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农民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196811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育新型农民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培育新型农民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培育新型农民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培育新型农民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培育新型农民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育新型农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育新型农民(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育新型农民点击查看更多:发展现代农业 培育新型农民构建和 谐农村培育新型农民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党的十七大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 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某某市紧 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 务,以培育新型农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贴近农民、方便农 民为原则,进一步引导农民学习知识、增长本领、提高素质、 走向文明,使他们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一、以培训为手段,培育技术型农民 建设新农村,致富农民是根本。针对全市农村部分农民缺 乏相应的技术,无论是搞种植、养殖,还是进城打工,收入都 相对较低这一情况,某某市把农

2、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作为富裕农 民、发展农业的治本之举,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培训机制,提 高培训效果。突出做到了“三抓”:一是抓农村实用技术培 训。围绕现代农业建设,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 主,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培训。一方面编印各类农业科 普资料下发到乡镇村组,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 务。另一方面,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使 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市政府下发 了某某市“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并组建了由市 农业局、科协等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50多人组成的现代农民 教育宣讲团,下发了现代农民教育宣讲团教育菜单,同时成立 了30多1人的科技下乡

3、小分队,把一些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最 大限度地为农民群众致富提供实用技术、技能服务。针对广大 农民普遍关注的家禽、家畜的流行性疾病,市农业部门通过电 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动物防疫法,同时,以会代训, 对乡镇领导、村干部进行培训,指导农民,尤其是养殖大户做 好基础性防疫工作。近年来,某某市每年开设技术讲座30场 次,印发科普资料2.4万份,并在电视台开办了农业科技之 窗栏目,现已播出节目近60期。二是抓职业培训。各乡镇 充分利用乡镇党校、成人教育中心校、农民学校等阵地开办专 业技术培训班。张桥镇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农村青年外出务工 培训基地”,以该基地为依托,加强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业 务技能

4、培训。南沙镇利用江苏省科技示范基地、蔬菜大棚基 地、养鹿基地进行技术培训。三是抓劳动力转移培训。为解决 就业和再就业的矛盾,某某市把强化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 为拓展劳务输出的重要环节,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 潜力,加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确定了15所职技 校作为培训基地,根据市场需求,设置50多个长线和短线专 业,如机械、化工、医药、纺织服装等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 “订单式”劳务培训,提升农民就业或外出就业的“技术含 量”。目前,“订单式”培训已成为某某市劳动力转移的主要 形式,每年培训劳动力都在六千人以上,使某某的“技术蓝 领”成为长三角制造业发达地区的争相签约的“抢手货”。

5、二、以典型为示范,培育经营型农民2“会经营”是指新型农民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能合理配置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组织生产和参与市场活 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某某市充分发挥能人的示范教育作 用、导向作用,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扶 持和技术扶持,培植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业大户和农 民企业家,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帮助更多的农民长见识、添本 领、忙致富、奔小康。分界镇七贤村优秀农民经纪人、全国农 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曾小明在自己勤劳致富的同时,无偿地 将家禽种养殖技术、市场行情和信息需求传给乡邻,较好地带 动了群众致富,全村涌现出50多个养鸡专业户。市农业部门 及时总结推

6、广曾小明的事迹和经验,并让市各新闻媒体广泛宣 传。在曾小明的影响和带动下,不少农户加入到种植大棚蔬菜 的行列,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曾小明式”的种养大户。此外, 该市还在“公司农户”上做文章,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和行业组织的带动,发挥农村各类协会的纽带作用,组织和 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市场,学会经营,增加经营性收入。在农民 致富教育的实践中,不少乡镇的农民自发成立了养兔、蚕桑、 银杏、养羊等专业技术协会,市、乡两级政府支持和引导他们 定期开展活动,让农民自己教育自己,不少群众主动接受专业 技术协会的技术技能培训,相互间传授技术、交流信息,探讨 市场行情,形成了协会加农户的帮带格局,成了推动农民致

7、富 的好形式。元竹镇蒋堡村养兔专业户蒋文清养兔致富后,义务 传授养兔技术给周围群众,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全村一下子涌3现出100多户养兔专业户。在此基础上,该村成立了自己 的养兔协会,进行养兔专业技术培训,使该村成为养兔专业 村。三、以活动为载体,培育文化型农民针对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强的新形势, 某某市通过创新文化活动载体,使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 化阵地,提高农民文化素养,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是 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近年来,市文化部门到基层图 书馆业务辅导4000多人次,帮助基层整理图书资料60余万册 次,扶持创建万册图书馆11个,送书下乡50000多册,市歌

