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163702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豆子。一、说教材数豆子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 ,会数、会读100以内数的根底上进行学习的。同时 ,学生在生活中 ,自身也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 ,此时学生对认读100以内的数具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能力。因此 ,教材在编排上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0以内的数的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 ,表达了在认数的过程中开展学生的数感

2、 ,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 ,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 ,开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根底上 ,进行交流 ,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体验数数、估数方法的多样性和数学的灵活性。二、说学情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 ,对学习可能还有些不适应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思维上还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以具体的实际操作为根底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的知识 ,体会到对数的认识。还应该注意的是 ,学生的年龄偏小 ,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还会有些不好的习惯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说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年龄和

3、已有知识经验 ,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写100以内的数 ,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2能说出各位数的名称 ,识别各位数的数字的意义。3结合现实素材 ,感受数的意义 ,并能进行估算 ,初步建立数感。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应用比拟来估计豆子的数量 ,让学生经历估计的过程。教学难点: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 ,开展估计意识。3、一堂课要取得成功 ,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1教师准备:计数器、黄豆假设干、小桶、塑料盆、纸盒子假设干2学生准备:小木棒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开展规律 ,采

4、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 ,讨论的根底上 ,在老师启发引导下 ,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 ,师生交谈法 ,图像信号法 ,问答式 ,课堂讨论法等。学法:1、动手操作 法: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这样一些活动 ,让学生更轻松的学会知识 ,开展数感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合作探究。五、教学流程然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 ,给学生呈现有意义的、实际的、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帮助的学习材料 ,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进行交流的时机 ,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

5、知识和技能 ,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具体的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根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数学 ,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一谈话导入课堂的导入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 ,我的课程是这样导入的:桌子上摆好了要用的豆子。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此时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答复 ,有的说 ,是用来吃的。有的说 ,是用来数的。或者其他的答案。此时我因势利导引出要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数豆

6、子?说课稿二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 ,初步体验估数心理学研究说明 ,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要是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 ,那么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在第二环节中 ,设置了2个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学会合作 ,互相谦让;数豆子的时候要小心 ,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具体操作为:活动一:先是让学生抓一把豆子 ,估计一下这把豆子的颗数。活动二:数一数 ,看看估计的颗数与实际的数量相差多少。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的操作 ,引导学生从实际的感知过程中对数有一个大体的感悟 ,让学生初步体验估算。三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 ,进一步体验估数?新课标?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并能进行估计 ,还强

7、调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1.师生互动。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一把豆子 ,要求学生选用刚刚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这时学生探究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2.小组合作。在小组间通过合作进行估计老师抓的一把豆子有多少 ,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估计。3.汇报交流。每组选2名代表汇报 ,说说估计结果 ,并介绍估数的方法 ,其他小组可随时补充 ,并提出不同意见。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估计也是有根据和基准的。四精心设练 ,学中用新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设计的练习题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1、稳固练习。让

8、学生小组间进行抓豆子和估计豆子的游戏。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稳固和复习。2、提高练习。让学生把刚刚估计出的数在计数器上进行拨数 ,并把拨出来的数字写在练习本上。对于特殊的数字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如22100等 ,并认识第三位是百位。3、拓展练习。对于数学的教学和学习 ,我们应当注意应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 ,我在此环节设计了一个猜数的游戏。让学生既对数的大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也让学生对于计数器的使用更加熟悉。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 ,找一名学生背对着计数器猜数。其余的同学都做小裁判 ,告诉猜的那名同学所说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这样设计可

9、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就像游戏一样 ,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当学生自己先进行猜数游戏时 ,他们总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怎么才能让游戏进行下去的问题 ,做出自己判断。五总结评价回忆这节课 ,你都学到了什么?数学学习快乐吗?你觉得小组里谁表现的比拟?通过这几个问题结束本节课。六、说板书设计附:板书设计七、说教学评价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

10、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观察内容的选择 ,我本着先静后动 ,由近及远的原那么 ,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 ,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 ,是相当有趣的 ,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 ,孩子一边观察 ,一边提问 ,兴趣很浓。

11、我提供的观察对象 ,注意形象逼真 ,色彩鲜明 ,大小适中 ,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 ,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 ,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 ,观察与说话相结合 ,在观察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雷雨 ,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 ,乌云密布 ,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 ,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12、 ,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 ,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 ,作比拟观察 ,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 ,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 ,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 ,白云飘 ,鸟儿飞 ,树儿摇 ,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 ,幼儿不仅印象深刻 ,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 ,记得牢 ,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 ,引导幼儿联想 ,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尖尖的 ,硬硬的 ,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 ,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 ,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在本课教学中 ,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素质教

13、育思想为指导 ,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 ,自主学习为途径 ,合作学习为形式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平有限 ,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 ,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唐宋或更早之前 ,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 ,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 ,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 ,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 ,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清楚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 ,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 ,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 ,其身价不谓显赫 ,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 ,无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助教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