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134080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Word版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 网络构建名师点拨以水体运动为线索,重点掌握“三重点、三图示、一应用”:“三重点”: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河流补给及其水文特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图示”:水循环示意图、河流流量过程线图、洋流分布及其变式图。“一应用”:应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某些地理现象。年份读设问知考向2017(全国文综,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天津文综,13(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天津文综,12(2)从宁波舟山港出口到亚丁湾的商品,海运公司更愿意选择冬季运输。为什么?请按表格要求回答。2016(全国文综,7)森林植被

2、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全国文综,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2015(全国文综,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核心点一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从发生领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的概念2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1)正向利用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城市铺设

3、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可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2)负向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同时会使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

4、,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方法技巧1区分水循环示意图中各环节的技巧一般情况下,海陆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主要有两个环节(蒸发、降水)。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都可能发生水汽输送,只不过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是最主要的输送方向,径流输送在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都存在。分析环节时要分清空间区域和箭头方向,一般箭头向上为蒸发,箭头向下为降水。2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思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

5、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

6、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2016全国文综)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量增加坡面径流增加蒸发(腾)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A B C D(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

7、,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答案(1)B(2)C(3)D第一步:读图文材料,获解题信息信息:文字材料中“岩层”、“森林”和“河流”等关键词,为题组提供了考查内容;信息:图示中,甲、乙两河分别位于山地两侧,该山地岩层倾斜,就同一岩层而言,甲河一侧岩层高于乙河,结合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相间分布的特征判断地下水主要补给乙河。第二步:结合设问指向,调运知识定答案(1)“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因为洪水期补给过多,枯水期补给过少,与坡面径流增多有关。(2)“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导致地下径流增加,该山地坡面径流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蒸发(腾)量增加,可

8、以增加水汽,但不一定增加山地降水。(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一方面,由于植被恢复,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甲、乙河流径流总量减少;另一方面,根据图中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的倾斜情况,地下水沿透水岩层注入乙河流,乙河径流量增加,甲河径流量减少。题后反思该题组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结合答题过程可以看出,在解答该类问题时,既要考虑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有利影响,也要考虑不利影响。其中有利活动主要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城市铺设渗水砖及实施人工降雨等;而不利活动主要有滥伐林木、围湖造田、城市路面硬化及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等。命题点一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判断及影响因素(题型预测:选择

9、题)(2016济南期末)读“台湾地区2004年的水量平衡收支流程图和台湾岛水系分布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和蒸腾 B水汽输送C下渗 D水汽凝结2台湾岛地表径流量中约80%的水量不能被控制利用而损失的原因是()水污染严重降水集中河道落差大,水流急水资源浪费严重A B C D答案1.A2.B解析第1题,结合水循环的环节及甲为水循环的损失环节判断,甲应代表蒸发和蒸腾。第2题,台湾省面积较小,地形以山地为主,故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导致大量水资源不能被控制;加之台湾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导致大量降水因不能被利用而损失。命题点二水循环原理的应用(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10、)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成泉的过程。(2)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的特点,试解释其原因。答案(1)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下渗至地下,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2)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年际变化小;泉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解析第(1)题,结合当地地表水来源和泉的发育过程进行说明。第(2)题,根

11、据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特点进行分析。核心点二河流水文特征分析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2两个重点(1)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人类活动流量和水

12、位变化含沙量变化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减少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河流水位平缓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下游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围湖造田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方法技巧1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通过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所以水位变化

13、曲线的起伏就较小。(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较浅;南半球相反。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的方法(1)若河流含沙量大,则说明该河流上游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2)若位于我国季风区的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该河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3)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3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通常通过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进行考查,一般河流流量过

14、程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流量,通过曲线图可判断:(1)河流流量大小:取决于降水量或冰雪融化量及流域面积。例如,以大气降水(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小。(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夏雨型、冬雨型)的河流往往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3)汛期出现的时间:例如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大多在春季;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可能是夏季,可能是冬季,也可能年内降水均匀,无明显的汛期。(4)

15、有无断流:一般以大气降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不会出现断流的情况。内流河断流往往由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5)曲线变化和缓:可能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还可能是水库的调节。(2017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答案C第一步:读材料,获取信息解答该题,应注意文字信息的有关表述,该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