均可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流行病学】一、 传染源被上述细菌污染的人和动物二、 传播途径通过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传播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并可重复感染四、 流行特征 病例集中,有时集体发病流行突然发生潜伏期短有共同的可疑食物,未进食者不得病,停止使用可疑食物后流 行可迅速停止多发生在夏季了解流行特征有助于确诊【发病机制】 是否发病和病情轻重,与进食活菌数及毒素量的多少、人体抵抗力的强弱有关发病机理1肠毒素刺激肠液分泌,并抑制吸收2细菌内毒素引起发热并使消化道蠕动增快,产生呕吐、腹泻3有侵袭性的病

5、原菌(如沙门菌、EIEC)能侵袭肠上皮细胞引起损害4有些病原菌(如莫根变形杆菌)能引起过敏反应【病理】胃肠粘膜充血、水肿,重症可见糜烂、出血,其他脏器可见中毒性改变【临床表现】潜伏期比较短,一般为1到数小时,很少超过1天(24小时)各种细菌引起的中毒及感染症状基本相似腹痛:中、上腹,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恶性、呕吐:胃内容,可有胆汁腹泻:稀水样便,有时有粘液,沙门菌感染可有脓血,大便次数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血性腹泻:EHEC及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发热畏寒等中毒症状严重表现:脱水、酸中毒、休克病程1-3天,可遗留消化不良的症状数天【严重并发症】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黄疸)

6、、血小板减少EHEC并发HUS可达10%【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鉴别如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胃肠炎等细菌性食物中毒之间的鉴别必须依靠细菌培养,但食物类型常能提供线索如进食海产品后所致食物中毒,多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淀粉、汝制品多为金葡菌。【治疗】1对症治疗为主:止痛、止吐、止泻(尽量不止泻)2根据具体情况给以补液3抗感染?4激素?【预防】卫生最重要.神经性食物中毒(肉毒中毒) 神经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含有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肉毒杆菌)外毒素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和舌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病原学】肉毒杆菌:革兰阴性杆菌,有周鞭毛,可形成芽孢,厌氧条件下繁殖并产生外

7、毒素。优型:A、B、Ca、Cb、D、E、F、G,引起发病的是A、B、E 3型。外毒素:不耐热,80,30min.或煮沸10min可破坏。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注射动物可制备抗毒素,但有型的差别。【流行病学】动物(各种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细菌从动物肠道排出后其芽 孢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污染的食品在缺氧条件下可大量繁殖,人类进食后发病 人群普遍易感 病后无免疫力【发病机制】 外毒素经消化道吸收入血。作用位点:神经核、肌肉神经接头、植物神经末梢,抑制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是肌肉收缩运动障碍致瘫【临床表现】 潜伏期12-36小时,可短至2小时,长达10天。潜伏期长短与临 床症状轻重呈负相关,潜伏期越

8、短病情越重 起病急剧,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胃肠炎症状缺如 早期:头晕、头痛、乏力后期 后期(脑神经麻痹):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对光反射减退等;咀嚼困难、吞咽困难、言语困难、呼吸困难。较少肢体瘫痪。意识清楚6-10日恢复。重者死于中枢性衰竭。 本病A型死亡率高达60-70%;E型者30-50%;B型10-20%【诊断】1进食比较特殊的食物:比如罐头食品、自制的(发酵)豆酱、腊肉2同食者先后发病3发病突然4出现典型的颅神经损害的表现,如眼部表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5可疑食物厌氧培养6可疑食物作动物试验【鉴别诊断】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等【治疗】1洗胃:早期发现的病人,用2%碳酸氢钠,或1

9、:4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碱性溶液中破坏、氧化剂中减毒)。2导泻:50%硫酸镁3对症治疗:吞咽、呼吸困难的处理4抗菌:大剂量青霉素,减少肠道内肉毒杆菌量5抗毒素:用同型外毒素制备的抗毒素(抗血清)有对抗体内毒素的 作用。要早用、足量,可重复使用【预防】不吃变质食品,尤其是变质的腌制、腊制和罐头食品2 min投影薄膜8 min投影薄膜幻灯幻灯内 容本次课复习要点1复习微生物学中有关志贺菌的特性 等,有助于加深对本课的理解;2预习或复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 病,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 表现、诊断方法等有关内容;3复习抗休克治疗的有关内容。实 施 情 况 教员(签名) 1998年9月13日参考

10、文献1医学微生物学,军医大学教材, 第12版,1995。2王季午主编:传染病学,第三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李梦东主编:实用传染病学,第 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第 二 军 医 大 学 传 染 病 学 教 案第 6 次课 教学方式 大班授课 授课单位(教研室)传染病学教研室授课时间 1998 年 9 月 11日 教员姓名 缪晓辉 职务 副教授授课内容霍乱教学班次5年制本科学时数2学时本课目的、重点、难点目的:了解志贺菌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解剖;掌握 志贺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略知新近 发展起来的诊断技术及疫苗预防等问题。重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难点:中毒性菌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菌痢的鉴别诊断。授课设计 1. 板书为主,投影薄膜为辅,重点和难点部分投影薄膜与板书结合;2. 适量使用英语医学单词;3. 讲授鉴别诊断时,列举1个病例。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学组长(签名): 室主任(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