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远见与想象力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07494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填报志愿远见与想象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填报志愿远见与想象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填报志愿远见与想象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填报志愿远见与想象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填报志愿远见与想象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填报志愿远见与想象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填报志愿远见与想象力误区一:家长为孩子完全做主,似乎考生只是家长的替身,考生在按父母的经验生活。这个误区背后是家长经验的有限性对孩子未来的限制,是家长替代孩子选择带来孩子的被动和埋怨。家长正确的角色,应当是帮助收集信息,提供各类建议,最终一定由孩子自我决定自我负责。孩子的自主带来成熟,带来责任感和未来前行的动力。误区二:家长和考生盲目选择流行专业。有些高分考生家长明知孩子喜欢考古专业,但分数高,因而一定要选择金融学专业,选择经济学专业。目前的流行专业意味着当下招生数量很大,这首先意味着四年后孩子将面临同类人群剧烈的竞争。此外,如果八年后这个专业不流行了,孩子怎么办呢?志愿填报阶段有着简单的

2、技术因素可作参考,比方某大学和专业最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孩子在中学和所在地区的排名等。各地招办、社会效劳机构、大学和中学一般会帮助家长获得这些信息,对于成绩很高的考生,大学还会做出专业优先选择承诺。我们暂时不讨论专业选择外表的技术因素,专门谈谈背后的实质。何为“专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认为专业本质就是一组课程,学生通过大学专业学习形成大脑中的一个知识结构,所以选择专业就是选择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本科专业以学科为参照标准,被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大类。我认为可以有一种更加

3、具有解释力的分类,那就是学科标准、职业标准和学生标准(个人专业),其中学科标准包含单一学科、跨学科和问题中心三类专业。本科专业分类的第一种标准是学科。知识本身以学科为标准进行划分,是知识日渐丰富之后人类不得已的选择。教师在选择课程(知识)形成专业、也就是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时,以学科为标准仍可以有三种方式对知识进行组合。第一种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的方式可以称为单一学科,就是教师从单一学科的知识领域中选择核心知识教给学生,比方物理学专业。第二种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的方式可以称为跨学科。教师在选择向学生传授的一组知识以形成专业时,从两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中选择知识进行课程组合,并不局限于单一

4、学科的知识领域,比方北京大学目前在国内率先设置的“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第三种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的方式称为问题中心。教师在选择向学生传授的一组知识以形成专业时,以一个重要问题为中心,跨越多个知识领域组织课程,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本科专业,如“电影研究”和“犯罪学”专业等。本科专业分类的第二种标准是职业。知识本身以职业为标准进行划分是对知识的另外一种分类,这种分类具有更加直接的意义。教师在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时,以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的职业为标准。比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培养机械工程师为目标,还有“护理学”、“会计学”等等。本科专业分类的第三种标准是学生自我设计的个人专业

5、,是由学生提出、学生视角的知识组合,因此可以称为个人专业。在这个大的分类名称之下实际蕴涵了知识组合无限的方式,其内涵是充分发散的,其知识结构是学生给自己设计的,是独特的和个别的。这类专业目前国内极少。学生构建跨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通过辅修/双学位学习,这意味着考生在大学学习时,在主修一个专业的同时可以辅修一个专业,进而构建出包含两个领域的知识结构。辅修/双学位的成才个案有很多,其一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他本科取得数学和物理两个学士学位。第二位是世界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的教练鲍曼,他的大学专业是儿童心理学,辅修古典音乐作曲,并担任学校游泳队队长。鲍曼的主修专业儿童心理学在对菲

6、尔普斯的训练中发挥出独特作用;其古典音乐作曲的训练在菲尔普斯的游泳节奏中表现出来。构建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未来开展空间更加广阔。比方,主修生物辅修数学,对于攻读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生有利;主修物理辅修化学,对于攻读物理化学的研究生有利;主修地质辅修生物,对于攻读古生物的研究生有利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曾说,学科穿插是创新思想的源泉,正是物理的分析方法和化学关于分子结合键知识的共同运用,对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起到了作用。学科之间的相互穿插可能是无限的,因此跨学科知识的组织模式不能硬性规定,而应当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一名中国学生张泰苏在耶鲁大学所选择的双学位为历史数学,这种选择所表达

7、的学科穿插便超越一般的观念。张泰苏在写给北京大学的信中说,耶鲁“近年来不少学生选择双学位,以增加日后的选择,而这两个学位无需相互关联。数学与经济、数学与计算机等互补性组合固然广受欢送,但经济与美学这类选择也无人非议。定专业只凭个人能力与兴趣”。大学是否能提供很多辅修/双学位的学习时机,是报考时应考虑的因素之一,有些大学主修专业学分太多,因而辅修/双学位教育根本无法开展。北京大学最近小语种的报考非常热门,其重要原因就是北京大学提供多达30多种辅修/双学位的时机,小语种加上辅修使得学生的就业去向更加宽广。选择专业的一条最根本的原那么是,家长和考生应该选择那些考生有兴趣也有天赋能力的专业。中学生应当

8、时常问自己一个大问题,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即使这个专业很热门,也不应该选择。考生了解到自己的兴趣并不容易,家长需要提早做出一些准备,比方让孩子提早接触各类职业,随着孩子的成长帮他安排职业的参观和实习。中学的教育家们(不包括追求应试成绩的校长)在中学应当安排很多的选修课,使学生对宽广的知识领域有所涉猎。如果家长和中学的教育家提早有所准备,家长和考生才会在关键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我国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意味着智慧的家长和考生有很多时机站得先机。考生了解到自己的天赋能力更加困难,学生甚至必须经过大学专业的一段学习才能对自己有初步的了解。比方,一个考生如果对数学专业非常感兴趣,

9、但经过大学一年的努力学习,成绩比拟差,这可能说明学生虽然对数学专业感兴趣,但数学专业对他并无兴趣,未来学生在数学领域和那些虽然没有特别努力就取得很高成绩的人一起竞争,其职业生涯难有出类拔萃的时机。这意味着考生应当转专业,寻找自己的天赋所在。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专业天赋必须经过大学专业的学习和尝试,大学的制度设计应当给予学生专业选择和转专业的较大自由。理想的制度是允许学生在大学入学时不选择和确定专业,经过四个学期的学习后再选择专业,这已经成为美国一流高校普遍的制度。国内最接近的制度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和宁波大学阳明学院。第二种较为理想的制度是按大类招生,这会给予考生较为宽阔的选择空间,比方浙江大学按六个大类招生,南京大学按十个大类招生,考生都有更多项选择择和转换自由。第三种较为理想的制度是宽松的专业转换制度,比方中国农业大学就给予学生自由的转专业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