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储量估算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162713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储量估算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资源储量估算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资源储量估算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储量估算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资源储量估算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储量估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储量估算(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资源储量估算(已银洞坡金矿为例)第一节 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及运用一、工业指标根据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圈定矿体和资源储量估算的 工业指标确定如下:1. 边界品位:1.00(X10-6);2. 块段最低工业品位:3.00(X10-6)3. 矿区最低工业品位:5.00(X10-6);4最低可采厚度:0.80米;5 .夹石剔除厚度2.00米;6.无矿段剔除长度,上下坑道对应时球,上下坑道不对应时257在三个以上(含三个)工程计算的块段内,只允许代入一个大于边界品位, 低于块段最低工业品位的工程参与计算,其余工程品位均应大于、等于块段最低 工业品位。二、工业指标的运用运用

2、上述工业指标,对矿区西段主要工业金矿体,按照控矿条件和地、物、 化依据进行了反复对比圈定和储量试算、现就有关原则阐述如下:(1) 由于西段金矿体较多,运用单金工业指标,只圈定有工业价值的金矿体, 并尽量使其形态完整。为减轻图而负担,突出重点,对无工业意义的小金矿体不 单独圈出,仅在剖面中标注各见矿点金品位、厚度、采取率等要素。(2) 在运用上述工业指标第7条时,为保持矿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个别块 段因见矿工程较多而又无法剔除时,代入了两个不相邻的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块 段最低工业品位的工程参与计算。(3) 根据上述指标第七条,本次核查依据银洞坡金矿要求,没有对Pb、Ag进行资源储量估算。第二节

3、 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及主要参数的确定一、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矿区西矿段勘探工程按一定网度布置,选择坑、钻为主要探矿手段,探矿工 程布置在相互平行的勘探线上,部分加密工程位于勘探线之间;矿体形态总体鞍 状,并随背斜倾伏沿走向向北西倾斜,矿体在背斜两翼呈似层状、脉状展布,产 状陡,厚度薄。根据上述因素,同时也考虑未来矿山开采利用方便,因而选择地 质块段法计算储量。鉴于矿体平均倾角45 度,故在矿体垂直纵透影图上进行储 量计算。地质块段法的体积计算公式:V=S M式中:V矿体块段体积(立方米);S矿体块段真面积(平方米);M矿体块段真厚度(米)。二、主要参数的确定(一)面积鉴于矿体在垂直纵投影图中形态

4、较为规则,用MAPGIS测的面积为待求矿体该块段的投影面积。利用公式(2)计算各块段的真面积。Scosa-cos P式中:S块段的真面积(平方米);S块段在垂面上的投影面积(平方米);a 矿体与垂面的夹角(度);B矿体走向与基线之问的夹角(度)。a、B角度的取值,均在双数剖面工程上直接量取,然后根据块段所利用的 工程情况,取算术平均值。(二)厚度1单个样品的厚度坑探工程(探槽、平硐、斜井、竖井等)中,单样品控制矿体的真厚度由实地 量取或现场计算求得。在实地计算中,主要考虑到影响样品真厚度的样线方位、 样线坡度、矿体倾向、倾角等因素,用公式(3)进行计算。m = L - (sin P - cos

5、 a - cos y 土 cos P - sin a)(3)式中:m一样品真厚度(米);L样品长度(米)B矿体倾角(度);a样线坡度角(度);丫一样线方位角与矿体倾角之夹角(度)。钻探工程样品真厚度则按矿体真倾角计算求得:m = L - (cos a - cos P - sin a sin P - cos y)(4)式中:m 一样品真厚度(米);L样品长度(米);a 截穿矿体段钻孔天顶角(度);B剖面图上量得矿体视倾角(度);Y截穿矿体段钻孔方位角与矿体总体倾向之夹角(度)。2单工程单一矿段(样线)厚度为所圈定矿段诸样品真厚度之和。3块段平均厚度为块段内诸工程矿体厚度的算术平均值。4矿体平均厚

6、度为各块段平均厚度与块段真面积进行加权求得。(三)品位由于矿体中有用用组份分布不均匀,取样长度和矿体厚度不等,因而平均品 位的计算采用真厚度加权求得。1单工程平均品位为工程内符合工业指标要求的各单样品位与其真厚度加权平均求得。米用Y样品长度加权法求得,即: c 二工 ci x Hi /工 Hii=1i=1式中:C为平均品位(g/1)(下同)n为样品数(下同)ci为第i个样品品位(g/1)(下同)Hi为第i个样品的厚度(m)(下同)2块段平均品位为块段内各工程品位与其真厚度的加权平均值。c =乙 ci x Hi / 乙 Hii =1i =1式中:c块段平均品位(g/1)ci为单工程平均品位(g/

7、1)Hi为单工程水平厚度(m)3矿体平均品位为矿体总金属量除以总矿石量求得。4矿区平均品位为矿区总金属量除以总矿石量求得。(四)平均体重原报告共米集小体重样181个,其中氧化矿40个,混合原生矿118个,夹石23个(表6-1)。这些样品主要米自坑道和钻孔,米样时充分考虑到矿石节理裂隙分布率和氧化程度,金属硫化物含量和金品位变化等因素,各主要工业矿体(1号矿体因倾伏在155米标高坑道以下,无法米集大体重样)均在坑道内布米大体重样 进行对比校正,因此样品分布合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核查米用原报告小体重值进行资源储量估算。资源储量计算采用体重值一览表 表 6-1矿体号矿石类型笛平均体重(克/立方