8、剧团下乡演出近700场,观众110万人次,市影剧公司送电影 下乡400余场。“三下乡”活动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 精神文化需求,哺育了农村文明新风。二是不断完善乡村文化 设施。不少乡镇建起了图书馆、文化活动室,还建起了文化活 动广场,群众在劳动之余可以到图书馆读书,在文化活动室和 文化广场开展文体活动,从而充实、丰富和活跃了农民群众的 文化生活。某某市抓住“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查验收的契机, 全市已有13个乡镇建成省级群众文化先进乡镇。三是努力激 活农村文化活动主体。某某市曲霞镇文化站创新思路,引入市 场机制,组建农村文化礼仪服务小分队,成立全市首家农村文 化艺术培训基地,建立了某某市首家乡

9、镇电子阅览室,全镇的 文化产业和群众文化协调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新街 镇组建文艺演出队,就社会主义荣辱观、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 容,编演了快板、小品、说唱等十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4目到各村演出。某某镇党委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搞得如 火如荼的同时,不断向农村输送多才多艺的文艺人才,服务农 村文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群众在参与中接受文化熏陶。四、以精神为引领,培育道德型农民某某市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武装广大农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厚德开 泰、奋发图兴”的新时期某某精神,使农民思想品德得到修 炼,文明素质得到提高。一是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

10、 “十星文明户”是农民自己教育自己的好载体、好形式,市委 宣传部把这一活动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 牢牢抓在手中,不断规范评选程序,强化动态管理,并且每年 都赋予不同主题。通过评选,教育农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 生的传统美德,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家庭关系和 邻里关系。二是开展“四进农户”活动。各乡镇根据本镇实 际,充分发挥宣讲团、志愿者服务团作用,积极开展文明、科 技、文化、文娱进农户活动,狠刹封建迷信歪风,净化社会风 气,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 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全面推 进文明镇、文明村创建,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和

11、农村文明程度。 某某市在沿江“一区六镇”率先建设“文明高地”,把沿江地 区建成全市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先导区,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 示范区,使其成为对外招商引资的载体,群众投资创业的载 体,真正发挥对一方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同时,进一步打造 黄桥的5创建品牌,扩大黄桥创建效应,提高黄桥知名度。针对农 村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等方面的问题,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 了以“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三 清”活动,引导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 发展道路,逐步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文明 整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深化文明村 镇创建、弘扬农村文明新风

12、”活动,旨在增强农民思想道德素 质,营造农村文明新风尚,创造整洁优美的农民居住环境,树 立社会主义农村新形象。通过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农村形成团 结互助、扶危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6扩展阅读:培育新型农民 播散“阳光”“雨露”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 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必然 要求。近几年来,*通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 切实加大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力度,培养 造就了一批有技能、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 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

13、培训的基本情况,主要作法、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一、基本情况1、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我县地处*东北部,总面积*平方 公里,耕地面积135万亩,辖*个乡镇*个行政村,总人口 8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万人,现有农村劳动力47万 人,全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2万人(其中常年外出6.5万人); 全县农村劳动力中,按年龄结构分,18-35岁的约16.5万 人,3645岁的约32.6万人;按性别结构分,男性约25万 人,女性约22万人;按文化及技能结构分,小学及以下文化 程度约22.2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约20.3万人,高中及以上文 化程度约4.5万人,受过技能培训的5万多人,有职业技术

14、等 级证书的近1万人。全县农村劳动力总体上呈数量大、青壮年多、文化程度及劳动技 能低,培训转移潜力大的特点。2、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全县农业生产约需劳动力28万 人,有19万劳动力富余需转移就业。目前实际就业状况是, 常年在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15.8万人、从事二三产业的5万 人,分别占全县劳动力的33.6、10.6,外出务工的22万 人,占全县劳动力的46.8,尚有近剩余劳动力4万余人滞 留本地待业。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服务行业、建筑行业、 车、钳、焊技工类和电子电器生产、纺织行业。农民务工收入 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约58以上。3、农村劳动力培训情况。“阳光工程”是20_年由农业 部门开始组织

15、实施的面向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项目,*从04年 起承担培训任务的5个培训基地共开设电动缝纫、建筑工、计 算机操作、电子装配工,模具工、钳工、等10个专业。截止 目前,已培训示范性农民工27000人,转移安置25920人,转 移就业占96;“雨露计划”是20_年由扶贫部门开始组织 实施的面向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培训项目,*承担培训任务的2 个培训基地开设10余个专业,截止目前,已培训农村贫困劳 动力1702人,转移安置1696人,转移就业率99.1。二、主要做法近几年来,*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两大培训 项目,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了阶段性工 作成绩,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1、优化资源建基地。建立高标准的培训基地是开展农民 培训工作的关键。近几年来,*从贴近农村、方便农民出发, 按照“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公开竞争、择优认定”的原则, 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将全县办学单位进行登记、归类、比对、 审查,重点在培训资质、师资、场地、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方面 进行实地查看和认定,确定*职高、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