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原则与方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123065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原则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家庭教育原则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家庭教育原则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家庭教育原则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家庭教育原则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原则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原则与方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探讨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就是掌握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这 门科学的工具,掌握打开开教育科学之门的钥匙。家庭教育 的原则和方法即是一个认知体系,也是一套行为规范。只有 认识和掌握它,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运用它,才能在家庭 教育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借鉴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中所推广应用的一些原 则和方法,对于今天我们做好现代条件下的家庭教育,具有 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南北朝北齐时代著名教育家颜之推认 为,“夫同言所信,所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意思 是说,同样的一句话,人们总是相信最亲近的人所说的,同 样一个命令,人们总是愿

2、意听敬佩的人。宋代教育家司马光 说:“慈而不训,失遵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俱 全,尊亲斯备”。司马光在家范中提出:“夫习与正人居 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楚,不能不楚言也”同于父母的言 行对孩子志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我国古代的家训、家书 中,古人比较普遍地采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来教 育子女,这无形中对后世子孙起到了一种榜样的示范人选 用。因材施教是根据孩子性格和能力发展的不同特点实施教 育。宋代学者袁采在家庭教育中提出“性不可以强合”的思 想,他认为家庭中父子兄弟之所以不合,重要原因所在是没 有率分重视对方的个性和尊重对方的意愿,“其性不可得而 合,则其言行亦不可得而合,此父子

3、兄弟不合之根源也”。 清代学者在处理家庭教育中宽与严的关系上,更强调“教子 宜严”,这种“严”不仅包括对子女的严,也名手对父母施 教行为的严谨、严肃、严格和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等。古人 除了重视选择优越的环境教育子女,还十分注重家庭传统及 家风,颜之推强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室,久而自 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在实践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也可 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近年来,随着家庭教育科学研究 的不断发展,有关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取得 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关于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需要掌握的要点有以下六个 方面:一是家教一致、家教统一的原则;二

4、是以身作则、言 行一致的原则;三是宽严适度、驰张有度的原则;四是平等 相处、亦师亦友的原则;五是教育个性、建立自尊的原则; 六是共同成长、与时俱进的原则。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需要掌握的要点有以下六个方 面:一是确立目标法;二是循序渐进法;三是兴趣培养法; 四是适应条件法;五是亲情感染法;六是奖惩并用法。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家庭教育的原则是根据家庭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根据对 家庭教育的规律性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基 本要求。它是以家庭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施教过程中各种 矛盾关系的认识和处理的基本规则。第一家教一致、家教统一的原则。家教一致的基本含义 是家庭内部教育观念的统一。当孩子有了

5、缺点错误,需要批 评教育时,家庭成员内部的意见往往不统一,有的从感性出 发、要包庇护短,当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之间先开始闹起来 矛盾,作为孩子,当然会喜欢袒护自己的一方,会记恨批评 自己的一方。这种场面不仅会影响家庭和睦,而且不利用孩 子的教育,久而久之,会导致孩子任性、混淆是非、听不得 批评和无理取闹等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 时,家庭成员应做到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即使意见有分歧 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否则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 响,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的。在矫正孩子学习或 生活方面的某些问题时,父母或其它家庭成员之间应事先商 量,取得基本一致的理念,采取步调一致的方法

6、,就某一个 问题,以一个人为主和孩子交流。先提出存在问题,拒绝来 自家庭的“罗嗦”。家校统一是家庭与学校的统一,主要是 教育理念的统一和教育方法的统一,前提是及时主动地与学 校,尤其是与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家校互通是家庭 与学校统一的重要环节。在父母及家庭成员与孩子就交流产 生障碍时,应及时把存在问题向学校老师反映,听听老师的 看法,求得学校的帮助。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 是讲一次道理或做一两次练习就可以办到的,而是要经过多 次练习不断强化和巩固而成的。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的态度 以及要求一致,就会促使孩子按照成人所要求的进行多次练 习,不断强化和巩固,习惯成自然。第二以身作则、言

7、行一致的原则。人们常说,身教胜于 言教。这一普通的语言提示了家庭教育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是孩子最贴近的人,是孩子最早的模 仿对象,父母的行为有意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父母无 需刻意地去做孩子的榜样,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幼小的 心灵里日积月累地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孩子在未成年时 期,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和社会常识,不会辩明是非,时刻都 需要父母的指点。父母应该给孩子讲清道理,告诉孩子自样 做是对的,怎样做不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些 都是非常必要的。但只是讲道理还不够,也还难以达到教育 目的,孩子对于大人们所讲的道理,只能在一个特定的环境 中或有限的时间内起作用,有时

8、甚至是“左耳朵进右耳朵 出”,需要因时、因地、因事进行不断地提醒,父母的道理 是常讲常新的,对于孩子的确教育,应像孔夫子说的,要有 诲人不倦的精神。此外,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重视对 孩子的说理教育,更要重视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父母 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若父母待人接物讲究文 明礼貌,为他人着想,维护公众利益,孩子就自然会对父母 产生敬意,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如果父母给孩子讲的 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别一回事,孩子自然就不会信服, 就会地父母所讲的道理产生疑虑。不信任是从谎言中来的。 比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要说谎,可自己在生活中却对别 人说谎,那么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就难以

