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往道:用英文传播中华文化的典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231501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往道:用英文传播中华文化的典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丁往道:用英文传播中华文化的典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丁往道:用英文传播中华文化的典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丁往道:用英文传播中华文化的典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丁往道:用英文传播中华文化的典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丁往道:用英文传播中华文化的典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往道:用英文传播中华文化的典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悠久中华文化英文】丁往道:用英文传播中华文化的典范中华文化浩如沿海,纷繁卷帙,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作为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丁往道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 代就力主在中国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专业课程。丁 先生身体力行,从1980年起至到1991退休为止,坚持为北京外国语 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帮助学生弥补母语文化 及其英文表达的不足,从而为他们今后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和翻 译实践打下坚实的双语基础。在美国西华盛顿大学和俄国莫斯科外语 大学任客座教授期间,丁先生又大力向外国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 文化。退休以后,他仍不遗余力地以翻译、著述、创作等多

2、种形式继 续光大祖国的文化遗产。比如丁先生创作的英文著作攀登和中 国文化掠影,都是用英语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面 将着重介绍丁先生这两本很有特色的英文著作。1. 小说攀登的中国文化内涵京华烟云与攀登创作 英文小说的中国学者为数不多。建国前有旅居海外的林语堂,其长篇 小说京华烟云1939年于美国面世,引起轰动,时代周刊称其 “极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林语堂,1999: 出版说明)。建国后至今中国学者创作的英文小说在大陆出版的可能 仅有一部,即由丁往道教授执笔的长篇小说攀登。纽约人编辑 Lindsley Cameron称其为“一部体现学者真知灼见的历史小说”(丁 往

3、道,2000 :Introduction )。攀登和京华烟云都是反映中 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性小说。京华烟云细述了从 1901 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 30 多年 间几个大家庭的悲欢离合,而攀登则主要体现了知识分子从 1955 年整风起,经反右、大跃进、文革、直至改革开放又一个30 多年的 遭遇和变迁。京华烟云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曾被视为现代红 楼梦。攀登涉及人物数十人,其中的重要人物仅三、五人而已, 但这部小说触及了众多行业和阶层,除了文化界外,农、工、商、党 政机关在当时的情形都有体现。地域亦十分广阔:既描绘了都市与村 镇,又对比了内地(四川)和沿海(上海),甚至还跨越国界彰显东西方 文明

4、的差异。更为突出的是,小说自然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 面面,从唐宋诗词、清代小说到昆剧表演、书法艺术、传统音乐、古 典园林乃至酒味茶香无不随着情节的需要,适时地散发出馥郁的文化 气息,令读者回味无穷。攀登中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然而,攀登并不满足于展示 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小说自始至终在努力引导读者感受中国传 统文化的核心。Samovar和Porter在跨文化交际(Communication Bet ween Cult ures) 书中论及文化的深层结构时指出,“一种文化的 世界观可以认为是这种文化的核心世界观植根于文化,通过多种 渠道传送,并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宗教是形成世界观的主要

5、因 素。(Samovar, 2000)这段话说明了文化的核心是世界观,那么中国 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而儒家、道家及佛教思想是 构成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因素。小说作者主要通过主人公于文的 言行及经历巧妙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于文是大学中文系教 师,自小通过诵读中国古典作品而深受古代思想的熏陶,因而在小说 的开头于文从教伊始就已显露了儒家的谦恭礼仪,道家的淡泊胸怀以 及佛教的慈悲性情。这一精神世界在之后的30 多年风雨中成了他的挪亚方舟,不仅 庇护他安全度过一次又一次冲击,还使他深入思考,取得新的知识和 体验,并同一切与他有缘的人和谐相处。在绝大多数中国人饱受运动 之苦的日

6、日夜夜,他却在与世无争中教学、劳动、科研、享受家庭生 活。文革结束后不久,于文因其在唐诗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而晋 升为受人景仰的大学教授。他在科研上的攀登实际上体现了他对中国 传统文化理解的步步深入。开始时他通过吟诵诗词对传统文化有了朦 胧的认识,之后他专门研究白居易以及古诗中对自然的颂扬,进一步 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临近结束时他开始向哲学系教授请教如何学习 中国古代哲学,为攀登另一科研高峰中国哲学与唐宋诗词的关系 作好准备。小说最后一章描写了于文登上香山顶饱览诸峰时的极乐心情, 这象征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已攀登到了一个新的顶峰。但是文化 的攀登是没有止境的,作者在结尾时引用了王之涣的诗含

