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翻译是科学和艺术的辨证统一的思考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117331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翻译是科学和艺术的辨证统一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翻译是科学和艺术的辨证统一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翻译是科学和艺术的辨证统一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翻译是科学和艺术的辨证统一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翻译是科学和艺术的辨证统一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翻译是科学和艺术的辨证统一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翻译是科学和艺术的辨证统一的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翻译是科学和艺术的辨证统一的思考 【摘要】翻译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关于其性质是科学还是艺术,长期以来翻译界争论不休。本文就翻译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阐明了翻译活动中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必要性。【关键词】翻译;科学性;艺术性;统一 1. 翻译是艺术英国文艺批评家里查兹说过:翻译很可能是整个宇宙进化过程中迄今为止最复杂的一种活动。它涉及哲学、语言学、逻辑、美学、历史、文化、心理学等领域;关于翻译的性质是科学还是艺术,翻译界历来看法不一;翻译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这是我国翻译界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期争论而未能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国内最早是林语堂于1933年明确提出“翻译是一种艺术”。他的那

2、篇著名的(论翻译) 中提到:谈翻译的人首先要觉悟的事件,就是翻译是一种艺术。凡艺术的成功,必赖个人相当之艺术及其对于该艺术相当之训练。此外别无成功捷径可言,因为艺术素来是没有成功的捷径的。翻译的艺术所倚赖的:第一是译者对于原文文字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第二是还会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问题有正当的见解。在此三者之外,绝对没有什么纪律可为译者的规范,像英文文法之于英文作文。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历来是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较早认为翻译是艺术的人是17世纪英国的德莱顿(John Dryden)。其后他的同乡著名学者斯坦纳(George Steiner)也

3、曾洋洋洒洒旁征博引来论述翻译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西方翻译理论家西奥多萨瓦里、斯坦纳、弗洛利、莫里逊,以及后来的奈达等也倾向认为翻译是艺术。尤其是译学家奈达博士,在60年代曾有过建立翻译科学的设想,试图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说明翻译问题,但未能取得成功。到了90年代他则断言: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在我国,罗新璋以案本-求信-神似-化境四个概念为骨干建立我国翻译理论体系可以看作文艺学派的一个宣言。另外,劳陇19 96 年发表了丢掉幻想,联系实践揭破“翻译科学,的迷梦广(P.38-41),对翻译科学的论点提出反对的意见,指出翻译是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的。人的主观创造性起着决定作用。所以,翻译是艺术

4、,不可能是科学,张经浩教授在其书【译论】中就指出:“翻译不是科学,是技术或者艺术”,“翻译是科学的说法不能成立,而且翻译既是一门技术或艺术又是一门科学的说法也不能成立。其实,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既是技术或艺术又是科学的混合体”。许渊冲教授在【谈重译-兼评许均】一文中也明确地说:“我认为翻译是艺术我要用艺术方法来解决翻译问题”。2. 翻译科学论的困惑寻求支配翻译活动的客观规律是历代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困扰了几代译学家。只有到了现代,有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才有可能打出翻译科学论的旗号,将侧重点放在科学的基点上。然而,奈达为何一度认为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而后来又说翻译不是科学只是艺术呢?翻译的

5、科学论之所以陷人矛盾,其根源在于翻译对象所涉及的媒介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任意性特征。这种特性决定了科学无法完成其使命,因而即使很不情愿也不得不转而求助于艺术。首先,大多数人已经接受的一个事实是;虽然科学力图把文本语言中的意义一点一滴地落实,但语言却总是拒绝把它的全部意义交出来。事实上,现代批评理论可能会说翻译并不存在什么“全部意义”。不同的译者,依其文化素养、时代背景、意识形态等各种条件的不同,必然对相同的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换句话说,作品随时都可能产生新的意义。其结果,或许可以这样说:“有一千个译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确实是“接受美学留给翻译的一个悖论”。闭但只要我们承认翻译过程也是一

