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微表处理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112975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微表处理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沥青微表处理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沥青微表处理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沥青微表处理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沥青微表处理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沥青微表处理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微表处理方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言随着沥青路面使用年限的增加、沥青路面不断老化, 病害增加,使用功能不断降低。适时对沥青路面实施微表处,实践证明是一项较好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微表处作为一种经济、快捷、有效的道路养护新技术,能使原路面焕然一新,形成新的结构层,具有防水、耐磨、抗滑、恢复外观的功能,同时可修复原路面的多种病害,如网裂、车辙、泛油等,且可在常温下作业,施工季节长,摊铺后能迅速开放交通,对道路通行影响小。研究和总结微表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对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早期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意义认识不足,习惯于在路面出现损坏后才开始进行维护修理。实践证明,采用

2、适当的配套措施、选择合理的养护手段,加强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是保持路面状况良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的必要前提。Word 资料1、微表处的适用围微表处作为预防性养护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应用在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降低路面渗水、进行车辙修复等方面。因微表处厚度仅l cm 左右,实施微表处技术不能增加路面抵抗变形的能力, 期望 1 cm 左右厚的微表处能治百病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确定一个微表处的合理适用围,不能什么样的病害路段都用微表处进行处理。拟实施微表处的路段应满足以下条件:(1)原路面结构强度必须满足要求。为保证微表处实施效果,就要求拟进行微表处的路段道路结构强度必须满足要求,否则应首先进行补

3、强处理。应在分析病害成因的基础上选择沥青层挖补、基层翻修甚至路基土的换填等方式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微表处罩面。以济枣公路为例,在实施微表处前对拟实施路段根据路面病害情况进行钻芯取样分析,发现部分路段的基层强度不足。据此,对出现严重病害路段进行局部铣刨并加铺沥青面层,然后再在病害处理后的路面上实施微表处。截止2007 年底,该路段微表处使用效果良好。(2) 原路面存在的裂缝、坑槽、龟裂、网裂等病害必须事先进行修补、灌缝处理。试验证明,原路面上宽度大于 5 mm 的未处理裂缝、坑槽、龟裂、网裂、严重车辙、拥包、波浪等沥青路面病害,在通车 l 2 个月左右便会反射到表面上。 (3) 当桥面为沥青混凝

4、土铺装时,若路面湿度较大情况下实施微表处工程,因微表处具有封水效果,会将沥青面层的水分封住,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会加速桥面混凝土的破损。22、微表处的原材料选用2.1 集料的选择微表处成败与否的关键是集料由于其功能是制造一个封闭、粗糙的表面,石料的耐磨耗性特别重要。 故微表处所用集料, 特别是粗骨料部分应该使用耐磨耗的硬质石料,这与中国对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用粗集料应采用耐磨耗的要求相同。微表处用集料应采用耐磨损的硬质石料,特别是粗骨料部分应该使用耐磨耗的硬质石料。优质的微表处集料,我们通常采用石灰石、玄武岩石二级破碎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三级破碎, 并满足 ISSA标准中的 型标准级配要求 (

5、压碎值 28% ;洛杉矶法磨耗值 30% ;磨光值 42 ;磨碎面 =100%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 10% )规要求集料的砂当量不低于65 ,高于对普通稀浆封层用集料砂当量不低于45的要求。也高于规中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用细集料砂当量不小于60 的要求。对不同砂当量值的集料进行湿轮磨耗试验,结果表明:砂当量越低,混合料的湿轮磨耗值就越大,耐磨耗能力也就越差;砂当量低的集料还可能使改性剂无法发挥改性效果;因此微表处3用集料砂当量不宜低于65。微表处使用的集料要求坚硬、耐磨的石料,并满足规要求。粗集料(4.75-9.5mm )选用硬质的玄武岩石料以确保微表处的抗滑能不会随使用期限的延长而迅速衰减;4.

6、75mm以下部分采用洁净、针片状含量少的石灰岩石屑,以改善沥青与石料的粘结,降低材料成本。材料试验结果如下:表 2.1粗集料性能试验结果项目技术要求检测值试验方法压碎值( % )2616.5T0316-2005磨耗值( % )2819T0317-2005表观密度2.602.890T0304-2005吸水率( % )2.00.9T0304-2005针片状( % )184.6T0312-2005粘附性44T0616-2005表 2.2细集料性能试验结果项目技术要求检测值试验方法表观密度2.502.710T0328-2005含泥量31.0T0340-2005砂当量6569.2T0334-20052.

