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活动方案范文(3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16126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艺术活动方案范文(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班艺术活动方案范文(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班艺术活动方案范文(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班艺术活动方案范文(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班艺术活动方案范文(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艺术活动方案范文(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艺术活动方案范文(3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艺术活动方案范文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学习拨浪鼓中前半段的二声部轮唱。2、在教师指挥动作和图谱的提示下,迁移原有歌曲中回声经验学习演唱第二声部。3、愿意控制自己的音量,感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活动准备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已学会歌曲拨浪鼓后半段;原声和回声图1-8。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师和幼儿合作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回忆山谷回音真好听中原声和回声的关系。(二)欣赏歌曲拨浪鼓前半段,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的形式。1、教师和配班教师合作二声部轮唱拨浪鼓,幼儿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2、教师再次合作演唱,引导幼儿说出二声部轮唱的方式并尝试演唱。3、教师范唱第一声部,帮助

2、幼儿了解歌曲内容。(三)教师逐步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习二声部轮唱。1、根据幼儿所听到的歌曲内容,教师逐步出示图谱并练习。2、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了解每个乐句的音值并正确演唱。(三)幼儿尝试演唱拨浪鼓,体验合作演唱的乐趣。1、教师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2、教师指挥,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3、教师指图,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4、幼儿看图谱轮唱歌曲前半段。(四)完整演唱表演歌曲幼儿自由选择原声和回声,加入歌曲后半段,玩着呢演唱歌曲。大班艺术活动方案范文(二)活动来源:北京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社会领域提出了“通过多种媒介和活动,使幼儿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

3、,懂得尊重少数民族和其他地区的风俗习惯。于是在班级中我们开展了“中国民族多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对于民族舞蹈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和幼儿通过欣赏、学跳、创编来感知民族舞蹈的特点n这次活动是其中的一次。活动目标:1、感受蒙古族三段体音乐欢快、优美的音乐风格特点。2、初步尝试合作创编蒙古族舞蹈,感受创编的快乐。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音乐、课件、小水桶。2、经验准备:幼儿了解认识蒙古族的习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活动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感受蒙古舞蹈的音乐特点1、幼儿听草原小牧民律动进教室。2、蒙古骑马、挤奶动作练习。二、欣赏音乐并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一)幼儿欣赏音乐。1、师:今天夏老师

4、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小朋友认真听听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2、幼儿。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二)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并欣赏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同时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1、现在夏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2、幼儿根据幻灯说出人们的生活。3、你发现音乐有什么变化?4、教师为幼儿介绍音乐。(这首音乐是三段体音乐表现蒙古族人民在那达慕盛会上骑马、摔跤、挤奶的欢乐场面)三、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快慢变化1、刚才小朋友看到了蒙古族人们有趣的生活,如果你是蒙古人你想做什么事情?想一想音乐快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慢的时候你在做什

5、么?2、分段欣赏音乐:(1)快的时候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2)跟着快的音乐做一做动作。(3)慢的时候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4)跟着慢的音乐做一做动作。四、幼儿分组听音乐进行编舞1、请幼儿听音乐分成_组进行舞蹈创编。师:刚才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很漂亮,接下来让我们也来做个蒙古小牧民,一起来编个舞蹈,可以加上简单的队形变换,注意音乐的快慢变化,让你的舞蹈更加漂亮。2、教师鼓励幼儿合作,并简单介绍道具。3、幼儿自由创编教师巡回指导。五、幼儿自由展示1、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展示。2、幼儿分组自愿展示大班艺术活动方案范文(三)一、活动名称:夸张画

6、二、班况分析:本班幼儿为大班幼儿,大班幼儿已经建立起初步的美感,对于画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水平,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技巧,对于各种物体的形态的掌握较好。但在几次的欣赏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画面上的情节能富有想象的描绘,但对画面物体的形态和特征的概括却有很大的难度。这说明幼儿在欣赏中没有掌握运用概括的方法,在自身作品中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有趣的夸张画欣赏活动,让孩子们从夸张的画面上能很容易的去感知概括人物的形态、特征。并理解如此设计的目的。力求使孩子运用夸张的技法描绘人物动作,形态及生活习性的特点,并初步感受夸张艺术表现形式的美。三、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感知画面中人物五

7、表情与形态的夸张,并理解画面中的夸张绘画所表达的意义;2、通过欣赏,初步尝试夸张画的练习。四、活动重点:能够通过欣赏感知画面人物表情、形态上的夸张处,并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活动难点:能够通过欣赏,寻找可夸张的因素,并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来。五、幼儿经验准备:1、欣赏过卡通画作品,并能较好的理解作品;2、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能够表现人物特点。六、环境材料:1、夸张画“两个人”2、彩笔、画纸七、活动过程:(一)引入环节:1、出示夸张画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他怎么了?“启发幼儿从画面寻找原因,并进行猜想。(此部分使幼儿对欣赏产生兴趣,即可以启发幼儿从人物表情,动作上去猜想和判断,那他们猜想、

8、判断的依据就是他们观察到的夸张之处。)2、出示夸张画2,提问:“他怎么了?出什么事了?”鼓励幼儿猜想事情的原因以及夸张画1和夸张画2的联系。(启发幼儿从人物的情节夸张处去构思故事的原因或结果)3、幼儿讲一讲“两个人”的故事,并引导幼儿给故事起名字。4、教师介绍夸张画,并引导哟额再次寻找画面的夸张处,提问:“他们为什么把嘴画的这么大?”“他们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理解夸张的作用,为幼儿的创作做铺垫,完成教学重点。)(二)创作环节:1、启发幼儿回忆生活中一些情节中人物的特点,并找到可以夸张的因素,引发幼儿想一想自己要创作一张什么样的夸张画。2、鼓励幼儿大胆绘画。(三)分享作品环节:讲一讲我的故事。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