6、个阐释过程,这就是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其次,不同的译者,即使他们站在相同理解的起点上,在表达过程中也必然趋向差异。没有任何两个人会使用完全相同的语言,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译者在表达过程中或多或少总是会把自己写进去的。该过程同时又与阐释过程密不可分,两者结合,决定了翻译不可能做到我们所期望的那种客观、科学,而必须留下一定位置给直觉、推敲、灵感等艺术思维方式。阐释 与 表 达的差异意味着各种不同译文存在的可能性。也就否定了唯一不变的绝对忠实的译文,因而是对科学方法消解的第一步。但真正把译者逼上自觉地运用艺术方法的是语言中的不可译因素:不同语言之间形式上的差异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差异。文本意义

7、中或多或少的一部分只能存在于原语形式中或原语文化中,这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在翻译中,这部分意义的缺失可能影响译文的整体效果,甚至使之不能成立。因此,“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s)(第22页)翻译中艺术的存在和科学一样也是源于对“忠实”目标的追求。原文如果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忠实的译文就必须还它一个艺术品。关于不可译性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强调语言的表达能力,认为理解与再表达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鸿沟。而另一方面,如果严格强调“忠实”,则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不可译性,虽然极少有人愿意接受这一点,但无论如何必须承认,至少对于严密的科学方法来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可译性,而这一直是翻译艺术论的基础。或者

8、换一个表达方式:艺术是翻译对语言、文化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的一种处理方法。这正符合翻译的事实。我们只要看看那许许多多的重译,尤其是诗歌的重译,就能明白这一点。翻译的过程浸透了译者的主观因素,自始至终贯穿着艺术。语言学的发展为翻译科学论莫定了基础。奈达曾明确倡导完全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问题,将翻译引向科学,但对语言的深人认识使艺术进人翻译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虽然如此,在这个基础上对翻译中艺术的解释与通常所谓文艺学派的观点有着本质差别。在这里艺术不是出于翻译的本质规定,而是作为科学的补充或不得已而为之的替代品。科学要求一步步踩在坚实的地面上,当发现脚下是一片流沙时,就只好借助艺术可以自由飞翔的想像的

9、翅膀。可是,艺术一旦介人,就带来了新的更为复杂的矛盾,即艺术的本质与科学的束缚之间的矛盾。1996年哲学博士黄振定先生出版了巨著翻译学 科学论与艺术论的统一(300多页)。书中指出,在翻译活动中,既有客观规律性(科学性),又有主观创造性(艺术性)。所以,根据辩证法的原理,翻译既不是单纯的艺术,也不是单纯的科学,而是科学与艺术的辩证的统一。劳陇认为,黄博士的论点,片面强调了矛盾的两方面的统一性,而忽视了两方面的斗争性,割裂了辩证法的原理,是不正确的。因而发表了翻译到底是艺术?还是科学?对翻译学 科学论与艺术论的统一)的一点意见一文。2(x.62-63)文中指出:根据辩证法的原理,矛盾的两方面既有

10、统一性又有斗争性,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因此,矛盾的两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随着起变化。(见毛泽东矛盾论)在现阶段的翻译实践中,显然,主观创造性(艺术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它决定翻译的性质是艺术,而不是科学。正如英国文学家、翻译家德莱顿(Dryden)将翻译比作“戴着脚镣在绳索上跳舞”。翻译的本质存在于翻译的常规性、可授性、创造性、灵括性、艰难性,以及翻译才能的天赋性。之所以人们对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争论不休,是因为人们在考察和研究翻译的时候,割裂了科学和艺术的统一,只注意到了翻译的一方面,而忽视了翻译的另一方面。本文从翻译的不同层次出发,论述了翻译是科学基础上的艺术升华。即在较低层次上,翻译是具有科学性的技巧(或技能);发展到较高层次,翻译则升华为艺术。关翻译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这是翻译的本质所决定的。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只运用科学或只运用艺术都无法完成翻译的全过程,起码不会是一个完美的过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