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课 导学案B4版(1)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07281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6课 导学案B4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4--6课 导学案B4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4--6课 导学案B4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6课 导学案B4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6课 导学案B4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习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2。知道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3。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学习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知识链接:唐代科举考试的常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但主要是考进士和明经两科。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精彩课堂,由我开始!)阅读课本,完成填充:1、科举制的诞生: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 的方法来选

2、拔官吏。隋炀帝时,正式设置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 、 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 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唐玄宗:唐玄宗时, 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3、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改善了 ,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科举制促进了 的发展;科举制促进了 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二、合作

3、探究(互帮互学,共同提高!)1。讨论18页“动脑筋”:它类似于我们今天哪一种题型?你怎样看待这种题型?2。根据19页归纳:隋唐科举制度从哪三个方面对当时封建社会产生了影响?(用人制度、教育事业、文学艺术)三、拓展延伸(深化知识,我行你也行!)1、学生根据 20页“动脑筋讨论:唐朝进士科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2、学习了科举制后,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四、达标检测1、魏晋时期,选拔官员依据的主要标准是 ( )A才能和学识 B 门第和出身 C民族和地域 D等级和财产2、为改变许多出身地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的弊端,采取分科考试

4、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开始于( )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3、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隋炀帝分科考试B。唐太宗-扩充国学增加学员C。武则天殿试、武举D.唐玄宗-诗赋为进士科主要内容4、“武状元”这个词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太宗时期 B。唐高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5、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和废除的年代是( )A500多年 明朝 B700多年 清朝 D1300多年 清朝6、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A. B。 C。 D。 7、材料解析题材料

5、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请回答: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它对唐代的教育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 5 课“和同为一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学习过程(通读课文,把本课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一、自主学习(精彩课堂,由我开始!)阅读课本,完成填充:1、 时期,我国统一的 国家得到 发展。唐朝政府在 地区 ,加强 。如 和 ,在今 先后

6、设立了管辖 的最高 和 机构。2、阅读教材23页-24页,第一标题“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完成练习:(1)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吐蕃人是 的祖先,很早生活在 一带。有的以 为业,有的以 为生。他们的 和 水平也很高.(2)吐蕃的统一: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 统一 ,定都 .(3)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经过:年轻的 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 求婚。 把 嫁给他。意义: 入吐蕃,密切了 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 之间的友好关系。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世纪初, 接受了吐蕃 的请求,把 嫁到吐蕃.“和同为一家:文化的进一步 , 关系更加密切。3、阅读教材24页25页,第二标题“回纥的勃兴”,完成练习

7、:(1)回纥的社会发展:回纥是 的祖先,游牧于 流域,逐渐向南发展。他们崇尚 ,民风 。 世纪中期,回纥建立 ,后回纥改名为 。(2)回纥与唐朝的关系: 封其首领为 。 与 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双方在 上相互交流。(3)回纥的西迁:840年 政权瓦解后,部众大部西迁到今 、 等地。4、阅读教材25页26页,第三标题:“车书本一家”完成练习:(1)靺鞨的社会生活: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 、 流域,生活着 族。他们 , . 世纪末, 族的一支 统一各部,建立起 。(2)靺鞨与唐朝的关系: 在粟末设州,以其首领为 ,封 。从此, 政权以“ ”为号。5、阅读教材26页,第四标题“苍山洱海间的南诏完成练

8、习:南诏的统一:隋唐之际, 一带分布着 . 居民是_ 和 的祖先。在 朝的支持下,最 边的 统一了 . 封其首领为 。二、合作探究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三、拓展延伸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四、达标检测1。本课的课题是“和同为一家”,最能说明这一课题的是:()A。唐朝统治者将两位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B。唐朝统治者在西域设置政府机构,加强联系.C。回鹘政权瓦解后,部分迁到我国西北地区。D。东北的渤海国,与内地

9、贸易往来2。吐蕃的首领被称为:( ):A 单于 B。可汗 C。 赞普 D.亲王3。下列少数民族在唐朝时不存在的是()A.匈奴 B.突厥 C.吐蕃 D。 回纥4.下列属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 )A。将皇室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加强汉藏的友好关系 B.册封回纥首领怀仁可汗C.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D。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5.学习过本课的你知道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吗?( )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物,激化民族矛盾。A。B. C. D。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学习目标1、知道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

10、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2、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3、通过当时(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学习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难点: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知识链接:唐朝国力强盛,海陆交通发达,政府又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这些都促进了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不断向外传播

11、,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唐朝也以开阔的胸襟吸收着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内容,如阿拉伯的医药学,天主的熬糖法、西域的音乐和舞蹈等,为我所用,不断创新。一、自主学习(精彩课堂,由我开始!)阅读课本,完成填充: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唐朝从_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还有_和_等。(2)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_。_时,他_次东渡日本。他精心设计的_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问题归纳:概括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唐与新罗的关系新罗是_上的国家,强胜以后,派遣_和大批_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仿制唐朝的政治制度,采用_选

12、拔官吏.3、玄奘西游(1)唐朝时,中国同天竺(即_)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_(2)_初年,玄奘从_出发,历尽艰险,前往天竺,_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了_。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二、合作探究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三、达标检测1、世界各国仰慕中国文化,把中国人称作“唐人开始于_ _2、日本派遣来中国唐朝学习的使团称之为_3、唐朝时期赴日本的僧人最有影响的是_,他于_时六次东渡。4、朝鲜半岛上与唐朝关系密切的国家是_5、唐朝时期西游天竺取经的高僧是_ _6、高僧玄奘根据自己的见闻写成的书籍是_7、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唐代高僧是( )。A玄奘 B戒贤 C鉴真 D戒日王8、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