7、蓄地告诫读 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至此,我们可以明白丁往道教授选 择“攀登”作为书名的点睛之意。但是就人物的塑造而言,于文的性 情、为人及处世前后并无明显变化,他几乎一直在恬淡自然中做好每 一件事,追求着心的宁静与和谐。他的精神境界很难让读者感受到攀 登的艰辛历程,这也许会导致部分读者对书名的困惑。2. 专论中国文化掠影的内容特色同样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 化,中国文化掠影则以专论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华夏五千年文化 的发展历程。虽然文体不同,但在处理文化核心及其表现的关系上, 掠影与攀登却具有类似之处。全书共二十五章,288 页。除 了开首和结尾三章以文化的概述为主外,其它二十二章中有十一

8、章专 门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章题按先后主要 有:孔子、老子和道家思想,百家争鸣,佛教传入中国,清谈和玄学, 禅宗,理学,明代和清初的思想家。这些部分的页数共达137 页。其 它论述唐诗、元曲、明代小说、绘画等具体文化表现部分虽亦有十一 章之多,但所占篇幅仅为119 页。可见,这部以中国文化为题的史书, 其核心仍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而就思想各章所论的详略来判断, 孔子、老子以及佛教的思想应属核心之核心。全书内容重点突出,条 理清晰,和协统一。3. 攀登与中国文化掠影的英文表达以上就攀登与 中国文化掠影的内容作了简要评述,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内涵及其核心所在。下面

9、就来欣赏一下这两本书中的英文表 达。纵观丁往道教授的著述,不难发现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领域: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除以上两书,还出版有孔子语录一百则、 孔子新评和中国神话及志怪小说一百篇(译著搜神记将 于近期出版);二是英文写作,主编了英语写作基础教程、英 语写作手册以及英语文体学引论关于评判英语语言使用好坏的 标准,英语写作手册明确指出,“能恰当表达思想的语言就是好的 语言,也就是应该用的语言。所以不必总是追求某一类型的语言,如 文雅的、艰深的、浅易的、或俚俗的。”(丁往道,1997:致学习者) 这段话中,“恰当”二字是关键,亦即语言的使用要视场合、时间、 人物等的变化而变化,须与语境相

10、适合。攀登与掠影正是这 一文体观的具体实践。下面就引两本书中的几段英文表达来加以说 明。“Uncle, do you ever catch a fish?” he tried to start a conversation.“Sometimes I do, but not very often,” the man answered, his eyes fixed on the floats“. Dont you think it s a waste of time to sit here for hours without catching enough fish for a dish?”“Y

11、ou have never fished, have you?” the old man smiled. “I don t know what they think,” he pointed to the other men fishing there. “To me, it s good enough to be sitting here by the river. It s cool and quiet. All your attention is on the floats. You think of nothing. Its good for your health. Whether

12、you get fish or not is not important.” These words had flowed from the old mans mouth of themselves. The feeling was so natural that the old man perhaps had never thought of it. It came to Yu Wen it was entirely new. It was enlightening. He sensed in it the idea cherished by the Chinesefor so long t

13、hat peace of mind was the greatest satisfaction.(2000:11-12)About 5,000 years ago, Huangdi, the Yellow Emperor, according to legend, ruled part of the Yellov River valley. He and another leader, Yandi, or the Fiery Emperor,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Huangdi is said to

14、 have invented the cart, the boat, the clothes, the script and the medicine, and Yand to have taught people hov to turn the soil with a plow. Today, Chinese all over the world regard them as their earliest ancestors, calling themselves “Yan-Huangs descendants.” (2001:2)上述所引英文中的前一部分出自攀登第一章的结尾,是于 文在运河

15、岸观看一位老人垂钓良久而未有收获时与之展开的一段对 话及沉思。对话中均为具体而普通的常用词,所用句子几乎都为短句, 缩略形式出现频繁,这些都是日常口语体的特征,正适合此处表达的 需要。随后的段落是于文个人的思考,他是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又 带有哲学性,作者故而启用了一些较抽象文雅的词语,如 enligh tening, cherish, sat isfac tion 等,以及较长而复杂的句子 女口最后一句:He sensed in it the idea cherished by the Chinese for so long that peace of mind was the greate

16、st satisfaction 因此,可以说攀登是集浅易和文雅于一体的综合英文文体。美国 的今日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 Today)赞扬攀登“行文 老道,技巧娴熟 (workmanlike prose ) (Bates, 2002:131 ), 我们认为这是对作者运用这一综合文体的高度评价。引文中后一部分 出自中国文化掠影的开头,同攀登的英文表达相比,在文体 上显得正式与庄重。选词方面,除了常用词以外,还用了一些难度较 大的词汇,如 contribution, civilization, ancestor, descendant 等。句子的长度大都在两至三行间,插入语、平行结构等正式文体的 特征时有出现,没有任何缩略现象。作者在全书中始终保持了这一庄 重的文体,而此种文体正可以体现专论类书籍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尽 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