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的责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21295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师的责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程师的责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程师的责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程师的责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程师的责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师的责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师的责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师与科学家的区别是什么呢?科学家和工程师作为社会的成员,除了做个好公民以外有没有特殊的伦理责任?一种流行的 观点认为,科学在本质上是进步的、有益于全人类的。科学是探索真理的活动,而科学知识 作为真理的代名词在本质上是有利于社会的,或者至少是中性的。因此,科学家的责任就是 做好本职工作。科学研究的成果越多,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至于有人利用这些成 果危害社会、危害他人,那与科学家无关。另一些人则相信,科学知识可能给社会带来潜在 的危险,因此,科学家在道义上有责任去避免科学知识被用以危害社会。一、现代社会中责任的含义责任(responsibility)与和社会角色联系在一起的义务(dut

2、y)、责任(obligation)、法律 上的应负责任(liability)含义稍有不同。责任在伦理学中是较为新近出现的用语,其词根是 拉丁文的“respondere”意味着“允诺一件事作为对另一件事的回应”或“回答”。它在 西方宗教伦理传统中用于接受或拒绝上帝的召唤。“人行善就是指他充当应上帝召唤而负责 任的人就我们回答上帝对我们的启示而言,我们的行为是自由的因此人的善总是在 于责任。”英语中作为抽象名词的“责任”已知最早(1776)被用来描述统治者的一种自我 权利,即“对他行使权力的每一行动的公众责任”。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中相应的名词也 在那个时期才出现。在汉语中,责任最通常的含义是指与

3、某个特定的职位(社会角色)或机 构相联系的职责,指分内应做的事或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应当承担的过失。责任一词最常用于伦理和法律时的含义是人们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行为应该是可以 答复的、可以解释说明的。如果说法律往往讨论行为发生以后的责任,那么伦理责任则有前 瞻性。在法律体系中,角色、因果关系、义务和能力都和责任相关。但是在传统的道德体系 中,对公民的要求只是尽自己的本分,遵守与其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应的约定俗成的规则。责 任概念并没有起显著的作用。(至今在国内的许多百科全书,包括哲学大百科全书中也查不 到“责任”的词条)在重视功利、强调个性和民主的现代社会,人不仅是社会中的一个角色,而且更重

4、要的是 行为者。现代人的行为选择是自由的,但自由是指认识到对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责任的人的自 由。因为原来的社会等级制度被冲垮以后,每个人追求自我利益、进行个人奋斗,会导致社 会的混乱,所以人们必须学会考虑他人,以同等地位的水平来负责任。因此,现代人对“责 任”的思考越来越多。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区分了“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信念伦 理”的信徒需要的仅仅是“去盯住信念之火,不要让它熄灭,他的行动目标从可能的后果看 毫无理性可言”。责任伦理的行为则必须顾及自己行为可能的后果。他强调在行动的领域里 责任伦理优先。关于责任的道德理论有的强调行为者,即把责任的基础放在行动着的行为者(例如康德把 自治自我的

5、责任作为他的伦理哲学基础);有的把对行为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职业 作为伦理的基础;还有的强调自我和他人的对抗,自我存在于和他人、世界的活动关系之中。 总之,作为行为者的人和行为后果之间的关系是责任的核心。从哲学上讲,责任观念和因果性联系在一起。“责任的最一般、最首要的条件是因果力, 即我们的行为都会对世界造成影响;其次,这些行为都受行为者的控制;第三,在一定程度 上他能预见后果。”然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往往不是一一对应的单向线形链,而是错综 复杂的。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之分,一个原因可能产生多种结果;一种结果也可能由 多种原因共同造成,其中有些被人们了解,有些却不甚被了解。因此,讨论责任不

