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检测试题(DOC 6页)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120801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检测试题(DOC 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检测试题(DOC 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检测试题(DOC 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检测试题(DOC 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检测试题(DOC 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检测试题(DOC 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检测试题(DOC 6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检测试题3基础部分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共40分。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2、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地震发生时释放出来巨大能量 B、汽油和小黄鱼 C、带鱼和大黄鱼 D、水稻和棉花3、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是指 A、节约利用 B、综合利用 C、寻找替代资源 D、无限制的开发4、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后该高原上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A、土地石漠化 B、土地盐碱化 C

2、、干旱 D、土地沼泽化5、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B、湖泊沼泽化 C、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垦 D、雨林资源的破坏6、非洲撒哈拉以南的萨赫勒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干旱 B、土地荒漠化 C、人口过快增长 D、臭氧层破坏 2005年入秋以来,禽流感在在全球呈现蔓延之势,从亚洲腹地的内蒙古地区到欧洲巴尔干的克罗地亚,从俄罗斯的高加索山脉到南美的安第斯山区,都发现了这种恐怖疾病的踪迹。据此回答下列7-8问题。7、禽流感疫情的出现,鸡、鸭等家禽等几乎惨遭灭顶之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违反了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

3、、综合性原则8、为防止禽流感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进一步加大对家禽的屠宰力度,将禽流感消灭在萌芽状态B、扩大药材的种植面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对疫区及其周边地区实行长期隔离,切断传播途径D、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有效运用国际力量,有效抑制禽流感像粮食、石油等商品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0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权在我国4省3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000万美元。专家评价,这一举措是“用最小的代价减少最多的污染物”有益探索。据此回答910题。9、在上述4省3市中,目前处在重酸雨区的

4、是A、山东、河南 B、江苏、山东 C、江苏、天津 D、上海、柳州10、所谓“排放交易机制”是指在政府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物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这种做法可以使A、当地的环境质量保持不变 B、当地的环境质量逐渐恶化C、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D、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收益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能源强度: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电力强度: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1113题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人均能耗(吨油当量)896424437429350431能源强

5、度(吨油当量/1000美元)027018017016017013电力强度(千瓦时/美元)03602402702302302211、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这说明A、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 B、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低的国家C、日本经济增长最快 D、日本的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是最大的12、美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是最高的,从生态的角度考虑A、缓解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B、加重了全球变暖的趋势C、缓解了对臭氧层的破坏 D、加重了对臭氧层的破坏13、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值对我国的启示是 A、广开能源进口渠道 B、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C、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

6、、节约能源,加强能源储备14、下列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是 赤潮 寒潮 二噁英 克山病A 、 B、 C、 D、 15、人类从周围环境输入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是A、任意排放工业“三废”污染环境 B、城市人口猛增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C、寒潮和水旱灾害 D、滥占耕地,破坏土地资源16、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属于同一类的是A、玻璃瓶、塑料袋 B、废铜烂铁、破布料 C、旧报纸、易拉罐 D、烂菜叶、果皮17、下列对噪声的控制中,属于控制声源是 铁路更换长轨 、城市内禁止鸣笛 、电影院的墙壁上安装有吸声装置、城市道路上的绿化隔离带

7、、给经常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配带耳罩 A、 B、 C、 D、18、如右下图所示,根据下列各概念的相互关系,图中大圆、小圆、阴影部分依次代表A、自然资源、能源、可再生资源 B、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能源C、能源、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 D、能源、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19、关于黄土高原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人口承载量最大的地区 B、是我国降水量少,气候最干旱的地区C、是从农业向牧业过度的地区 D、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但自然条件比较稳定的地区20、生物资源多样性的减少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下列措施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A、迁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B、就地保护建动植物基

8、因库 C、建人工繁育基地 D、在人口密集区,建动物通道二、双选题(以下各题有且只有两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并将代号填在答题卡的相应空格内)30分21、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A、氟骨症 B、地面沉降 C、火山爆发 D、赤潮22、广东省目前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低温 B、土壤盐碱化 C、酸雨 D、咸潮2005年,广东省各地出现了汽车排长队加油的情况,能源短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据此回答2325。23、石油被开采出来后有两个走向:一个是作为能源,加工为汽油等;一个作为化工原料。从能源角度考虑,石油和汽油相比A、石油属于一次能源,汽油属于二次能源 B、汽油属于一次能源,石油属于二次能

9、源C、石油来自太阳辐射能,汽油来自地球内部 D、石油是原油,汽油可以直接使用24、从化工原料考虑,下列工业应靠近石油加工业附近的是A、石油采掘工业 B、合成橡胶制造工业 C、石油勘探工业 D、合成纤维工业25、由于石油短缺,引发了广东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的机制,从石化工业基础或海运条件考虑,广东的石油储备基地应选择在 A、广州 B、茂名 C、湛江 D、中山“废弃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一种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成为另一过程的原料,所以废弃物也有“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之称。据此回答2627题。26、对“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A、“废弃物”都可以变成原料 B、科技发

10、达的今天,废弃物产生的量要远远少于任何时代C、在发展中国家是“废弃物”,在发达国家可能就是原料D、在城市里是废弃物,在农村就会变成原料27、处理“废弃物”的最好方法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下列处理方法能实现的是 A、分类回收 B、压缩 C、填埋 D、堆肥节油比开发石油的投资低。通过节约能源可以消除或部分消除世界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据此回答2829题28、我国石油浪费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技术水平低,机械耗能多 B、油价没有与国际市场油价挂钩C、人们的节约意识薄弱 D、主要是私人汽车数量的增多29、保证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主要措施有A、加强石油资源的勘探,增加石油的探明可采储量

11、B、大力开采国内石油 C、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D、推广节油新技术、新工艺30、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有时甚至发生洪涝灾害,但我们仍倡导节水,原因是A、节水可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B、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C、水是商品 D、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三、问题探究31、张华居住在某重工业城市,他习惯于在清晨的林荫道上跑步,根据以下资料说明他选择的锻炼时间是否科学?请你帮他分析原因,并说明他应该在什么时间锻炼身体最适宜。材料一 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天气很稳定,对流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易向高空扩散,只能滞留在近地面。材料二 如下图所示 32、同样是露天铜矿,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废弃物有两种不同的

12、处理方法。方法一 把大量的废石、尾矿、尾砂倾泄到改造为良田的地面上,漫流的废水不同程度的污染水道,河系及两岸的农田。方法二 有计划地整治因开矿而破坏的土地,先将剥离的坚硬岩石放在矿区废物堆放处,再将表土推置其上部,经整平施肥后,就可以进行耕种。请简要评价这两种做法,说明在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应如何保护土地资源。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选题题号12345678910代号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代号二、双选题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代号三、31、 (1) (2)原因分析:a b c (3) 32、评价:方法一: 方法二: 土地资源的保护:a b 参考答案 31、(1)不科学(2)清晨,大气逆温层存在,大气对流运动微弱,城市空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