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专注而成功的事例:努力的方向不要分叉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23896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为专注而成功的事例:努力的方向不要分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因为专注而成功的事例:努力的方向不要分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因为专注而成功的事例:努力的方向不要分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因为专注而成功的事例:努力的方向不要分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为专注而成功的事例:努力的方向不要分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因为专注而成功的事例:努力的方向不要分叉只要不轻易改变方向、不退缩, 我们就离成功越来越近。李彦宏一个人拿着铲子挖井, 他向下挖了一段距离后, 没有找到水, 于是就换了个地 方再挖。结果一连挖了四五个深浅不一的坑, 都没有挖到水, 最后渴死了。而事 实上, 在他挖第一口井的时候, 只要再往下挖一点, 就有水了, 但是他却放弃 了。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不要轻易改变努力的方向, 因为浅尝 辄止者是不会成功的。就如一位作家所说的: “到处挖那是翻地, 一直挖下去才 是井。”有些人从来没有好好设计过自己的人生, 目标很不明确, 一会儿想做这个, 一 会儿想做那个, 干什么都不能专一、

2、持久, 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在人生之路上, 我们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在确定自己的目标后, 必须坚持不懈, 直到成功为 止。非洲豹在猎捕羚羊的时候, 它们只会盯着一个目标。它们在出击之前就会确认自 己的目标, 然后穷追不舍。在追逐的过程中, 可能会有其他的羚羊离它们更近, 但是它们对那些羚羊却视而不见。许多人不理解, 非洲豹为什么不放弃远处那只羚羊而去追其他离得更近的羚羊 呢? 那样岂不是更容易得手吗? 其实这正是非洲豹的高明之处。众所周知, 羚羊特别善于奔跑, 速度也并不比非洲豹慢多少, 而且耐力还胜于 它。如果非洲豹在追赶的途中改变目标, 一会儿追这只,一会儿追那只, 到头来 哪只也追不上,

3、 反倒把自己累得疲惫不堪。因此聪明的非洲豹一直紧紧盯住先前 那只被追累了的羚羊, 使之最终成为自己口中的美食。我们追逐目标的过程, 其实就像非洲豹猎捕羚羊一样。既然选择了一个目标, 就 必须一直专注于这个目标。估计谁都没有想到, 一个小小的 “苹果” 竟然会改变整个世界的娱乐方式。苹 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在成功之前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乔布斯的人生同 “苹果” 共同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 还曾有过因为意见分歧而被董事会踢出公司的 经历。可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只有创新 才是 “苹果” 未来唯一的出路。于是, 他告别奋斗十年的企业, 带上自己坚守 的观点上路, 最

4、终他成就了 “苹果”, 更成就了他自己。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说过读书就要 “居敬持志”。居敬, 就是主一, 要求读书的时 候精神集中; 持志, 就是要树立目标, 并坚持下去。滴水可以穿石, 绳锯可以断 木, 持之以恒, 长期积累, 量变的最后, 就会产生质变。齐白石专注于画虾, 画出的虾栩栩如生; 黄胄专注于画驴, 画出的驴活灵活现; 徐悲鸿专注于画马, 画出的马呼之欲出; 李苦禅专注于画鹰, 画出的鹰形神兼 备。而现实中许多人却恰恰相反, 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 学学这个又学学那个, 最后, 哪一个都只是学了些皮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我们有太多的目标, 努力的方向就会分叉, 那么精力 自然也就分散了。就像北宋科学家沈括曾说的那样:“人之于学, 不专则不能, 虽 百工其业至微, 犹不可相兼而善, 况君子之道也。” 学而不专一就不能精通, 即 使是手工技艺这样的小事,也很难熟练地兼做几项。所以我们要想做好一件事, 就要紧追一只“羚羊”, 只专注一个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