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13185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XXX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XXX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XXX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XXX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 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9-2021)XX 市人民政府2019年3月1日目录前 言 1一、规划背景 2(一)基础与潜力 2(二)进展与成效 2(三)形势与问题 5二、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基本原则 6(三)发展目标 7三、主要任务 9(一)提高秸秆农用水平 9(二)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 10(三)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 10四、重点工程 12(一)秸秆肥料化利用“提质工程” 12(二)秸秆能源化利用“增效工程” 12(三)秸秆饲料化利用“优质工程” 12(四)秸秆基料化利用“栽培工程” 13(五)秸秆原料化利用“拓展工程” 13(六)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转承工

2、程” 13五、区域发展布局 15(一)区域发展思路 15(二)区域发展布局 15六、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21(一)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投资概算 21(二)资金筹措 22七、效益分析 23(一)经济效益 23(二)社会效益 24(三)生态效益 24八、保障措施 25(一)政策保障 25(二)组织保障 25(三)资金保障 26(四)技术保障 26-XX. a前言XX 市位于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属于以岩溶地貌为主、 没有平原支撑的典型山区农业地区。全市辖 30 个乡镇(街道),人口 84.26万人,国土面积 2911.1平方公里。农业以粮食作物、生猪、家 禽养殖等为主,是 XX 农业发展重

3、点地区。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 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但随着秸秆产生 量逐年递增,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较为严重,并带来一系列环境 问题。因此,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已成为当今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政治 任务,且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 意义。2016年以来,XX市农作物秸综合利用工作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 与、群众支持,已取得较好成效。秸行综合利用率已达到 80%以上,“五 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推动已取得新的 突破,同步发展的差距正逐渐缩小,对夯实生态农业发展基础、带动 相关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为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持续

4、有效开 展,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于2019年年初提出,要求对全市秸 秆综合利用进行全面规划。规划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可操作性,并 围绕推进“五化”,明确目标和方向,强化职能和措施,确保全市秸 秆综合利用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为积极落实规划编制任务,XX市农 业农村局组织局属各部门以及第三方力量深入调研,收集、筛查大量 资料,编制了XX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92021 )。规 划旨在为统筹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指明方向、突出重点、拟 定具体措施,为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保障生态农业发展发挥重要作 用。一、规划背景(一)基础与潜力XX 市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具有日照时

5、间长、年积 温高、立体农业气候突出等特点,适宜各种植物正常生长。是 XX 重点 农业地区。2018 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 70.96 万亩,秸秆产量 30.06 万吨左右,且秸秆种类多。是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和发 展生态农业条件较好的地区。表 1: 2018 年 XX 市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及可收集量序号秸秆种类秸杆产生量(万吨)主要农作物农作物产量理论量可收集量1水稻7.367.366.112小麦3.294.313.583玉米5.897.606.844油菜籽1.412.821.805薏仁米0.650.980.886豆类0.870.910.517薯类0.940.560.418花生0.

6、380.570.479高粱0.050.050.0410糖料20.054.013.6111烟叶0.740.890.80合计41.6330.0625.05(二)进展与成效进入“十三五”以来,全市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稳步推进。据 2018 年统计,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 80.7%,比“十二五”期末提高了10 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五化”格局已基本形成,秸秆利用方式已从过去 主要用于生活燃料、牲畜饲料,扩展到肥料、基料、原料等领域。具 体情况简要介绍如下:秸秆肥料化利用。截止 2018 年,全市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 16.04 万吨,占秸秆可收集量的64%,其中:还田秸秆12.53 万吨,占秸秆可 收集量

7、的 50%;加工有机肥利用秸秆 3.51 万吨,占秸秆可收集量的 14%。秸秆饲料化利用。截止 2018年,全市秸秆用作牲畜饲料约 2.43 万吨,约占秸秆可收集量的 9.7。利用秸秆主要为玉米、水稻、薯类 及糖料等农作物秸秆。秸秆能源化利用。截止 2018年,全市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约 1万 吨,约占秸秆可收集量的4。利用秸秆主要为玉米、烟叶及油菜籽等 农作物秸秆。秸秆基料化利用。截止 2018年,全市秸秆用作育苗基质和栽培基 质用量约为 0.25 万吨,约占秸秆可收集量的 1。秸秆原料化利用。主要用作板材,部分用于编织等。目前,全市 有规模加工企业 2 家,年利用秸秆 0.5 万吨,占秸秆可

