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总结表彰暨迎评促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212730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五四总结表彰暨迎评促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五四总结表彰暨迎评促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五四总结表彰暨迎评促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五四总结表彰暨迎评促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五四总结表彰暨迎评促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五四总结表彰暨迎评促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五四总结表彰暨迎评促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学们、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在全国人民喜迎北京奥运会和中国共青团第1次代表大会即将胜利召开的喜庆日子里,在迎接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伟大的五四运动开展89周年,弘扬五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表彰202X年度我校团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谨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校广大团员和青年朋友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为难时刻,一批有志青年以国家兴亡为己任,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

2、帜,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种精神,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和文化根基,成为我们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8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支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重要力量,共青团组织是党的重要助手和后备军,我们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同样,广大团员青年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才能有自己的光明灿烂的前途。我们纪念五四,就是要继承五四传统,发扬五四精神。在新的历史

3、时期,各级团组织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旗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回顾过去的202X年,是我校全体师生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一年。我校各级团组织能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中心,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素质拓展为统揽,以实践、服务为载体,以学生组织为依托,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材、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表现为: 1.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各级团组织能结合社会热点、重大节庆日开展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同学爱党、爱国、爱校,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4、为迎评促建创优作贡献。目前,广大同学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团员比例逐年上升;许多优秀毕业生投身“西部计划”、“苏北计划”,争当“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城市走向乡村,到田间、到社区、到企业,把自己的一技之长奉献给社会。 2课外科技文化丰富多彩。各级团组织能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推进品牌特色项目建设,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节、学生社团巡礼月、创业大赛、电子技能大赛等各类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了“第二课堂”,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推进了学风建设。我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x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社会实践活动成绩

5、显著。各级团组织能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精心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02X年全校共组织实践小分队280支,在多个省市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扬子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10多次对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给予了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校也第十次荣获xx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称号,环太湖环保考察小分队获得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日常青年志愿者活动丰富多彩、卓有成效。在xx市经贸洽谈会、唐荆川先生诞辰500周年纪念活 123 内容总结(1)在五四总结表彰暨迎评促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学们、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2)许多优秀毕业生投身“西部计划”、“苏北计划”,争当“大学生村官”()我校也第十次荣获x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称号,环太湖环保考察小分队获得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日常青年志愿者活动丰富多彩、卓有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