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知识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062762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知识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知识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知识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知识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知识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知识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社会生活的三次变迁过程1、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为变迁的第一阶段, 伴随着西方侵 略,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交融,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这一阶段 社会生活变迁的突出特征。2、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为变迁的第二阶段, 民众生活面貌 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而显得单调呆板。3、改革开放以来为变迁的第三阶段,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 联网正在迅速改变着民众的社会生活。二、社会生活变迁的各个领域(一)服饰1、总体趋势:开始由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方便、平民化转 变。2、阶段特征:近现代国人服饰变化简表阶段典型服饰服饰特征影响因素鸦片战争前男:长袍马褂 女

2、:旧式旗袍封闭保守 等级森严君主专制 制度鸦片战争 至新中国 成立男:长袍马褂、 西装、中山装 女:新式旗袍中西合璧 土洋并存列强入侵 政治运动推动新中国成 立至 届三中全会中山装、列宁 装、连衣裙、 军装、干部服单调呆板、 政治色彩浓 烈文革 中苏关系改革开放 以来异彩纷呈美观大方 时尚个性改革开放 民众观念3、代表服饰:(1)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成立后流行。(3)中山装:辛亥革命后由孙中山发明,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 后成为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4)新式旗袍:20世纪20年代后改良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的 日常着装。(二)饮食1、中餐:四大菜系特色

3、鲜明菜系地区特征特色菜鲁菜山东味咸、脆嫩油闷大虾粤菜广东清淡、鲜美葱油鸡川菜四川麻辣麻婆豆腐淮扬菜扬州、南京 等重油重色齐采春笋(一个菜系的形成跟它所在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资 源特产、风俗习惯息息相关)2、西餐:鸦片战争后传入,随之出现中西餐并行于世的现象。中西餐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等都存在明显 区别。(三)居住1、传统住宅: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开始大量出现,租界比较集中。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地区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四)风俗1、结婚:由古代社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发展到近代社会的婚 姻自主,反对包办婚姻。新中国成立后

4、,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2、丧葬:近代社会仍以实行传统丧礼为主, 但一些城市也出现了 新式丧礼。新中国成立后,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社交: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 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跪 拜作揖,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 女子逐渐获得教育权。(五)交通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普及,20世纪50 年代以后成为主要代步工具。3、摩托车: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又一交通工具。4、汽车:改革开放后私家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1906年天津建成第一

5、个有轨电车。1924年上海最早出现公共汽车。5、轮船:是最早引进的近代交通工具。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 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航 运企业。6、火车:1881年修筑的唐胥铁路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1909年詹天佑修筑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筑的第一条 铁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7、地铁:1969年北京最早开始地铁运营。& 飞机:20世纪20年代初,民航事业起步,30年代中期形成航空网。9、 磁悬浮列车: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 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六)通信1、邮政:1866年海关试办邮政,1

6、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辛亥 革命后改名为中华邮政局。2、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最早创立有线电报。1906 年无线电报创立。3、电话:1882年传入中国,改革开放后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 展迅速。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1、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2、加速了城市化进程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4、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5、同时也造成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负面影响(七)传媒1、报纸: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唐朝)。鸦片战争后,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 序幕。1873年湖北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时间报刊、杂志内

7、容作用维新变法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宣传维新思想唤醒民众 开启民智 传播西方思想 文化辛亥革命民报宣传民主革命 思想新文化运 动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 思想 和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新潮、国民宣传反帝、爱国 思想2、广播: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一一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开播。1927年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在上海开播。1928年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一 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发展迅速, 现已实现村村通广播。3、电影:中国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 片到国产片的过程。1896年上海最早开始电影放映,1905年国人 任景

8、丰拍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 女红牡丹在上海公映,轰动全国。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发展迅 速。4、电视: 1958 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 1978 年改名为中央电视台。5、互联网: 1993 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互联网日 益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存在着信 任度与安全度降低、沉迷网络等负面影响。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中西合璧,土洋并存2、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3、受国内政治运动的影响明显四、影响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1、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外因)2、政治上:国内政治运动的推动和政府政策的影响3、经济上: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