8、收集量的 2%。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逐步完善。经过多年引进示范、推广应用,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以秸秆直接还田技 术为主、秸秆生产有机肥技术为辅。秸秆饲料化利用主要有秸秆压块、 颗粒料加工技术、秸秆青贮、微贮技术等。秸秆能源化利用主要有秸 秸秆压缩成型、碳化技术等。秸秆原料化利用主要有秸秆包装材料制 作、秸秆建筑装饰材料制作技术等。秸秆基料化利用主要为食用菌棒 生产、花卉苗木基料生产技术等。秸秆收储运模式不断创新。秸秆收储运是制约秸秆综合利用最大瓶颈,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出了许多有效模式,为推进秸 秆综合利用发挥了转承支撑作用。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扶持不断完善。市人

9、民政府制定了秸秆综合利 用贷款贴息政策、贷款担保政策、产业奖补政策等,覆盖“收、储、 运、加、用”等环节,为支持企业和农民共同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鼓足 了干劲、增强了信心。禁止焚烧秸秆成效明显。积极贯彻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秸秆 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落实禁烧任务,采取了“以用促禁”、 “疏堵结合”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创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 工作的新局面,使全市各个乡镇、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焚烧秸秆现象基 本控制。表 2: 2018 年 XX 市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量(万吨)秸秆利用率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燃料工业原料合计水稻2.752.320.060.000.005.1384.0%小麦1

10、.320.180.000.930.112.5470.9%玉米1.640.680.142.870.005.3377.9%油菜籽0.360.040.000.720.001.1262.2%薏仁米0.190.070.020.260.000.5461.4%豆类0.380.000.000.030.000.4180.4%薯类0.210.200.000.000.000.41100.0%花生0.410.000.000.000.000.4187.2%高粱0.010.000.000.020.000.0375.0%糖料1.981.550.040.000.003.5798.9%烟叶0.210.000.000.520.0

11、00.7391.3%合计9.465.040.265.350.1120.2280.7%(三)形势与问题秸秆综合利用发展不平衡。由于受地理、交通、经济、文化等因 素的综合影响,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大、不平衡、不 对称等问题。如:城市周边附近的乡(镇),因地理优势,交通方便 加上文化发达,群众的思想解放,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快,秸秆综 合利用率高,利用方式多元化。而相对偏远的一些乡(镇),则因交 通、文化落后,群众接受程度较差,存在工作推进缓慢,秸秆综合利 用率低等现象。技术推广难度大。特别是秸秆粉碎还田、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沤 制还田等技术,因其容易带来病虫害的大发生,广大群众基本不愿接

12、 受,以致秸秆综合利用率低,整体推进十分困难。秸秆饲料化利用、 能源化利用、基料化利用又因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加 上产品市场前景不十分明朗,推广工作举步维艰。秸秆综合利用缺乏龙头带动。专业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研发的科研 机构是空白,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开发以及产品促销的中间机构少,且 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对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带动能力小秸秆高效利用率低。虽然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 80.7%,但主 要用于附加值与转化率低的秸秆还田、低质燃料、饲料生产等方面, 而用于转化率及附加值高的有机肥料、成型固体燃料等则较少。收储运体系不健全。虽然全市近年来不断探索创新秸秆收储运机 制,涌现

13、出了一批有效模式。但整体而言,秸秆收集难、运输难、储 存难及效益低等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全市至今仍未建立起一套完 善的秸秆收储运体系,收储运难仍然是制约全市秸秆综合化利用发展 的主要瓶颈。二、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要以贯彻落实国发 2 号文件以及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 与促进产业发展、保护环境并重的基本国策,走集约发展、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利用、 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深化科技创新和机制体制创新。以秸秆资源多 元化利用为主要目标,不断探索拓宽秸秆利用渠道;以秸秆资源高效 转

14、化为基本途径,不断提高秸秆转化经济社会效益水平;以秸秆资源 区域功能布局优化为重点内容,形成主要农区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格局 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开展全域试点示范,实施全产业链补贴,进一 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加快推 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监管,建立长效 机制,全面改善农业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强化政府引导,实施宏观调控。积极 运用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价格政策和财税金融政策,建立和完善促 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激励机制,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 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 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坚持生态优先与因地制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坚持秸秆综 合利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根据各地种植业、养殖业特点和秸秆资源 的数量、品种,结合秸秆利用现状,选择适宜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 推动形成以不同秸秆资源转化途径为特点的、产业综合发展的秸秆综 合利用空间布局。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整合资源,着力 解决秸秆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技术体 系,提高技术、装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