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174979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报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有效的教学是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实现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数学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案时,把需要学习的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的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而有的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中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潭中,一味的追求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或者为了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而绞尽脑汁地创设有新意的问题情境,从而出现了一些牵强附会的问题情境甚至是无效的问题情境。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

2、情境很值得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历时两年实践总结,经历探究、实践和推广应用。本研究报告主要从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缘起、背景及意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理论依据、容、目标、原那么和方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和途径等方面阐述了我们的看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如下的成效:1对问题情境进展了理论探究,提出了简洁性、障碍性、实践性三条创设问题情境的的原那么。2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动机;紧扣主题,提炼数学问题;巧设梯度,诱导学生探究;凤尾续貂,引发知识升华。四条途径。使学生兴趣浓了,思维活了,问题意识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学行为改变了。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深感研究之浅薄,关于课

3、题的研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如如何对教学活动中问题情境是否有效进展更全面更科学的评价;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和方法需要进一步优化等等,寄希望以后再做更广更深更透的研究。目录1 课题的提出1.1 课题的缘起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 理论依据和研究原那么2.1理论依据2.2研究原那么3 课题研究的容、目标和方法3.1研究容3.2研究目标3.3研究方法4 本课题研究的根本思路及操作措施4.1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难易适度,切合学生最近开展区。循循善诱,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抛砖引玉,关注学生的持续开展。4.2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动机。紧扣主题,

4、提炼数学问题。巧设梯度,诱导学生探究。凤尾续貂,引发知识升华。5 问题情境创设的原那么5.1简洁性原那么:不能过分渲染,不能沉迷其中。5.2障碍性原那么:引起认知的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智力挑战。5.3实践性原那么:以个人或小组的探究活动,寻求解决方案。6 研究结果分析6.1学生:兴趣浓了;思维活了;问题意识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6.2教师: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学行为改变了。7 后继研究展望7.1如何对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活动进展评价。7.2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和方法需要进一步优化。8 附件附件一:行动者的足迹附件二:探究者的实践附件三:学习者的硕果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1

5、课题的提出1.1 课题的缘起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开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于是在课改后课堂教学中频频出现情境、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等概念,然而,到底什么是情境?什么是问题情境?怎样的问题情境才是有效的呢?这些都是应该成为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思考的问题。纵看平时的教研课、观摩课,细思审量,局部教学现状令人忧心忡忡:问题情境创设缺乏目的性。镜头1:大家来锻炼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

6、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复习课的教学片段:问题情境:课件演示运动场上的主题图师: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小鸟!生2:我看到了有人在做操!师:你们看的真仔细,再仔细看看你还看到了什么?经过教师的表扬学生就更起劲了生3:我看到了有人在跑步。生4:有人在跳绳。生5:我看到了一根毛毛虫。生6:我觉得他们玩得很开心!足足有十分钟的时间,学生还没有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真是问题千万,离题万里。一子下错,满盘皆输。问题情境创设的是否有效,对于教学的成败,也往往有此惊人的联动效应。追究原因是问题情境的创设比拟随意,为了设计而设计,目的性不明确,流于形式。问题情境脱离知识容。有的教师单单考虑到

7、学生的好恶倾向,把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搬进课堂,诸如超市买东西、体育比赛等,这显然是不行的。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数学的特质,原始的生活素材只有经过教学加工才能成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材料。这就需要我们独具慧眼的数学意识和巧妙的构思。问题情境缺少思维含量。数学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蕴藏其中的数学问题。以问题情境为起点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还有的问题情境创设和表现形式缺乏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和兴趣;还有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没有适度的障碍性,问题情境中创设的问题没有一定的难度和坡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造成一定的认知冲突,从而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

8、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我们提出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时代开展的要求。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这一响亮的口号促进了数学教育的蓬勃开展,通过课堂教学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水平和提升应用能力;以至推动数学的开展乃至推动人类社会的开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重视过程性目标,其中主要强调的是: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这三个层次的要求。要实现这三个层次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有效的

9、问题情境的创设。它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是促进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心理的需要。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正是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而这种体验会深深的刺激他、引导他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动态生成,才会有创造的火花。问题被比喻为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这就告

10、诉教育教学工作者,问题乃数学生命的源泉。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种使课堂涌动生命活力的数学问题情境。以问题为杠杆来启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教学策略。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豁然开朗;这样问,那么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而那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原因何在呢?就是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有效。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很值得探讨。2 理论依据和研究原那么2.1理论依据在小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与美国中小学教学中采用的PBI模式以问题为根底的教学problem-based instruction模式直接相关。 PBI,

11、即以问题为根底的教学,是在问题情境中用以提高学生高级思维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和真诚的思想交流的环境,以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并且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学生以此情境为出发点进展研究和探究。支持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理论有:杜威的教育理论杜威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的理论直接支持了本课题的研究。他强调指出,教育之于社会生活,就如营养和生殖之于生理生活。他特别重视教育与儿童所处的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他认为,专门设立的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使个人对于一定情景中的刺激作出与之相应的

12、反响。也就是说,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给学生提供某种冲动的对象,从而使其冲动得到适当的控制,并使之秩序化。而在这一社会中,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的实验室。因而他鼓励教师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并帮助他们探究重要的社会的和智力的问题。这就很明显地看出杜威的教育哲学,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哲学根底。皮亚杰、维果斯基及其建构主义观点二十世纪心理学的开展,又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相当厚实的心理学支撑。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前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所开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理论就在许多方面为本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皮亚杰指出,好的教学必须把学生置于现实的情境中,就是说要他们对事实进展尝试,以观察它到底发生了什么,

13、并对事物及符号进展亲自操作、提出问题并亲自寻找问题的解答,与皮亚杰一样,维果斯基也认为,当个体遇到新的和感到困惑的情境而努力去解决由这种经历所引发的认知冲突时,他的智力就会得到开展。布鲁纳及其发现学习理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出现了一次重大的课程改革。改革者致力于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对知识的研究过程的转变。要求学生运用他们自己的直接经历和观察去获得知识和解决科学问题。教师成为学生的助手和问题的提出者,而不是知识的述者和解释者。这次改革的领导人之一就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他与他的同事提出了众所周知的发现学习,并为之提供了理论依据。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强调要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思想和构造。认为学

14、生应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真正的学习来自于个人的发现。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增加学生根底知识的量,而且要为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创造条件。途径是教师给学生呈现出疑难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Fenton(1967)把归纳的方法运用到历史课的教学中,他主教学中教师设法促使学生去提出当年的英雄人物可能要问到的问题,从而参与到历史的分析中。去对当年的历史事件作出推断。我们可以看出,发现学习与本课题具有很强的联系。二者都强调学生积极参与构建自己的知识构造,都强调归纳推理方法的应用。在对教师的要求方面,都主教师不直接奉送真理,而是给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运用发现法或问题根底的学习方法,

15、让学生获得他们自己对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被在教学中证明是有效的。无论如何,布鲁纳的理论对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2研究原那么目的性原那么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来制定的,因此,每个课题组的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什么问题情境要做到心中有数。科学性原那么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科学、正确、清楚,所含问题必须问到点子上。首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容要真实,符合常理。其次含有科学方法的要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历根底。第三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注重表达科学思想和科学价值,表达新时代对学生开展的要求。启发性原那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题情境要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让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教师要适时地提示和点拨,循循善诱,要在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旧知识向新知识开展的转折点上设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百家争鸣。开展性原那么问题情境的创设如果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由此可能生成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可能更贴进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的思绪飞扬,天马行空。也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得到提升,让数学教学活动到达趣味无穷的境界。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