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制和提交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133085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制和提交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浅谈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制和提交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浅谈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制和提交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浅谈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制和提交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浅谈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制和提交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制和提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制和提交(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n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n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n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009-实施2009-发布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价细则Criteria of Guangdong Government Quality AwardDB44/T XX-2009DB44广东省地方标准ICSXX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备案号:备案号:XX目 次前言引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评审实施细则24.1 材料评审实施细则24.2 材料评审末次会议64.3

2、 现场评审64.4 评审报告的编制和提交 85 评价实施指南 85.1 核心价值观85.2 领导 105.3 战略 135.4 顾客与市场 145.5 资源 155.6 过程管理 185.7 测量、分析与改进 205.8 经营结果 22附录A(资料性附录)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与评分项分值表 25附录B(资料性附录) 卓越绩效评价从组织概述开始 27附录C(资料性附录)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评分系统和评分指南 28附录D(资料性附录) 评审工作流程图 32前 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由深圳质量

3、保证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参加起草人: 引 言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价细则。本标准遵循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的评价要求,参照国外组织追求卓越绩效的实践经验,结合我省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详细说明了追求卓越经营绩效的管理模式,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评价实施指南;同时,为使评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保证评审工作质量,本标准

4、为质量奖的评审和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评审实施细则。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价细则1 范围本标准对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内容和质量奖的评审作了详细的说明,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评价实施指南和评审规范。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开展省政府质量奖的评审和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指导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也可就追求卓越绩效方面指导组织进行自我评价和外部对组织的评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

5、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 ISO9000:2000)GB/T 1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dt ISO9004:2000)GB/Z 19579-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T 19580-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GBT190002000和GBT195802004确立的术语和定义也适用于本标准。3.1 关键因素 key factor影响组织/企业(以下统称组织)运作方式的重要特性。

6、3.2 关键主题 key theme满足标准核心要求的强项或改进机会,是不止一个条款或类目(交叉)所共有的,特别是在申奖组织的关键因素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或是满足标准的核心价值观。3.3 方法 approach 组织为满足卓越绩效标准的要求而采取的手段和方式,及其适用性和有效性。3.4 展开 development 应对卓越绩效标准中的条目要求时,某项方法被应用的程度。对展开的评价基于方法在组织的相关部门所应用的广度和深度。3.5 学习 learning通过评价、研究、体验和创新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在卓越绩效标准中包括了两类不同的学习,即组织的学习和个人的学习。组织的学习是通过研究开发、评价

7、与改进循环、员工和顾客的创意和意见、最佳做法的分享以及标杆分析而实现的;个人的学习是通过教育、培训以及促进个人成长的发展机会而实现的。3.6 整合 Integration实现计划、过程、信息、资源决策、行动、结果和分析的融合,以支持关键的组织目标。“整合”的含义比“校准”更高,只有当绩效管理系统的各个构成部分都成为充分互联的单位运作时,才能够实现有效的整合。3.7 绩效水平 levels of performance 用有意义的测量尺度得出的数字信息来代替或者表示组织的结果和绩效。绩效水平容许评价与过去的绩效、预计目标和适当的对比相关联。3.8 趋势 trends 显示组织的结果的变化方向和速

8、率的数字信息。趋势反映了组织绩效的时间次序。3.9 对比 contrasts 申奖组织的结果与其他组织的结果对比情况如何。对比可以用作竞争对手、提供相似产品和服务的组织、行业平均水平或者是组织最高等级之间的结果。成熟的组织应该有助于确定什么对比是最有意义的。3.10 联系 links 与组织简介、过程条款和申奖组织提供的结果中所确认的重要顾客、产品和服务、市场、过程,以及行动计划绩效要求的关联。3.11 优势/强项 strengths 可以看作组织成功达到其目标的重要方法、展开、学习、整合,以及调准或水平、趋势和联系因素。3.12 改进机会 improving opportunity可以看作约

9、束组织的成功的方法、展开、学习、整合,以及调准或水平、趋势、对比和联系因素的弱点或者差距。3.13 评审 assessment评审组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识别申奖组织的优势/强项和改进机会,而进行的评价和评分,评审分为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阶段。3.14 材料评审 material assessment评审组对申请省政府质量奖的组织提交的自评报告等资料依据评定标准进行文本审核的过程。3.15 现场评审 site assessment评审组在材料评审的基础上,依据评定标准对申请省政府质量奖的组织进行实地核查、评价的过程。3.16 独立评审 independent assessment 在材料评

10、审过程中,每位评审员按照评定标准独立开展的全项目评价过程。3.17 合议评审 summary assessment独立评审完成后,材料评审组进行集中评议并达成一致的过程。3.18 一致性评审 consistency assessment为提高现场评审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而首先安排对某家企业进行评审。3.19 评审专家组 assessment panel 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委员会秘书处为开展评审而组建的专家评审队伍。4 评审实施细则4.1 材料评审实施细则作为评审员在材料评审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评分簿对于申奖组织的书面评分以及基于标准评价出来的优势/强项和改进机会。4.1.1 独立评审省政府质量奖

11、评审的第一阶段为对申请材料的独立评审。为确保对申奖组织材料评审的客观、全面和公正性,评审员在独立评审阶段必须保证有24-30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评审工作。4.1.1.1 核对评审资料评审前检查评审资料,主要包括组织组织概述、自评报告、申请材料、评分簿等(以秘书处给出的材料清单为准)。4.1.1.2 回顾和熟悉标准4.1.1.2.1 回顾省政府质量奖评定标准的核心价值观和重要概念;4.1.1.2.2 回顾省政府质量奖评定标准的有关要求;4.1.1.2.3 回顾省政府质量奖评定标准的评分系统和评分指南。4.1.1.3 全面掌握评分薄和阅读、了解申请材料及自评报告在正式开展对申请材料进行评价前,评审员必

12、须掌握评分薄的格式、内容和要求。阅读全部的申请表、组织简介、自评报告,其他申报材料、着重标出或记录下申奖组织的关键主题、关键过程和结果等。4.1.1.4 材料独立评审过程4.1.1.4.1 初步列出关键因素a) 阅读组织概述(附录B)所对应的标准条款、问题。b) 阅读申奖组织为回应组织概述(附录B)所描述的组织概况。c) 根据回应内容起草出关键因素的初始列表。d) 记录这些关键因素按照组织概述(附录B)中条款问题的顺序列出在评分簿中找关键因素初始列表工作表。e) 其他关键因素可能出现在相应的证明表、额外的信息需求表和申奖组织对标准要求的回答中,将其找出并一一列出。4.1.1.4.2 初步列出关键主题在通读了组织自评报告之后,开始罗列出已记录过的关键主题(优势/强项和改进机会),并重新贯穿于组织的自评报告。该步骤是作为获取对申奖组织的第一印象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4.1.1.4.3 依据评分簿开始评估每条过程条款类目5.25.7。对于每个条款,在继续下一个条款前都要完成一个六步条款评价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