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10518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附属幼儿园 陈玉琴摘要: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不仅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也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探索动机,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好探究欲望,提供了前提和实际背景。我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尝试通过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多样化的科学活动,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科学教育回归生活之中。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活动 生活化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教育思想”,明确了“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

2、念。生活不仅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也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探索动机,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好探究欲望,提供了前提和实际背景。我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尝试通过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多样化的科学活动,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科学教育回归生活之中。一、以“生活即教育”为指导,挖掘生活化的教育内容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提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不难理解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才是幼儿自己当前想要了解的东西和希望解决

3、的科学问题;才会产生强烈的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真正激发他们主动地去探究、去操作,才能用心地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从而体验和领悟到科学的无所不在。1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处处都隐躲着知识和道理。我们教师要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观念,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组织科学活动。如:在自然种植区经常会有幼儿主动往给植物浇水,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这颗植物到底需要浇多少的水,于是一个浇好后另一个继续浇。有一次,宝宝就很着急的跑来对我说:“老师,我刚浇完水,天天他又往浇水了,这花都快被淹死了!”可天天却说:“我们需要多喝水,天热了花儿也需要喝更多的水才

4、对呀?让它们泡在水里多舒服呀!”于是我适时的捉住了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产生了科学活动“物体的吸水性”,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手操纵知道哪些物体是会吸水的,它们的吸水量究竟是多少,使孩子们真正的明白浇多少的水才是刚刚能够湿润土壤,是浇花的最合适的水量。2及时捉住幼儿的爱好点幼儿由于年龄小,难于理解许多复杂和抽象的科学概念,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能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幼儿的生活是丰富而又多彩,每天都有许多新鲜的、有趣的事和物刺激着孩子们的各种感官,令他们感到兴奋和激动。例如:周一早上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幼儿一边玩着桌面游戏,一边交流着双休日在家

5、的情况。一个小朋友说,“昨天爸爸妈妈带我上动物园。我看到了老虎和狮子,还有猴子,我还给它喂了香蕉。”旁边的缘缘也兴奋的说:“我也去了,我看到了河马和孔雀,可是孔雀没开屏一点也不好看,妈妈说等它开屏的时候就很好看,我们等了很长时间孔雀才开屏,真是漂亮极了。” 可见,孩子们对动物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对有些动物又不怎么了解,抓住这一点,我们趁热打铁生成了“动物世界”这一科学主题活动,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由于这些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幼儿在交流时自然有话可讲。因此,日常生活中如能及时捕捉到幼儿交流中的 “兴趣点”,也就意味着找到了开展科学活动的线索和依据。3有效调整原先的教育策略我觉

6、得一次有意义、成功的活动,并不在于活动是否事先安排好,也不在于它时间的长断,而在于教师是否捉住这点滴的教学机会,根据孩子的爱好,有效的调整教育策略,让孩子们有所收获。如:孩子们进园后没多久,我正预备开展组织孩子进行音乐活动,这时天气忽然变暗,很多幼儿对此都布满了好奇,丁丁第一个跑过来问道“老师,天怎么变黑了。”于是,我就问小朋友:“天为什么变暗了?”孩子们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说:“天要下雨了。”有的说:“天生气了。”有的说:“要打雷了。”有的说:“晚上要到了。”到底天为什么会变暗,我就组织幼儿来到了走廊里观察,当孩子们听到雷声,看到闪电,都嚷起来我知道了:“要下雨了。”于是,我又组织幼儿观察雨

7、落到地上的变化,像什么?用手往接住雨滴,有什么感觉?此时,孩子们都非常兴奋,欢呼雀跃,嘴里还不停的回答我的提问“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 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熟悉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就是在与四周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因此我们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随时了解幼儿的爱好所在,能从幼儿的爱好出发,捉住生活中的各种细微变化、挖掘生活中所蕴涵的科学知识,更有效的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二、科学活动融于生活,活动形式的多样化1.生活教育的整体性,科学内容的整合

8、性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需是整体性的教育。因为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初浅的,表面的,概括能力还很低,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往往不能过于分化。而且,幼儿的科学内容源自于幼儿的生活,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生活不可能只反映人类知识体系中的某一部分而与其他部分无缘,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多样性,自然、社会是以“整个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的,要实现教育的生活化,就不应把整体的生活拆散去追求将现实生活割裂的知识系统。我尝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进行多个不同领域内容的整

9、合。如:在“多彩的秋天”主题中,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水果”,请每位幼儿都自带一样水果,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水果 ,相互比较其颜色、形状、大小,并将水果分成若干份,进行自由挑选,设计水果拼盘图案,互相欣赏、相互交换品尝。在这些环节中,既有语言的锻炼,又有科学的观察与比较,美术的设计和拼搭,还有情感交流等,其内容是综合的,就如同我们日常的生活情景,自然而完整,幼儿在完整的生活情境中获得经验。2.走出教室,开放性的科学活动传统的科学活动基本都是在教室里完成的,也基本上是教师说,幼儿听。而生活化的科学活动,要求教师把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引导孩子在开放的生活环境中学习

