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供方审核细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07182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格供方审核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合格供方审核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合格供方审核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合格供方审核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合格供方审核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格供方审核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格供方审核细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Q/FJQ/C009-2004绵阳富临精工机械供 方 审 核 细 则供方名称:审核人员:编 制:审 批:日 期: 年 月 日项目编号审核要求得分系数1、图纸、标准及技术文件管理1.1图纸、标准是否为最新有效版本? 10%1.2所有文件发放前(包括更改)是否都经过授权人的批准?1.3生产零件的工艺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是否在生产现场可得并加以执行?1.4工艺卡、作业指导书与控制计划是否具有一致性?1.5工艺卡、作业指导书、图纸上的关键特性参数是否一致?1.6各部门文件的保存是否完好?1.7对于FLJG提供的技术文件是否进行登记并发放到相关科门?1.8文件的更改是否履行相应手续,并对更改进行

2、了记录?1.9对影响到FLJG的更改是顾客在更改前是否通知FLJG并得到批准?2、供应商管理及外购质量保证2.1是否有完整、明确的供应商选择、认可流程?是否制定了供应商选择、考核准则?20%2.2所有供应商是否按上述流程进行选择认可?记录是否齐全?2.3对关键的外协件是否进行现场审核?2.4当FLJG有要求时,供应商的清单及部分供应商的资格是否得到FLJG批准?2.5在上述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是否有纠正措施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是否对实施效果进行确认?2.6是否制定了进货检验流程?是否明确了不符合要求的外购件处理流程?2.7是否对所有外购件制定了技术验收标准?标准是否明确了验收项目、检验方法及抽样方

3、案?2.8采购合同是否规定了数量、日期、技术要求、验收准则(依据)等?2.9检测手段、环境是否满足外购件质量验收要求?不具备的是否定期外委?外委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资格?2.10检验工艺文件是否完善,检测频次是否合格并考虑关键项目?2.11是否有专门负责外购件的检验的机构(人员)?人员资格是否满足要求?2.12是否按验收标准的要求对入库零件进行供货验收?2.13对不符合标准的外购件是否按期归还,并按2.4的方式进行处理?2.14是否对供货厂家的供货质量进行统计,对有问题的零件是否要求供应商进行整改并进行跟踪审核?2.15检验所形成的记录是否规范并得到良好管理以便查阅?2.16是否运用并明确了生产

4、件批准(PPAP)流程?2.17是否所有部件都满足PPAP要求?PPAP文件是否齐全?2.18产品/过程改变后是否通过PPAP批准?是否定期对产品进行重新批准?3、材料、保管及运输3.1是否根据产品特性明确了相应的贮存要求(如环境、时间等)?5%3.2仓库管理员是否了解存放零件属性(如零件FIFO,存放要求,存放周期及各种包装标识内容)?3.3实际贮存条件是否满足规定的贮存要求?3.4是否制定并达到最低库存指标?3.5仓库是否进行定置管理?布局是否合理?3.6材料的可追溯性标识是否明确(如炉号、模号、批次、生产日期等)可以避免混淆?能否保证先进先出?3.7名种类型零件的标识是否正确、完善?帐、

5、卡、物是否一致?3.8是否定期对仓库的库存进行清理?对于过期及可疑产品是否作为不合格品处理?3.9是否有合适的区域贮存由于不合格、变更等需要隔离的材料?3.10搬运、贮存过程能否保证标识不遗失?3.11现场包装、搬运能否防止产品损坏?3.12成品包装方式是否满足FLJG公司的要求?3.13成品外包装标识是否符合FLJG公司的要求?4、生产设备管理(含工装模具)4.1生产工艺文件中是否明确了对生产和检测设备的要求?5%4.2生产设备是否到位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最终验收?4.3生产设备是否都经过编码、标识、登记台账,并有详细的清单?4.4操作说明书,备件、易损件清单,检查或保养文件是否齐全并转交给设

6、备、工装的使用者?4.5是否确定了关键重要设备,并给予标识?4.6是否确定了易损件、备件的最低库存?实际库存是否满足要求?4.7模具及易损工装的使用寿命是否有明确的定义关据此准备相应的备用件?4.8设备、工装、模具的状态标识是否明确?4.9对每一重点设备是否建立了档案记录其主要事件(如开始使用、重点维护、维修、主要异常等)?4.10对设备、模具、装备及检测手段是否制定了预防性维修计划?是否按计划工作实施?4.11是否规定了对设备、模具的日常保养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实施?4.12是否有专门的设备、工装、模具技术及管理人员?4.13设备、模具、装备等环境条件是否符合技术任务书的要求?5、生产现场管理

