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100438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 ,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 ,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 ,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 ,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 ,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响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 ,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 ,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 ,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 ,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 ,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

2、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 ,甚至是错误的。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 ,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 ,他不仅要能“做 ,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 ,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

3、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简言之 ,教师面对数学概念 ,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 ,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开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2.对学数学的反思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 ,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 ,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 ,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 ,一个比拟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

4、,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唐宋或更早之前 ,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 ,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 ,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 ,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 ,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清楚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 ,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 ,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 ,其身价不谓显赫 ,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 ,无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

5、助教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3.对教数学的反思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根底。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符合我们的意愿呢?“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

6、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 ,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 ,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但反思后发现 ,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 ,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 ,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