6、是一件简 单的事。责任是知识和力量的函数,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总有一部分人,例如医生、律师、科学家、 工程师或统治者,由于他们掌握了知识或特殊的权力,他们的行为会对他人、对社会、对自 然界带来比其他人更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应负更多的伦理责任,需要有特殊的行规(诸如希 波克拉底誓言)来约束其行为。但从前人们的知识和力量还相当有限,以致常常把许多后果都推给了命运和永恒的自然规 律,人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做好现在不得不做的事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 人的能力增加了,人的行为本性也发生了变化。个人的行为的后果越来越复杂、越严重、越 持久而且不易预测。现代技术已经引入有如此巨大规模的行动、目的和

7、结果,技术的力量使 责任成为伦理学中必须遵循的新原则,特别是对未来的责任。哲学家汉斯乔纳斯在他的责 任命令一书中提出,“人的第一命令是不去毁灭大自然按照人使用它的方法所给予人 的东西”。如果说在相当长时期内西方关于公民的理论还更多强调公民的个人权利和利益的话,那么 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强调的是“责任”。“责任”正在起着比以往巨大得多的作用,已成 为当前社会中的主导性规范概念和最普遍的规范概念。用卡尔米切姆的话来说,在当代社 会生活中,责任在西方对艺术、政治、经济、商业、宗教、伦理、科学和技术的道德问题的 讨论中已成为试金石。在当今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渗透在社会的所有领域,科学家、工程 师不仅

8、人数众多而且参与社会重大的决策和管理,因此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责任已成为一 个不容忽视的话题。二、科学是价值中性的吗?虽然“责任”是一个现代话题,但科学家的责任似乎被看作例外。近二三百年来,许多人 相信科学是价值中性的:科学知识(纯科学)不反映人类的价值观;或者科学活动的动机、 目的仅仅在于科学自身,不参与个人的价值;或者科学理论不直接对社会产生影响,科学家 不对其成果的社会后果负责。“中性论”中最具代表性而且在科学界影响甚广的是逻辑实证主义。这种观点认为,只有 那些由经验的语句组成、摆脱了主观和价值因素的、能借助于数学公式和进行严格逻辑推理 的具有精确性概念和稳定体系的有用知识才是科学。于是

9、,人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因 素统统被排除在科学之外。科学被看作建立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的客观知识,它不受社会价 值的影响,也无善恶之分,是价值中立的。还有人认为不仅科学知识本身价值中性,而且科学活动的动机、目的只在于科学自身,不 参与个人的价值。例如,马克斯韦伯视科学为工具理性并从科研机构的科层制 (bureaucracy, 种有效的、合理性的组织形式)要求出发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引导人们 做出工具合理性的行动,通过理性计算去选取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通过服从理性而控制外 在世界,因而他主张科学家对自己的职业的态度应当是“为科学而科学”,他们“只能要求 自己做到知识上的诚实确定事实、确定逻辑和数

10、学关系”他甚至断言“一名科学工作 者,在他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之时也就是对事实充分理解的终结之时”。不同时期的“中性论”有不同的形式和目的,其中有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方面的原因。它反映了科学发展一定阶段由于专业分工过细,专业化程度高而造成 的注重局部、忽视整体的局限性(把科学活动和科学的社会后果截然分开);反映了科学作 为一种理性活动与人类的其它活动(例如艺术、宗教等)的区别(建立在经验事实和逻辑基 础之上的科学确实有其客观性的一面,但经验事实也不可避免地渗透着价值观念);也反映 人们对自然界基本图景的理解(近代机械论世界观把精神世界彻底和物质世界分离开来,与 第二性质相联

11、系的价值的根源不在上帝或自然界而是工业和人的功利,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 自然界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还反映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对自主发展的要求(为保证科 学活动的正常运行,科学系统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正是由于这后一点,有人称“中性论” 是一种面具、一种盾,甚至是一种剑。例如,17 世纪,羽毛未丰的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 以向保皇党保证保持价值中立,不插手神学、形而上学、政治和伦理的事务,作为不受检查 而自由发表文章和通信的权利的交换条件。而在20 世纪,在科学日趋强大甚至成为时代的 主旋律时,“中性论”又被用作反对“科学政治化”、“科学道德化”(李森科事件、纳粹对犹 太科学家的摧残)的武器。“科

