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总结(2篇).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11969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2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2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2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2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知识总结(2篇).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知识总结(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A、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1、国家机器的建立。2、分封制的推行,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上,确定了周王、诸侯之间的关系。对巩固周王室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B、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是复习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第一、阶段划分:1、春秋战国初步形成;2、秦汉确立和发展;3、隋唐完善;4、宋元强化: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和腐败。加强中央(皇帝)权力(秦、隋唐、北宋、元朝、明朝、清、)、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秦、汉、北宋、元、明、清)、加强军事权(唐、北宋、明朝)、加强财政权(北宋、明、加强司法权(北宋、)、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御史的设立、明朝特务机

2、构的设立)、加强思想控制等。第三、封建中央集权制建立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土私有制,思想来源是法家思想,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其正统思想。第四、封建中央集权制中斗争的焦点是皇权与相权之争,基本趋势是分相权,集皇权,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其发展达到了顶峰。C、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魏晋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募兵制,王安石变法时的保甲法和将兵法。金的猛安谋克制以及后金和清时实行的八旗制度。(二)中国古代的经济A、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1、土地制度:(1)井田制(2)屯田制(3)均田制,(4)更名田2、赋税制度:主要赋税制度:(1)西周诸侯要向周王交纳贡赋。(2)汉时的编户齐民要交纳赋税、徭役、兵役、田租

3、、人口税和更赋。(3)与均田制相适应的租调制、租庸调制。(4)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5)方田均税法。(6)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征银的开始。(7)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B、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经济发展的原因:社会稳定;统治者调整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同外国交往的加强;前代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人民的辛勤劳动,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兴修,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提高,农作物品种引进和推广等。)手工业(手工业部门的发展),商业:主要包括商品经济、城市的发展和对外交往中的经济往来。

4、C、江南经济的发展:魏晋时江南的开发,隋唐时南方的发展,明清时南方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统治的加强,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增加政府收入巩固国家政权,明清时期,瓦解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点先秦1、西周的兴衰。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

5、道家和法家。8、天文、医学和诗经。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秦汉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

6、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_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高考历史必背知识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7.汉新帝(王

7、莽)夺权容易,守权难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20.高考历史知识总结(二)高中历史会考必考知识点一1、反法同盟(1)_年春,英国纠合普、奥、

8、意、西等国以法国处死路易十六为借口,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_年,英国组织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帝国时期,英、俄、奥等国又先后组织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对法战争。(2)反法同盟对法国的战争,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法国的封建统治秩序,后期的战争既有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欧洲国家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一面。2、“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1)组织演变和使命:_年秋,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倡议,俄、普、奥三国成立“神圣同盟”。其目的是在的名义下,联合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维护维也纳体系。接着又成立四国同盟(包括英、俄、普、奥四国),决心以武力贯

9、彻神圣同盟的使命。(2)主要活动:1820_年,西班牙爆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神圣同盟授权法国出兵镇压了革命。_年,意大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_年,神圣同盟决议由奥地利出兵镇压革命。_年,俄国唆使法国以神圣同盟名义派兵远征拉丁美洲,镇压西属殖民地的独立战争,由于美国发表门罗宣言,干涉计划未能实行。(3)瓦解:在希腊和比利时独立运动的冲击下,同盟内部出现利益冲突,同盟开始瓦解。(4)性质:是维护维也纳体系、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带有封建性、反动性的政治军事同盟。3、国际联盟(1)提出: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2)建立: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联,国联盟约列入凡尔赛和约。_年_

10、月,在日内瓦成立,为英法所操纵。(3)宗旨:维护和平,制裁侵略。(4)实质: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5)主要活动: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入侵西班牙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6)解体: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_年,联合国成立后,国联宣告解散。高中历史会考必考知识点二19世纪_年代日本的工业革命出现了高潮。到20世纪初日本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但由于日本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同时日本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样,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垄断集团同军阀集团相互勾结,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日本帝国主义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

11、帝国主义”。日本天皇政府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征服朝鲜是征服中国的第一步。_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_年日本又迫使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_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把俄国势力从中国东北排挤出去。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命脉,对它们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高中历史会考必考知识点三1、分封制含义:封邦建国对象:a同姓王族b异姓功臣c先代王族之后内容:授民授疆土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作用:积极: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消极: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