9、信服。第三宽严适度、张弛有度的原则。父母亲心受护孩子是 人之天性。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 没有这种爱,就谈不是教育,就难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但 爱而不教,管而不严,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南北朝北 齐时代著名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父子之严,不可以押,骨 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教不接,押则怠慢生矣。”很多 父母把孩子管得很严,却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引起非剧。 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严格要求 和尊重爱护相结合,没有严格要求的爱,不是真爱,而是溺 爱。严宽有度,不迁就、不溺爱、不放任,对孩子实施正确 适当、明确的教育。对孩子的关爱,应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 康为

10、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容易与望子成才的愿望背道而 驰;应该是有理智的,有分寸的,绝不能溺爱,否则就会成 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的祸根。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或祖 父母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变成了溺爱,一味的娇惯,偏爱和 护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的不良行 为和习惯不批评,不教育,往往包庇护短;吃饭穿衣一切事 务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让父母干什么,父母就干什么, 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逸 恶劳的懒惰生活;逐渐养成自私、任性专横的坏脾气。如任 其发展下去,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机,一旦养成习惯,再去纠 正就难了。第四,平等相处,亦师亦友的原则。与孩子平等相处, 像尊重

11、朋友一样尊重孩子。尊重孩子亲不是对孩子的溺爱和 迁就。溺爱与尊重是有本质区别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 与父母平等的思想六流,甚至争辩不休,传统概念看来似乎 是孩子不尊重父母,其实是一种家庭关系平等的表现。这样 的思想碰撞不仅可以体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平等的,而 且能够通过这种直接的交往,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 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没有 交流的必要,还有的父母受传统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认为 孩子生来就是要服从父母的,把和孩子发生争执认为是非常 没有面子的事情。在社会交往中,朋友之所以知心,是由于 密切来往的结果。在家庭里,跟孩子的关系也是一样。如果 父母整天端

12、着个架子,对孩子板着个面孔,说出来话就是训 斥,就是命令,孩子就会从思想到感情上对父母设起一道“防 火墙”,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就会 成为一个个熟悉的陌生人,很难实现家庭教育的预期。尊重 是相互的,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不懂得什么叫尊重,当有 人尊重他时,他就会理解尊重的真实含义和感受。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需求,人都是有需求的。对孩子的需要要具体分 析,要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 提,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 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养成越来越贪的恶有恶习。一旦父母 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引起孩子的不满,致使难以管教。 当其欲望强烈而

13、又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走上邢门歪道。尊 重孩子尚未定型的人格意识,是父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有些父母认为:“有书你读,有饭你吃,有衣服你穿,还想 什么?”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 父母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孩子和父母就没有话说, 就会形成思想隔阂,长期下去,父母与子女这间的交流沟通 就会困难重重。第五培育个性,建立自尊的原则。有些父母对孩子缺乏 八任,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便说:“是不是抄来的,是不是 偷看来的?”当孩子成绩差时又会说,“你也就这样,没什 么指望了。”尽管是一句很随意的话,却严重伤害了孩子的 自尊心和自信心。宽容孩子的过错,对于培养孩子的个性意 识非常重要

14、。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自然会经常犯错误,父母应该宽容地对待,大可不必“小错 大骂,大错木棒侍候”。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更具有效 果。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状况许可的情况下,就尽量 给予满足。如孩子要求给买一些有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 丰富精神生活的儿童书画及必要的生活、娱乐用品,一般应 给予满足。若一时难以办到时,应向孩子说明理由。如果对 孩子动辄打骂,训斥,孩子就不愿意接近父母。孩子如果对 父母敬而远之或者既不尊敬,又不接近,更不愿与父母交谈, 这就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是根据孩 子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为前提的。 如果严的出了

15、格,就会走向反面。第六,共同成长,与时俱进的原则。要随着孩子年龄的 增大,不断调整,适时改变教育态度与方法。在孩子小的时 候,父母及家人会因孩子小不懂事,采取哄的办法,孩子哭 了,哄,孩子闹了,哄,孩子不听话了,哄,我们知道,哄 的教育方法,除了具有明显的娇惯意味外,还有为人们所忽 视的善意的欺骗成分。久而久之,孩子被哄大了。有的孩子 还会沉溺于哄的意识氛围之中,受不得委屈吃不得苦,经不 起困难,容易受挫折;多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已具有自 己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对于这种哄小孩子的教育不仅不能接 受,而且会认为这是大人们对他的不尊重,会产生严重的心 理排斥。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及教育方法,

16、一定要 根据孩子年龄增长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思路,采取适合 孩子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教育方法,孩子长大了,就应当 采取像对待成人那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和他们平等交流, 建立理性的,充分信任的父子、父母关系。对于孩子的健康 成长非常重要。二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的方法,是指父母教育子女时所采用的具体措 施和手段。第一确立目标法。目标就是人们希望达到的成就和结 果。不断帮助孩子确立新目标,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鼓舞孩子不断励志。目标不能订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孩子 经过一番努力后不能实现,就会逐渐丧失信心;过低,孩子 轻而易举就可以达到,总让孩子出于一种满足状态中,激励 作用就会减弱。确定目标,应基本符合孩子的天赋、兴趣、 能力等客观条件,对孩子个性、特长、爱好的发展,有促进 作用。实现目标一事实上要有一些易见成效的短期安排,循 序渐进,逐步提高。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与孩子共同确定 一个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培养孩子的目标意识, 教会孩子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为实现目标付出了劳动, 因目标的实现而获得阶段性的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