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053301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说课稿 篇1 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熟悉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八班级物理(北师大版)第九章机械和功当中的第六节,教材在之前已经支配了有关于各种简洁机械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内容学习。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长。对于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材以试验的形式让同学经受动手、动脑,让同学体验试验探究的严密、合理,即科学性,突出同学实践力量的培育。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通过试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

2、熟悉; (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加试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 (2)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同学进一步把握处理试验数据的方法; (3)培育同学从试验中归纳简洁的科学规律的力量。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1)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培育同学严谨的科学看法; (2)通过试验活动,使同学熟悉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教学难点: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二、说学情分析: 学问力量方面:同学经过对简洁机械和机械

3、效率的学习,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学问的理解奠定了肯定的基础,但是抽象思维的力量还有所欠缺,试验设计力量和分析归纳力量有待提高,这就需要老师加以精准的引导。 心理方面:同学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力量较强,缺乏理性思维力量。活泼好动,对试验较感爱好,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因此老师要加以引导,并组织同学团结协作完成试验探究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激发和培育他们的制造性。 三、说教法学法: 我依据对教材、教参及课标的理解,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为动身点,采纳了以下教学方法。 (1)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

4、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2) 让同学亲自动手试验,主动探究、相互合作沟通得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从而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力量,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把握学问,发觉规律。 (3)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课堂效率。 四、说教学设计: (一)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试验中,我对试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试验更便利、直观、敏捷,易于同学接受和操作。改进缘由: 1. 用刻度尺测量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时精准度差。 由于钩码的位置与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不在同始终线上,所以试验时不能同时测出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按原装置操作,必需测量了钩码的初位置以后,要移动刻度尺去测量

5、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这时,钩码的初位置可能发生了改变,由于弹簧测力计是用手提着,没有固定不动的,造成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时精准度差。同样,钩码提升肯定高度以后,再次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末位置也会出现类似的误差。 2.效果不明显。 用刻度尺测量出四个数值后,需要进行运算才能得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移动的距离s,即h=h2-h1,s=s2-s1。明显,实际试验时有部分同学测量出四个数值后,不会进行数学运算得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3.操作不便利。 试验时,要匀速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实际操作时很难掌握匀速向上拉,再加上做多段绳子担当物重的时候,多数同学就会站在凳子上或桌

6、子上拉,还要一手拉弹簧测力计,一手用刻度尺测量。铺张了大量试验时间,造成同学分组试验时间过长。 (二)导入新课: 1用法滑轮组提起20牛的重物,使它上升0.4米,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8牛,拉力的作用点上升了1.2米,拉力对滑轮所做的功为_焦,这个功叫_功。滑轮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_焦,这个功叫_功。它的机械效率是。 (三)师生沟通: 1试验目的: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试验原理: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4.试验器材: 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重物(或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 5.制定方案与试验设计: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同

7、学已具备进行探究试验的力量,老师只需稍加引导。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让同学分组争论沟通,设计出试验方案。提问:在同学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同学回答问题。 (1)本次试验的名称和目的; (2)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理是什么? (3)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6做好试验的几点说明。 (1)重物(或钩码)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2)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物(或钩码G)匀速上升。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由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读出。 (3)组装滑轮组时要先在动

8、滑轮下挂钩码,测力计要竖直向上以较小的速度匀速拉动。试验时每位同学都要有明确的分工。 (4)试验要严厉仔细,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表一(图甲:n=3) 序号 物重G/N 拉力F/N 机械效率 1 2 3 表二(图乙:n=5) 序号 物重G/N 拉力F/N 机械效率 1 2 3 (5)试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7.试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或钩码)的 ,并记录表一中。 (2)如有图甲所示,组装好滑轮组。 (3)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物(或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 ,记录数据在表格一中。 (4)计算出滑轮组甲的机械效率 。 (

9、5)更换重物(或钩码)的质量,多做几次,把结果记录到表一中。 (6)更换滑轮组,如图乙所示,重复上面的步骤,再测量几次,并记录数据在表二中、处理数据。 8同学试验,老师巡回指导,发觉问题准时讲解。 9同学试验完毕,由几组报告试验结果。 (四)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中,在老师引导下,同学完成探究的整个过程。既提高了同学的试验探究力量,也让同学体会到与人合作沟通的重要性。 1.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应留意什么? 2.同一个滑轮组挂不同质量的钩码时,机械效率相同吗? 3.不同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5.说说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1)老师引导同

10、学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同学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学问,充分体现了同学的主体地位,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学问,又培育了同学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力量。 (2)多媒体展现本节课的重点学问。通过板书让同学更加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样的板书使学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以便同学课下梳理学问,复习巩固。 (六)课堂检练习:然后用多媒体展现课堂练习。利用投影做练习、例题以提高课堂效率。 1. 如右图所示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装置 (1)试验时,必需 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 (2)要想提高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采纳( ) A.增加钩码的个数 B. 增加动滑轮的个数 C. 减小钩码上升的 高度 D. 削减定滑轮

11、的个数 2.如右图甲所示,用一个滑轮组,将180N的物体匀速提升的高度为h,拉力F为120N,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评委老师批判指正,感谢! 说课稿 篇2 清泉第一学校 张东华 说教材 荷花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欣赏荷花并绽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气盎然的美。表达了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挺直赞美了荷花的芳香、外形、姿态。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漂亮。课文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

12、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依据三班级同学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进展同学的形象思维力量,进行美的训练。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重点理解体会“挨挨挤挤” “冒”词语的含义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美丽语言,会运用类似语言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漂亮,培育爱美的情趣和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荷花漂亮的姿势,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说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纳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比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

13、,“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详细的画面内容,可关心同学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关心同学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同学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汲取,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育同学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爱好: 1.今日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慧!“漂亮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日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3.读了文章,你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荷花?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体会体会,这句子美在什么地方。(默读,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许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外形象个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