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牛皮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168220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牛皮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牛皮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牛皮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牛皮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牛皮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灵台三中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案例介绍(牛皮糖)李某,男,初一学生。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寄予厚望。教育手段粗暴、简单,一旦孩子表现不满意或犯错,一顿打骂难免,而且下手很重。爷爷奶奶疼爱,庇护孩子。 该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同学相处不融洽,时有矛盾或磨擦产生,而且“死不认错”,一口咬定是同学们冤枉他,欺负他,“人、证”俱在也不承认。在同学、老师心中缺乏信任度。是个“牛皮糖”类型的学生,批评教育似乎对他无效。具体事例本学期的某一天放学后没几分钟,值日生跑来告诉我:李某把一个同学的书包丢进了教室后面装垃圾的废纸篓里。我让他把李某叫到办公室里来。一会儿,他慢吞吞地走了进来,看上去似乎并

2、没有紧张或者担心的样子。我问他刚才在教室里做了什么?他看着我说没干过什么。当我说我已经知道,并准备把“当事人,证人”叫来对证时,他才承认有这回事。我又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居然说不知道。我很生气,让他把丢书包的理由告诉我才能走。他就站在我身边,木木地立着。十分钟后他的妈妈听说被老师留在办公室,(家长本来就等在校门口接放学的)赶上来问原因。了解了事情的原由,他的妈妈恼怒极了,告诉我在家里也是这样,不管做错了什么就是“死不认错”,以至于家长气头上打得更凶,而且现在打来打去,越来越不听话了,犟得不得了 一边说,妈妈一边又开始骂自己的孩子,间或还用手去掐孩子的腮帮。李某一边躲,一边皱着眉头嘟嘟囔囔,惹得

3、他的妈妈更生气。案例分析李某父母这种打骂式的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造成孩子逆反心理,不愿服从社会规范,退缩、缺少男子气;造成他缺乏自尊、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等。也就是说,打孩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新的心理问题。滥用体罚还会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这是很糟糕的。孩子往往会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体罚不但使孩子不再愿意与父母亲近,而且打多了,只会使父母子女之间在感情上产生隔阂,严重的甚至会对抗、对骂、对打。李某父

4、母滥用体罚已经丧失惩戒效果,造成屡打屡犯,累“打”不改 辅导过程1、正确引导,以“理”解决。以“丢书包”事件为契机,教育他怎样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先要认识错误,承认错误;然后向对方赔礼道歉;还在实际行动中改正,保证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让他明白这件事最大的错是在犯错时不承认错误,还要说谎和欺骗别人和自己。和家长定下“协议”:李某已承认错误,说了实话,回去后就不能再打骂他,继续给他讲讲为人处世的道理。2、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家长的一些日常教育方法,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让家长明白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3、指导解决问题、矛盾的方法,帮助改善同学关系,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爱看课外书籍,课外知识丰富,能解决大多数同学不会做的难题等后及时表扬。培养自尊心、男子气,教育他有错要勇与担当。明白道理后他再犯错开始不再抵赖。辅导结果我不断鼓励,推动他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通过一个阶段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纪律上逐渐树立起自觉意识,自我约束能力有所提高。不再出现犯错时“死不认错”的情况,能主动承认错误,态度明显好转。与同学之间的磨擦也越来越少了。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