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23253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五言排律 押先韵 人 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释: 顾:念,指考虑。 带:腰带。 废书: 不看书。 缘:因。 灸:艾灸,在穴位燃艾灸灼之。 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年:适应年龄增长。 谙: 熟悉。 阅人如阅川:意谓阅历人生如积水成川一样。 语出陆机叹逝赋“川阅水以成川”、“世阅人而为世”。 下: 攻下,等于说:“解决”、“领悟”。 翛然:无拘无束。 桑 榆:指太阳到了桑榆星附近,日所入处。指日暮,喻晚年。 赏析: 刘禹锡在这首答

2、诗中,先叙述了老年的苦况: 体瘦、发稀、眼昏、病多,以至衣带渐宽,帽冠自偏,无法 读书,医生常相伴。这当然令人不免自悲自怜。但诗人随后 笔锋一转,描述了老年人值得自豪自傲的长处:历经人世荣 辱沉浮,对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目睹众生的愚贤善恶,对 人生有了更清醒的体味。诗人认为,只要细细思量回顾人生, 那么便可对一切都释然了,这是人老之后的一种境界。最后 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老年人的生活寄托了一种瑰丽的期望, 也体现了诗人气势豪壮、奋进不息的精神。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 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 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咏老赠梦

3、 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 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於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 兴,相逢尚有馀。”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 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 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第 一部分分头两句:“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说: 人谁不顾虑,不怕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你呢?下四句:“身 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意思是 说:身体消瘦衣带常常紧缩,头发稀疏帽子便自动

4、偏斜,为 了爱惜眼睛而废弃书籍不读了,经常请医生调理、治疗,是 为了延年益寿。这一部分是承接白居易原诗而来的,表示了 对白居易的“咏老”思想情怀的回应,说明在对“老”的看法上颇 有同感。读来极为亲切。后六句诗意思产生了巨大的转折,诗情一振而起,“经 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 榆晚,为霞尚满天。”头两句“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是 说人老了经历的事多,理解也深刻透彻,看人也像看山河一 样,一目了然,有很深的洞察力。下两句“细思皆幸矣,下此 便翛然”,思考深刻,浓缩着人生的精华;认识全面,充满着 一种辩证思想;感情深挚,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真情关爱 和真诚劝勉。末两句

5、“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喻 日暮。是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 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这里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 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废书 拼音:fQi shu(1).放下书。谓中止阅读。史记孟子 荀卿列传序:“余读孟子书,至 梁惠王 问何以利吾国, 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唐刘知几史通自叙:“尝闻家君 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2).失去使用价值的 书籍。如:把废书废报送到废品回收站。经事 拼音:jTng shi(1).经典规定的常道。史记太史公自 序:“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 变事而不知其权。”汉

6、徐干 中论智行:“禳祸于忽杪, 求福于未萌,见变事则达其机,得经事则循其常。”(2).治理 世务。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八观:“智能经事,未必及 道。”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 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 世。”(3).顶事;耐用。宦海第十七回:“况且那外堂工夫 又是些伤筋动骨的勾当,有几个不经事的,不上半个月,就 得吐血咳嗽的病,并且死了好几个。” 李劼人 天魔舞第 八章:“这对于她,已是第三只手表,真经事,足足带了七个 月,尚未被她弄坏。”阅川 拼音:yu chuan晋陆机叹逝赋:“悲夫!川 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后以“阅川”比喻年华。 唐 张

7、 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铭 :“皇上念同气之致美,感阅川之 永谢。”翛然 拼音:xiao ran无拘无束貌;超脱貌。庄子大宗 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成玄英 疏:“翛然, 无系貌也。” 前蜀 韦庄 赠峨嵋李处士诗:“如今世乱独 翛然,天外鸿飞招不得。” 明 归有光 南云翁生圹志:“翁 为人有风致,可谓翛然于生死之际,则予之所谓命者,又不 足为翁道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有时夜半醒来, 万籁俱绝,皓月中天,翛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迅疾 貌。 宋 司马光 馆宿遇雨怀诸同舍诗:“佳雨濯烦暑, 翛然生晓凉。”桑榆 拼音:sang yu(1)桑树与榆树。汉 刘向九叹怨 思:“孤雌吟于

8、高墉兮,鸣鸠栖于桑榆。”晋书夏侯湛传: “鸿鹄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鴳不陵桑榆。”(2). 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太平御览卷三引淮 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唐 刘知几 史 通叙事:“夫杲日流景,则列星寝耀;桑榆既夕,而辰象粲 然。” 清 魏源 客怀八首柬龚定庵舍人诗之四:“安得遵 云衢 及此桑榆光。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 回溪, 终能奋翼 黾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因以喻事之后 阶段。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桑 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 金 元好问 酬韩德华送归之作 诗:“桑榆傥可收,岁事在穮蓘。”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 之四:“兵谏匆匆事有无,将军计已失桑榆。”(4).比喻晚年; 垂老之年。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 影响不能追。” 李善 注:“日在桑榆,以喻人之将老。”隋 书王韶传:“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于畴昔,昏 忘又多。” 宋 范成大 次韵郑校书参议留别:“后会吾衰 矣,桑榆一茧丝。”清 沉起凤谐铎虎痴:“况我年近桑 榆,家无兰玉。”(5)喻指隐居田园。魏书逸士传眭夸:“或 人谓 夸 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榆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