12、学价值中性论”在某种意义上、某个特定范围内似乎可以成立,至今在学术界仍很有 影响,并常常被用来作为拒绝考虑科学家的伦理责任的挡箭牌。但是如果从认识角度、从整 体上来历史地考察科学产生及其发展的社会背景,科学对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影响,那 么我们只能把“中性论”看作一种神话或一种理想。逻辑实证主义的“价值中性论”受到历 史主义和其他科学哲学流派的批判。而韦伯本人对“工具理性”以及把个人看作内行而又无 意识的齿轮的“科层制”的局限性就有所认识。在当今“科学技术一体化”、“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大科学时代,科学在工业、 军事中的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科技在各国都已成为国家行为,价值中立的纯

13、科学理 想的基础不复存在。“纯科学”概念已被相对于应用科学的“基础科学”所代替。科学研究 概念也被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在内的R & D所代替,纯科学早已不足以代 表科学整体。“科教兴国”、“国家利益中的科学技术”等口号明确地表达了国家投资科学的 社会目标。从科学自身来看,现代科学已成为一种社会事业,科学家一般都是属于某个机构 或组织的成员或雇员(既然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一种谋生的职业),科学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 持(资金及其它社会资源),而这种支持是不可能不期望回报的,虽然不一定是短期的或直 接的。“为科学而科学”的清高和超脱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科技工作者必须考虑科学的社 会后果以及自己

14、的社会伦理责任。三、对科学的社会后果的关注是科学家的伦理责任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从“为科学而科学”的态度出发把科学家的共同精神气质和伦理规 范 归 纳 为 普 遍 主 义 ( universalism )、 公 有 主 义 ( communalism )、 无利 益性 (disinterestedness)、有条理的怀疑主义(organized skepticism)和独创性(originality)。 对这些规范有很多争议,本文暂不作讨论。后来又有人增加了谦虚、理性精神、感情中立、 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等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本身(比如做实验) 还应遵守人道主义原则(比如纽

15、伦堡法典)以至动物保护和生态保护原则(例如, 1978 年 保护动物权利国际联盟通过“动物权利世界宣言”,认为所有动物都有出生的自由,也有生 活的自由,每一动物都有权受到尊重等。这些规范保证了科学的自主发展和科学知识生产的正常运行。但如果把科学放到社会的环 境中,考虑科学家在社会中身份的多重性,科学家的伦理规范应该增加一条:有责任性(responsibility),即有责任去思考、预测、评估他们所生产的科学知识的可能的社会后果。 如美国物理学家萨姆施韦伯(Sam Schweber)所说:“科学事业现在主要涉及新奇的创 造设计以前从来没有存在过的物体,创造概念框架去理解能从已知的基础和本体中突现

16、 的复杂性和新奇。明确地说,因为我们创造这些物体和表述,我们必须为它们承担道德责任。”如果人们把科学(不管是否直接由科学家)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归功于科学家的话,那么科 学家对科学导致的其他消极后果是否应该负责?如果说很难要求科学家对应用前景尚不清 楚而且不易预测的基本原理的发现的应用后果负责的话,那么对试图把科学理论应用于实际 (工业、军事或其它)的科学家(这是当代科学家中的大部分)来说,不管他们的主观动机 意愿如何,都应该要求他们对其科学活动的后果作慎重的考虑。“虽然他除了设计自己的实 验之外并不设计任何东西,但他能为企图作恶或在应用上有明显危害的副作用的人工制品或 工艺程序的设计提供基础概念。”只要他们的行为是出于自由意志,他们在科学应用的因果 链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那么他们对科学应用的后果就负有一定的伦理责任,当然不是全部 的、直接的。韦伯认为在行动的领域里“责任伦理”优先于“信念伦理”,必须顾及自己行 为可能的后果。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