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24002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三)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木 兰 花柳永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鸾吟凤啸清相续。管裂弦焦争可逐。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注板:檀板,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掩调累累:掩不住连续不断的歌曲乐律。连昌:唐代皇帝行宫之一,此借指皇宫。(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词第一句从神态、装扮上正面描写佳娘的美丽,为后面写她的歌声做铺垫。B叠词“累累”“簌簌”的使用,生动地描绘了佳娘歌声的连绵和高亢。C“鸾吟凤啸清相续”化抽象的歌声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实写虚,写出了佳娘歌声的清丽婉转。D那美妙的管弦和

2、焦尾琴声怎可与佳娘的歌声相争,侧面衬托了佳娘歌声的动听。E这首词用铺陈、夸张、比喻的手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拥有美妙歌喉的歌姬,她的歌声让众人为之叹服。解析:选ACA项,没有“神态”描写,应是“动作、装扮”;C项,“鸾”“凤”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实写虚”错误。(2)“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这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请简要赏析。答: 参考答案:这两句用了想象(或虚写)的手法写出佳娘希望有一天能实现“九天歌一曲”的愿望。词人借对歌女的充分肯定表达了对佳娘的欣赏和赞美,并祝愿她有更好的舞台和未来。同时,也是借希望佳娘能被欣赏、重用,来表达自己希望被重用,能够大展宏图的愿望。2阅读下面这

3、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迷 神 引柳永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注这首词作于柳永五十岁后。旧赏:往日的赏心乐事。(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片一起笔便抓住了“帆卷”“暂泊”的舟行特点,约略透露出了旅途的劳顿。B上片写景,虚实结合,既有眼前的所见所闻,也有想象中的景象,渲染了凄清的氛围。C上片写景使用了工笔手法,词人用形象来表达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D

4、下片中“帝城”指都城汴京,“秦楼”借指歌楼。帝都遥远,秦楼阻隔,前欢难断,意乱神迷,是写伤怀念远的情绪。E这首词上片言“暂泊”之愁,下片道“游宦”之苦,大肆铺叙中见出作者心中真味,意蕴隽永。解析:选BC B项,“虚实结合”错,上片所写全是眼前所见所闻的景象。C项,“工笔”错,应为“白描”。(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答: 解析:注意结合词中的重点词语“游宦”“客程劳”“年光晚”“异乡”“萧索”“愁眼”“帝城赊”“无消息”分析词人的情感。参考答案: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宦游生涯的感慨。旅途劳顿,年事衰迟,叹行役之苦;借异乡风物的萧索写旅途的愁闷心情;帝都遥远,秦楼阻隔,佳人

5、无消息,写伤怀念远的情绪。表现出了词人对仕途的厌倦情绪和对早年生活的向往。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满 江 红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注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成底事:一事无成。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暮雨初收,长川静

6、,征帆夜落”,这三句描写了秋日黄昏时分,雨歇川静,落帆泊船的景象,渲染了恬静的气氛。B.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写船傍岛而停,汀岸上水蓼芦苇,清烟疏淡,江风瑟瑟,带来凉意,让人倍感清冷。C.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写渔人飞艇,日暮归家,那点点渔火,映照江水,以动衬静,使环境显得更加静寂。D.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一气呵成,尽显山川之美。E.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脉络清晰多变,感情愈演愈烈,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回肠。解析:选AEA项,“渲染了恬静的气氛”错,应为“渲染了凄清的气氛”;E项

7、,“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错,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都有写景和抒情。(2)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答: 参考答案:刻画了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词人形象。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体现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下片写桐江的自然美景和宦途形成了强烈地对比,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二、语言表达4请以李白和柳永为话题,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岑参同赏“梨花”,与辛弃疾拍遍栏杆,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参考答案:与李白共攀蜀道与柳永泛舟钱塘5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语意给以恰当排序。(只写序号即可)这里镶嵌着当代伟人毛泽东手书的柳永词望海潮。在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区大王峰下,坐落着新筹建的柳永纪念馆。一走进柳永纪念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5米、宽2米的大型大理石碑刻。在柳永纪念馆展示厅里,还存放着几百件柳永的词作品影印件和复制品。这首千古流传的不朽杰作与毛泽东那气势磅礴、奔放苍劲的行草融为一体,可谓是锦上增辉。纪念馆门前的绿色草坪上,塑立着一座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大型铜像。答: 解析:是总起,然后按照由外及内的顺序进行说明。参考答案: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