8、厘米)体重样数 (个)西段东段小体重大体重小体重1混合一原生矿172.803.03夹石132.9031氧化矿52.462.71混合一原生矿272.862.843.08夹石62.8255氧化矿82.562.51混合一原生矿262.922.89夹石12.8454氧化矿102.552.54混合一原生矿202.852.82夹石512氧化矿162.542.53混合一原生矿192.942.89夹石12.3256氧化矿12.72混合一原生矿32.81夹石12.7552氧化矿混合一原生矿62.82夹石12.74矿区参加储量计算的矿体共 10 个,其中主要矿体 5 个,各主要矿体所采集的 小体重样品均大于 30

9、 个,鉴于氧化矿石只占总矿石量的 9,因此各主要矿体的 氧化矿石小体重样均较少,但混合原生矿小体重样皆大于 20 个(1 号矿体因北 翼未参加储量计算,实际利用的只有 17 个)。在小矿体中。因52、56 号矿体规模 又相对较大,故也分别采集了少量样品以了解其变化情况。各个主要矿体的平均 小体重值与大体重值相比较,绝对误差在 0.02-0.05,符合规范要求,因而计算 储量时采用平均小体重值。对于没有采集小体重样的 6l、5l-1、51-3 等小矿体, 借用相邻的 5l-2 号矿体的平均小体重值进行储量计算,52、56 号矿体尽管采集 样品较少又没有大体体样校正,但与相邻的 54、55 号矿体

10、平均小体重值较接近, 且不大于相邻矿体,因此在储量计算时也分别利用各自的平均小体重值。(五)体积的确定由块段的斜面积与块段的真厚度乘积求得。即:V=SXF式中:v 块段的体积(T/m3)S 块段的斜面积(m2)F 块段的真厚度(m)第三节 矿体圈定及外推原则矿体圈定原则(一)单工程矿体边界圈定按照工业指标确定的原则,根据工程见矿情况结 合地质规律,采用几何图形法圈定矿体,即凡金品位大于或等于1X10-6、或米克 /吨值大于或等于 0.8 的探矿工程均圈入矿体内(包括小于剔除厚度的夹石)。对厚大矿体段,当两侧边部存在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块段最低工业品位 的样品,为了保证块段平均品位要求,可剔除

11、其一侧或两侧的低品位样品,用连 续高品位样品加权计算单工程平均品位(“脱靴去帽”原则)。(二)勘探线剖面图、地表采样平面图、地质图和中段矿体水平断面图中矿 体圈定根据控矿地质条件,工程控制情况,矿体产状特征,赋矿层位等地质规律, 参照物化探资料,经综合分析并依据单工程矿体圈定结果,将同一含矿层位(断 裂)中相互对应的矿体自然连接。在矿体尖灭部位,根据工程控制程度和矿体外 推原则,先推“0”点尖灭点,然后再推资源储量估算边界。为保持矿体的完整性, 对金含量大于边界品位,但米克/吨值V 0.8(不可采)的工程,不做矿体对待。 矿体转折端的顶点没有工程控制时,根据背斜枢纽倾伏方向、倾伏角大小、相邻

12、的工程中矿体顶底板围岩特征、产状以及相邻剖面中矿体转折端顶点分布标高等 因素对比确定。两工程间所圈定矿体厚度,介于两工程见矿厚度之间。(三)垂直纵投影图矿体圈定根据剖面图,矿体水平断面图和采样平面图所圈定的矿体空间关系,相邻工 程的见矿情况,矿体沿走向、倾向的变化规律,按照工业指标采用几何图形法圈 定矿体。矿体边界线系资源储量估算边界线,未圈定“0”点边界线。资源储量估 算边界线是根据勘探线剖面图,水平断面图和采样平面图所确定的矿体资源储量 估算边界绘制。当矿体边部工程由于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其米克/吨值大小边界要求而 小于相应的块段米克/吨值时,此见矿工程点即为矿体可采边界。矿体出现分枝

13、现象,主枝矿体参加储量计算,分枝矿体舍去;若相邻剖面证实分枝矿体复合, 则复合矿体用压缩法参与储量计算。由于块段划分是按80米间距(双线号剖面)组合,当中间的加密剖面(单线 号)实施有探矿工程时,按上述原则逐剖面圈定;若没有工程控制,则按双线剖 面直接圈定矿体边界,在矿体两端剖面,仅一个工程见矿时,作三角形外推;若 有两个(含两个)以上工程见矿时,作矩形外推,推定间距按下述外推原则执行。二、矿体外推原则(一)有限外推 地表工程间距一般为20-40米,当工程间距小于或等于20米时,可按实际工 程间距的l/2平推;当工程间距大于40米时,其外推长度不得大于20米。沿倾 向外推同坑道。坑道工程均按段

14、高的1/4平推,即沿倾向外推20米段高,沿走向最大外推长 度20米。钻探网度为80X80米,其外推长度按网度的1/4平推。当工程间距小于此网 度时,可按实际工程间距的1/4平推,若工程间距大于此网度时则按此网度的1/4 平推。即沿矿体走向和倾向最大外推长度均为20米。当矿体边界以外工程中存在大于等于边界品位的1/2矿化时,可按上述不同 工程网度的1 /3平推;若存在金含量大于边界品位,但米克/吨值小于0.8(不 可采)工程,可按上述不同工程网度的1/2平推。(二)无限外推矿体边部见矿工程点沿走向和倾向均尖推同级别工程网度的 1/2。视其工程 类别规定如下:探槽(浅井)、坑道、钻孔控制部位,矿体沿走向无限外推长度分 别为 20 米和 40米;沿倾向无限外推长度:槽、坑按段高20 米,钻孔按矿体斜长40 米尖推。第四节 资源储量类型及块段划分原则一、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原则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采空区)凡是已采矿体是控制矿产资源的 一部分,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确定了矿 体的连续性,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 选冶性能条件实验成果。预可行性研究表明是经济的,估算的储量可信度高。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通过深部坑道控制(间距达40米),基本 圈定了矿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