7、2 胶乳改性剂的选择微表处混合料大多选用胶乳改性剂。其中最为常用的是SBR胶乳。胶乳改性剂的加入,一方面改善了沥青本身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延伸性,同时又可以增进沥青与石料之间的裹附性能,改善混合料的耐磨耗能力。研究表明,国外知名厂家生产的沥青改性专用 SBR胶乳 (用量 3 )可以使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针入度降低20 30 ,软化点增高 57, 5 延度增至 80cm 以上混合料的湿轮磨耗值减少20 以上。对乳化4沥青和微表处混合料均表现出好的改性效果。各项性能指标见下表:表 2.3改性乳化沥青性能指标项 目技术要求检测值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慢裂T0658-1993蒸发残留物含量( % )606

8、4.5T0651-1993标准粘度(C25 ,3 )( s)12-6024.7T0621-1993筛上剩余量( 1.18 )(% )0.10.07T0652-1993储存稳定性( 1d)10.4T0655-1993延度( 5)()2045.1T0605-2000蒸发残留物针入度( 100g, 25 , 5s)(0.1 )40-10061T0604-2000性质软化点(环球法) ( )5359.5T0606-20003、微表处混合料的设计31矿料级配微表处级配宜粗不宜细。随着微表处使用期的延长,最初外观表现较好,级配较细的微表处,出现抗滑功能不足的问题,而最初表观粗糙的微表处,不仅外观效果变得美

9、观,而且保持了良好的抗滑性能。因此,微表处用于交通量大、重载车多的高速公路时,不宜采用 型级配,而应采用 型级配。交通量特别大的,级配曲线宜在型级配围中5值与下限之间。根据集料筛分结果,粗集料与细集料按照1:3 的比例掺配,合成级配满足微表处 MS-3 型级配要求,集料筛分结果见表:表 3.1集料筛分结果各筛孔通过率( % )项目9.54.752.361.180.60.30.150.075粗集料10010.00.200000细集料10099.780.854.739.028.721.516.3合成级配10077.360.641.129.221.516.112.2要求通过率10070-9045-7

10、028-5019-3412-257-185-1532 油石比的确定混合料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油石比1)原路面情况。如果原路面有泛油,特别是对于采用以前高标号沥青的,微表处材料层可以采用较小的油石比;如果原路面贫油。或者原路面沥青老化较严重时,可以考虑采用稍大的油石比;原路面表面层空隙率大或渗水严重的,宜采用稍大的油石比。2) 交通量的大小。交通量大,微表处应采用较小的油石比;交通量较小的,微表处可以采用相对较大的油石比。3) 高温季节微表处施工,油石比宜小不宜大。允许的油石比围,微表处混合料的油石比宜小不宜大按照确定的矿料配合比, 以及路面稀浆封层施工规程(CJJ66-95)推荐油

11、石比围,选择 6.0% 、7.0% 、8.0% 、9.0% 、10.0% 五种油石比,对MS-3 进行湿轮磨耗试验和负荷车轮试验, 湿轮磨耗试验确定沥青的最低用量,负荷车轮试验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最佳用水量的确定通过粘稠度试验可以检验施工的和易性,确定微表处混合料的最佳用水量为: 5.0% 。6试验配合比通过湿轮磨耗试验和负荷车轮试验确定最佳用油量为MS-3 混合料为 7.5%(沥青占矿料的百分比含量),该改性乳化沥青的固含量为62.6% ,所以最佳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为 12.0% 。微表处混合料技术指标如下:表 3.2混合料技术指标检测项目规要求检测值可拌和时间( min )2.0 2.0稠度()2.3初凝时间( h )0.50.5粘聚力开放交通时间( h)1.01.0磨耗量( g/ ) 450418.1粘附砂量( g/ ) 540446.5表 3.3混合料配合比项 目集 料改性乳化沥青水水泥MS-3 混合料比例1001251稀浆混合料试验可拌和时间试验 (Mix Time Test)可拌和时间试验是模拟摊铺施工现场的工作状况,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