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教后学”实践研究第一阶段成果材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184902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教后学”实践研究第一阶段成果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先教后学”实践研究第一阶段成果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先教后学”实践研究第一阶段成果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先教后学”实践研究第一阶段成果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先教后学”实践研究第一阶段成果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教后学”实践研究第一阶段成果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教后学”实践研究第一阶段成果材料(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夹关九年制学校“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第一阶段成果材料农村初中数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第一阶段成果材料 夹关九年制学校初中数学 课题组目 录计划总结 开题报告夹关九年制学校课题组 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夹关九年制学校课题组 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夹关九年制学校课题组调查问卷课堂教学行为教师问卷调查夹关九年制学校课题组课堂教学学生问卷调查(一)夹关九年制学校课题组课堂教学学生问卷调查(二)夹关九年制学校课题组问卷报告课堂教学行为教师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夹关九年制学校课题组七年级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七年级数学组八年级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八年级数学组九年级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九年级

2、数学组科研沙龙我尝试解决所发现问题的对策夹关学校 郑华我的认识与实践小结夹关学校 王军2013级三班使用学案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夹关学校 陈继红学案教学中的问题反思夹关学校 袁国旭八年级一、二班实践“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情况总结夹关学校 张宏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效率夹关学校 宋立我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解读夹关学校 周荣清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感想夹关学校 徐岚夹关九年制学校“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第一阶段成果材料农村初中数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夹关九年制学校初中数学 课题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学案教学模式,我校于2009年9月,与成都市人北

3、中学接对子中引进。作为校级课题,在我校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始进行实践研究。一、本课题研究的含义所谓“先学”,是指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可见,“先学”之“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

4、学服务”。二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先学最本质的特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的异步性区别于传统学习的“齐步走”。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所谓“后教”,是指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有对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后教”之“教”也体现了三个特点

5、:一是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要力求全面系统,但是教师的教一定不能全面系统,而是要有针对性,针对性的教才能实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二是参与性。先学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课堂,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不仅参与学习,也参与教学,还参与评价,全过程地实质性地参与课堂。三是开放性。以前,课堂重点、难点、关键点都是根据教材确定的,现在学生先学了,课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就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所以课堂里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课堂真正开放,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讨论。先学后教,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先学”就

6、是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如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后教”指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后仍存在问题的,教师再去教。这时的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交流对话,进行启发指导。“后教”既可以是老师教学生,也可以是学生教学生,教师要注意培养课堂上的“小先生”。先学后教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因为“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教师的教应在学生因“知不足”而“自反”的时刻以及“似懂非懂”的时刻,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因学生的学习程度施教,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经过“自学”、“自反”,才能“自得”。学生通过自主学

7、习而建构的东西,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学以致用、得心应手,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先学后教要求教师由首先研究“怎么教”转到首先研究“怎么学”,由要求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学习转向学生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有几大好处:一、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而不是教师或权威的预设,能引起兴趣。二、思考的问题源于自己和同伴而不是老师和教参,能激活思维。三、文本被更多的人所读解和质疑,能扩大信息量。四、问题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使得文本真正成为对话的媒介。五、教学真正从学习的主体开始,从学生的未知开始,教学才能真正提高效率。当然,让学生提问质疑并不排斥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要

8、建立问题筛选和处理机制。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是先学后教的心理学依据。从专业角度来讲,高效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而“先学”就是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教”就是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即所谓以学定教。新课程要求:在整个的课程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老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

9、绝对权威,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而“先学后教”观念就是新课程条件下师生角色观转变的具体体现。它不但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从学生角度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接受和探索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塞式的学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高效教学的一种途径。而在课堂中采用“先学后教”有利于达成这一目标,因此,贯彻“先学后教”理念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客观需要。三、本

10、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1、观念问题:这教育大环境下,课堂教育教学的观念,如果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老酒”,那就跟不上教育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与教育教学角色的转变与更新,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2、理论问题:目前学校特色教育的问题,有许多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山区学校特色建设的教育理念、原则与策略。3、技术问题:在山区农村学校,如何使教师教学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山

11、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技术运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4、实践问题:特色教育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成都市人北中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学案教学模式,这个实践研究平台上,创造出符合山区农村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形成“我”的教育教学特色。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一)研究内容1、改变教师角色,由权威意识转变为服务意识在“先学后教”教学中,教师如何认真审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自己,以课程理念重塑教师角色观。在课题实践中如何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和错误,多渠道吸收信息和收集资料,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

12、益,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发展和提高。2、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在“先学后教”教学中,一是教师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生命、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学习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主动负起学习的责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如何“扶学生上路”。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时间、空间、方法、策略等方面如何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再次,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验班(初中七、八、九年级)实施动态分组教学。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

13、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努力帮助学生把自主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3、改变教学设计,由注重教材设计转变为满足学生实际需要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首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教师如何要求学生计划地、有结构地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基本知识,生成自己见解,尽可能多地完成能够解决的概念性问题、理论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教师如何根据学生课前有结构地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其次,在教学设计中重新摆正自己的教师角色。教师如何把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生成的问题进行综合和分析,有效地展现在课堂对话中,让学生在自由对话中充分

14、感知、充分体验、充分生成。在问题对话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三是课后如何进行多元拓展设计。在传统教学设计中,往往过分关注课中设计,忽视或轻视课后拓展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内化知识、巩固记忆、提高能力的目的。4、改变课程整合,由课堂封闭转变为课堂开放在“先学后教”教学中,教师如何从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习惯”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整合,重点关注课程如何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把文本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文本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不能把课程当成学生与其

15、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应该把课程当成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5、改变学习评价,由片面评价转变为促进全面发展从第四代评价理论来看,评价是一种“心理共建”,评价过程就是通过双方的平等对话、友好协商,达到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教师如何通过评价,解放学习者。不断激发学习兴趣,用教师的智慧和真情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用多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评价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用科学、人文、适度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是一件感受知识、体验生命、享受幸福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种痛苦的劳动;教师如何通过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价,改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终身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