7、5.1对工人和检验员所需的相应的工艺与检验规程是否挂在相应的工位上?20%5.2作业指导书是否完善,对于生产控制的所有参数及特性都明确?5.3是否明确过程监控的项目、频率、抽样方案?5.4生产,检测岗位在线检测手段是否齐全并满足产品特性要求?是否有适合批量生产在线检测的专用检具?5.5操作人员是否严格执行作业文件?5.6工序中重要的参数是否得到控制并有监控记录?5.7现场是否清洁无杂物?产品及工具是否摆放整齐?5.8现场是否满足质量,操作者健康要求(如必要的照明、通风、防尘等)?5.9返修件、报废件是否有明显的标记并有相应的工位器具区域存放以防止混用?5.10现场的记录是否按要求填写,填写是否

8、规范?保管是否良好?5.11现场操作者是否都持上岗证?操作都是否了解产品的质量要求?5.12对返修(工)件是否有特殊的规定以保证返修件的质量?5.13对有外观、焊接等要求的项目是否有标样(标样的标识、有效期),保存状态如何?5.14现场安全、劳动保护措施是否满足要求?5.15是否有适宜的检测区域?5.16对己经现的工序质量问题是否记录并进行统计?5.17对出现的问题是否采取了改进措施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5.18关键过程能力指数Ppk是否在1.67以上、Cpk是否在1.33以上?6、成品检测6.1是否明确规定了成品检测项目,如FLJG要求时是否经过批准?15%6.2成品检测手段是否满足产品特性要

9、求?6.3是否制定了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6.4是否有适宜的检验区域?6.5是否按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成品检测,关键项目是否考虑到?6.6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是否进行了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6.7所有检测结果是否有记录?6.8是否所有规定的检测项目在发运前都己完成并全部合格?6.9是否对定期(或根据顾客要求)对产品进行型式试验?7、人员培训7.1所有岗位职责及资格要求是否己明确?5%7.2人员数量是否能满足生产量要求?7.3人员素质是否符合岗位素质要求?7.4是否制定了全员培训计划?7.5是否按计划进行培训?是否有记录?7.6是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7.7人员是否了解产品质量指标?员工是否了解工

10、作质量对顾客的影响?8.1设计开发管理8.1是否制定了设计开发控制程序(流程)?是否按上述程序(流程)实施开发?5%8.2是否具备FLJG所要求的技术开发能力,如使用特定的开发工具、设备?8.3是否指定专人负责FLJG项目的开发?8.4是否提供了FLJG所要求的技术资料,相关数据(包括内容及格式)?8.5开发过程中双方的信息交流是否都有记录,相关部门或人员是否了解?8.6是否明确FLJG公司产品PPAP程序?是否满足FLJG的PPAP要求?9、质量问题及不合格品的处理9.1对FLJG所反馈的问题是否都有记录(或存物)?10%9.2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问题进行处理并反馈FLJG?9.3是否明确了

11、处理问题的方法并按此执行?9.4是否将得到的质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并传递到相关科门?9.5每次处理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进行了标准化?9.6是否有明确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流程)?9.7所有不合格品是否标识并得到隔离?9.8对重大、经常性的不合格是否制定了纠正措施并有效实施(必要时,采取“8D”法)?9.9当不合格品可能发运到FLJG时,是否及时将详细信息(如数量、批次)通报FLJG?10、检测器具及实验室管理10.1检测指导书(标准)规定的检测器具是否齐全?5%10.2检测器具投入使用前是按规定进行了验收(如检定、MSA)?10.3检测器具是否都经过编码、标识、登记台账、并有清单?10.4

12、操作说明书、检查或保养文件是否齐全并转交给使用者?10.5是否制定了检定(校准)计划,并有效的实施?10.6检测、校准记录是齐全,保存完好?10.7检测设备是否都有状态标识?是否都在规定检定有效期内?说明:打分细则:1、 每小项满分3分:2、 审核时,每小项有四种状态,其对应分值如下:A、不适合:此项对特定供应商不适用;-不计分;B、优:供应商己实施且效果良好;-3分C、良:供应商己实施且能满足主要要求-2分D、等改善:供应商己实施且能满足基本或科分要求-1分E、不符合:供应商未实施或实施效果极差;-0分3、每大项得分计算公式:大项得分(Bi)=各小项得分之和/计分项目之满分和1004、最终得分:最终得分(A)=各大项得分乘以大项系数所得值之和。序号审核得分情况级别处理措施1出现以下任一情况:1、 总分65分;2、 第2、5、6、9项得分任一项低于75分。D级1、 停止供货。2、 中止新产品开发资格。2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 总分为65分;2、 第2、5、6、9项得分任一项低于75分;3、 其他项均不低于60分。C级1、 给于三个月整改时间,若整改仍不能达到B级,则按D级处理。2、 整改期间由采购部决定是否降低供货份额;由品管科决定是否增加检验力度,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