10、。通过生活中或贴近生活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主动探究兴趣,使幼儿真切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及问题,能有创意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正如陶行知老先生说的:“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比如:影子是人人都熟悉的,常伴随在我们身边。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并不会有意识地去关注它的存在,有意识地去发现它的奥秘和趣味。如何引发幼儿去关注、探索影子呢?有关影子的教学活动在小班应该怎么开展呢?我想,最适宜不过的就是把活动场所放在阳光充沛的户外。当我带领着幼儿到户外去找影子、比较影子、玩影子游戏时,幼儿就会

11、自然地发现、关注、观察并感受到“每个东西都会有影子”;“我们也有影子”;“我们动,影子也会动”;“影子的出现还和一些东西有关系”等等这些影子的特征的。又如,幼儿对“影子大小关系”的经验是“小的影子会被大影子挡住”;“大影子能把小影子藏起来”“改变什么可让影子变小和消失”等。再如在开展科学活动:马路上的车子时,我先带孩子到马路上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车子,在观察中让幼儿随意的交谈,如车子的种类、车子的标志等等,适时的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范围,而且充分利用了我们幼儿园就在马路边上这一丰富的资源,让孩子们去马路边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车子,还请司机叔叔做了详细的介绍,丰富了幼儿关于车子的经验,了解了车子的组成部分。

12、这些经验不是成人仅用语言告诉或坐在教室里他们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幼儿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分析、思考,才能将其内化成个人经验,也才会对身边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3.走进大自然,拓宽科学活动大自然是个博大精深的教育课堂,它包罗万象,它绚丽多姿。幼儿喜欢到大自然中往,由于置身在大自然中,他可以直接往看、往触摸、往聆听、往观察、往探索。而亲身的体验,全新的感受,对孩子来说将是一笔丰富的知识财富。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幼儿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和自己的伙伴,一起在花丛中捉蝴蝶,找蜜蜂,一起在田间漫步,闻闻花香,采采野花;一起来到菜园里,找找丝瓜、黄瓜,比比他们的不同;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里放鸽子、到果园里摘橘子

13、!在进行科学活动:春天的花时,由于我园的花的种类比较少我们带领幼儿来到了附近的花卉种植场地,在那里通过花工的介绍孩子们认识了春天里的各种各样的花。在探索中我们要抓住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捕捉点点滴滴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活动都扩展了科学教学的内容,丰富科学活动课程的教学形式,拓宽科学活动途径,让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幼儿园小课堂和社会的大课堂中有效地完成科学教育任务。三、大胆实践,操作材料的生活化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自己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不断的刺激他们的观察、比较和思考。所以说,丰富的材料是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物质基础。新纲要也强

14、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生活化的材料既受幼儿喜欢又能满足幼儿的操作需要,又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会让他们觉得科学活动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的影子。如:在奇妙的磁铁中,由老师的发夹掉到瓶子里了,怎样才能在不把瓶子里的水倒掉的情况下把发夹拿出来呢?孩子们纷纷寻找身边的材料开始想办法动脑筋,筷子、习惯、勺子、小棍等等等等,最后,聪明的小朋友用黑板上的磁铁帮助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也在这一一尝试的过程中得到了科学知识。生活用品的利用,使孩子们每天都有机会探索新的秘密,并且每次孩子们利用新材料发现了新秘密都会迫不及待的相互

15、交流起来,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们相互作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种相互作用,使孩子们通过交流获取了信息,进而推动了自己的探索活动不断深入。又如:在科学活动神奇的筷子中,老师为孩子提供的材料也只有筷子、米、沙子、豆子、小杯子等寻常物品,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操作直至把一杯子米或其他材料用一只筷子提起来时,那种快乐与自豪是难以形容的,用特别普通的材料完成了他们看来那么神奇的事情,更是激发了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科学探索材料的兴趣。在环保时装秀活动中,平时的废旧物品都派上了大用场,超市的广告纸变成了充满夏威夷风情的草裙,五颜六色的一次性桌布成了飘逸的公主裙,废旧的光盘成了衣服上闪闪的点缀,马夹袋、饮料瓶都成为了时装

16、秀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乌鸦喝水中的饮料瓶、小石块、布料、积木;吸水试验中的易拉罐、海绵、纸巾、硬币;帮水搬家中的碗、勺、海绵、毛巾;好玩的电线中的电线、橡皮泥、夹子、泡沫等等,哪怕是最普通的一张面巾纸也可以成为拎起水桶的大力士。这些我们生活中最寻常普通的材料,在孩子们眼中都充满了无限的操作可能。这样的科学教育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还能让孩子学会勤俭,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能让幼儿真切的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技术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真正的热爱科学,还能让幼儿学会创造,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的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了乐于创造。四、回归生活,迁移有效的科学经验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科学教育不仅是幼儿获得有关经验,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活动中养成的对科学的兴趣、探究欲望、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有解决日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