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学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12867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0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环境保护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环境保护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环境保护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环境保护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学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保护 选修 6课时安排:4 课时)KM 中心事謫靜霹堤的菠廉教学目标:各章节学习目标见教材每章的概述部分。重点:1.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二章)。2.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沃然环境扌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 叭工环境:

2、维持的环境。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IS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如,囲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 囲过度放牧而成肘荒漠流莎等。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 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雕3woiooa 6M0t bftj 1u r+/*人口 FHKt疥詣诞ft!-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

3、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 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概念 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4、互不 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2表现(1)资确缺(2)环躺染人们生产 高速发展宅人”弃貫到环境中坏境污染,如怙 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4)全球环境变化 巴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而且引j起生物多样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 I的居民丧失了经典例题 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止森林锐减a.c.(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3)简述

5、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更重要)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球性环境问 题的了解。(1)人类排放氟氯烃类物质形成 臭氧层空洞;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使大 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 射,进而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加强全球变暖; 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硫氧化合 物、氮氧化合物)形成酸雨;森林锐减是人 类滥伐破坏森林所

6、致。(2)分析环境问题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 手: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发展(经 济)问题。( 3 )措施应与成因对照分析,然后再结合当 今环境问题的热点加以分析。【答案】( 1)自左向右依次为: 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 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 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 理、化学、生物

7、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3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但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 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 题等。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一)一种新的环境观1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新的环境观人地关 系人地对立“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基本观 点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 了征服自然的愿望)。砍伐森林、开垦

8、草原、 开发矿山、拦河筑坝、移山填海,一时间, 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 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 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 才能生存与发展。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公 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不得不对 自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良性方向发展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 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内涵 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9、这就是可持续。基本思想 鼓励经济增长; 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 21世纪议程经典例题 3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B. 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C. 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D. 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解析】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分析判断。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 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答案】D四、水污染及其成因(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1概

10、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2作用: 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illmnii化常笊檢氧比珏版Am反風 井黑 利舉斜卜(生勒淨此(点生两娥囱和肚生修吋兄化、规化、廿解卩耳_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天曲止宦净化柞用的帕理4.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5自净作用的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例如,合理安排生产 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11、二)水污染1. 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 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 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2. 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污染物:植物营养素氮、磷等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 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 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原因分析: 藻类有毒,鱼可能中毒身亡; 表层水体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分压增高,会影响鱼体循

12、环系统中溶解气体从血液中逸出而形成气栓,阻碍血液流通而死亡; 水体下层处于缺氧状态,鱼窒息死亡。湖泊演变成沼泽原理经典例题4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横贯在上海中部的苏州河,西源太湖,东接 黄浦江。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 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 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揖 林立, 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 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在海潮和上 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汛期水 位往往会高出 地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河水的黑臭现象 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多年来,上海市 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

13、事和标志性工 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1) 图中A、B、C三地中污染最严重的 地。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除附近工厂污染源外)。苏州河附近的工厂向河中排入废水,污染了河水。请列举苏州河河水中所含有害人体健康的3 种重金属元素。(3) 苏州河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并在短期内无法恢复,清简述其主要原因。(4) 目前,靠苏州河的自净能力为何不能使河水变清? 【解析】本题以苏州河为例,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与治理。涉及地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知 识,综合性很强,第(1)(3)(4)题 是地理学科知识,考查水污染原因、来源以及生态平衡等方面 知识。本题难度不大,是理论联

14、系实际,是对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包含了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 方面的 知识,实用性较强。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地理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开展热爱家乡的素质教育,体现了高考精神。【答案】(1)C 来自岸上和水上的人们生活废弃物的污染;内河运输造成的污染;河床底泥释 放的污染物;大气降水中的酸雨注入;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污染。镉(Cd),铬(Cr)。铅(Pb),汞(Hg)。(3) 苏州河水域是一个生态系统。由于人为因素对水域环境的严重污染,影响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 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与自动调节的能力,导致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恢复。 苏州河附近的、工业

15、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太大。苏州河流量较小。 3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污染物:石油及石油制成品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原因: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海 洋石油污染。其中大型和超大型油轮事故,经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性事件,对海洋和附 近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危害: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 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 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石油在氧 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 生物造成危害。五、固体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