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二学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183905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二学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6年高二学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6年高二学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6年高二学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6年高二学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二学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二学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高二学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一、古代诗歌的种类及划分体裁分类中国诗歌根据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根据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根据作品产生的年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即古体诗),和现代诗歌(即新体诗)。中国的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词、曲。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古体诗的种类颇多,有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杂言诗(通常归入七古)、乐府诗、歌行体等,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

2、引”“曲”等字样的都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蜀相、登高、秋兴八首、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古典诗歌按思想内容,

3、主要有这几种题材: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行役诗(包括闺怨诗)、送别抒怀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 1、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题材特征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形式标志主要体现为: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人名咏”等,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杜甫的咏怀古迹等。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如杜甫的蜀相、李商隐的马嵬、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历史人物如屈原、吴王、贾谊、王昭君、曹植、诸葛亮、隋炀帝、唐明皇、杨贵妃、李煜等,历史事件如马嵬事

4、件、隋灭、项羽自刎、安史之乱等,历史古迹如废都荒台、离宫旧苑、骊山、赤壁、新亭、隋堤、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等内容情感:借古讽今、借古伤己、评判历史。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托古讽今,对统治者进行嘲讽;或以古鉴今,劝诫当朝莫走老路;或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对黎民疾苦表示同情。如杜牧的泊秦淮、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刘禹锡的石头城。或通过昔盛今衰的变化,表现时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伤。如刘禹锡的乌衣巷。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敬仰、惋惜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情(怀古伤今)。如苏轼的念奴妖赤壁怀古等都遗响千古。历览历史点滴,发表自

5、己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观点,常常是一事一议,只发表看法,不含褒贬。如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 常用技法写作技法上,常常运用借景抒情、对比、化用典故、衬托、抑扬等艺术技法。即时应用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台城 韦庄注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参考答案:因为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依然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

6、说它“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参考答案: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2、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题材特征咏物言志诗是指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理想的一类诗歌。其所咏之物可以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日月、风雨雷电、器物玩好,等等。诗中的“物”或是描写的对象,或是抒情的对象。形式标志:从表达上看,咏物诗

7、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虞世南的蝉、罗隐的蜂雪、齐己的早梅等。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黄巢的题菊花、于谦的石灰吟等。也有一些咏物诗不是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的山行等。内容情感从内容与主旨看,咏物诗大体分为四类:(1)单纯咏物。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求其形似,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抒情

8、。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如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的道理。(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

9、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咏物言志诗所言之“志”在不同主旨的咏物诗中常常有不同的说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托物言志: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2)以物比兴(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常用技法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整体构思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对比。从抒情的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即时应用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

10、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1)这首诗写菊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对比的手法。把自己对菊的喜爱与王孙对菊花的鄙视对比,把秋菊的香溢池岸与高高在上却无用的瓦松对比,突出菊之高洁。(2)诗人借“菊”表达了什么感情?试分析。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借写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不高攀权贵、不慕名利而植根民间的高洁精神。3、羁旅行役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题材特征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有所见,耳中有所闻,心中有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

11、这类诗大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漂泊愁苦。其主要的标志有:(1)诗题中多含有“驿站”“客舍”“登高”“望月”“忆”“孤”“寄”“行”“宿”“思”等一类能够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以及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2)常见意象有月亮(见月怀人,望月思乡)、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杜鹃(叫声“不如归去”,常与哀怨、思归有关)、猿啼(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沙鸥(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孤雁、鸿雁(鸿雁传书而思乡怀亲)、浮云(漂泊之意)、梧桐叶落(飘零、孤苦凄凉)、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

12、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等。还有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渐起、日暮时分,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内容情感羁旅思乡诗或触景伤情,“村桥原树似吾乡”;或感时生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或伤春悲秋,感慨韶华易逝;或日暮思归,“日暮乡关何处是”;或因梦寄情,“夜来幽梦忽还乡”。其思想感情大致有三类:(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途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3)羁旅他乡幽怨愤。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

13、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常用技法(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羁旅思乡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以乐景来衬托哀情是羁旅思乡类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3)对面落笔(又叫“反说”“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4)细节描写。如

14、张籍的秋思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中摄取“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进一步将“意万重”“说不尽”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尤能表达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慎重和对故乡深深的眷眷思念,细节典型,生动感人。(5)因梦寄情,虚实结合。羁旅思乡诗中的许多悲情都是借助梦境得以宣泄的。悲情起于理想的追求和失落,明知不可能,却还要坚持这种虚幻的梦境,以求一丝慰藉。然而梦境破灭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悲情甚至是绝望。即便如此,诗人还是惯常使用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来倾诉自己的离情别绪。即时应用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

15、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三、四句“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使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解答这个题目,要能结合诗句说出使用的手法,再具体分析。参考答案: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威势。(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读本诗,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更要结合注解和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参考答案:“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苦。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题材特征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