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6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与(精)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046045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6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与(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6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与(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6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与(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6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与(精)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6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与(精)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6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与(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6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与(精)(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验收评估(六)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草坪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B. 种群密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C. 处于衰退期的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小D 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可进行次生演替2.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B 恢复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群落内部的营养结构越复杂C.生态农业中由于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积累D 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3在

2、鱼塘中混合放养多种鱼可以提高产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利3卅戊;以底栖动物対白A 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原因是食物的不同C.甲、乙、丙、戊四种鱼间不存在任何竞争关系D .去除丁可增加池塘中鱼的产量4. 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 生产者就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 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D .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5.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

3、述与其所属层次不相符的是()选项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描述层次A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基因多样性B美国纽约市的居民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物种多样性C 江苏境内除了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生态系统多样性D校园中既有开黄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等物种多样性6科研人员对某一地区甲、乙、丙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样地甲乙丙类群数252423个体数278300226A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的动物类群数B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D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4、均为“ S型7.下列有关水稻田的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水稻田中某种害虫卵的种群密度时用标志重捕法B. 因为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水稻时要合理密植C. 弃耕后的稻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D 人们在稻田里除草、治虫等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8如图是近年来某地区实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 述中错误的是()A 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B 鸭和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C.该图包括多条食物链D .若不再添加饲料,该生态系统仍可稳定存在9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相等,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有初级、次级和三级消费者。若其他的因素

5、都相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小于乙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B. 甲、乙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C. 乙生态系统中三级消费者从环境中能够获取的能量较其他各级消费者少D 甲生态系统在能量的流动过程中流失的能量较乙生态系统少10. 下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 从外部引入消费者 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D .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11. 纹白蝶的幼虫(毛虫)取食甘蓝菜,而

6、步行虫是纹白蝶幼虫的捕食者。有人以90 cm的间距种植甘蓝菜,并以实验控制杂草的生长。有杂草与无杂草的实验处理结果如下:有杂草无杂草纹白蝶幼虫的死亡率70.3%34.8%步行虫的数目6913甘蓝菜在实验结束后的重量(kg/株)0.410.6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任由杂草在甘蓝菜地中生长,会大幅降低纹白蝶幼虫的危害B. 任由杂草在甘蓝菜地中生长,会导致甘蓝菜产量增加C. 在甘蓝菜地中生长的杂草,可能有利于步行虫的生活D 在甘蓝菜地中生长的杂草,可能与甘蓝菜竞争资源12. 蝼蛄主要以农作物的根为食,对农作物危害很大。科研人员连续三年调查了农田中 蝼蛄数量的变化情况,统计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

7、的是()A 每年的68月间,蝼蛄大致呈 “腔增长B.从总体来看,这三年每年年底蝼蛄的数量都很少,因此不必进行防治C.从三年的统计状况来看,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约为10只D 每年1011月份引起蝼蛄种群数量骤减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天敌数量的增加a3b 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x 100%C. b3、C5表示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D 丙的数量越多,丁获得的能量越少14. 某兴趣小组将酵母菌置于不同条件下,通过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来探究不同因素对数量变化的影响(实验设置如下表)。有关分析不 正确的是()试管编号培养液/mL酵母菌/mL培养温度/ca1、a2、a31

8、00.115b1、b2、b3100.110C1、C2、C3100.15A. 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温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B. 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温度设置范围过窄C. a、b、c三组的K值及达到K值所需的时间基本相同D 取样时,每组的三支试管中都要取样,并计算出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櫃物no唧血唱皿咱迦第V第年第三乐第四年第五年15. (2012浙江高考)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错误的是()A 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

9、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 .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16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生物群落|大气中的CO?卜|化学燃料A 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 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C02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D 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17. (2013江西协作体联考)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

10、,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会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 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 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定C. 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D .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18. 据图所作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 .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B .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有关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 .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19. 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

11、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共有3条食物链B. 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 aC. 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987D .若c所含能量为 5.8X 10 kJ, d含1.3X 10 kJ,贝U a至少约含 4.5 X 10 kJ20. (2013湖南十二校联考)珍稀物种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 人类已经把 大部分陆地用于农业种植, 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存的。 其余的陆地很 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 如图所示是栖息地破碎对白脸猴种群动态的影响。100200 400 600 800 000 1.2001 1

12、00 I 600种群大小白腔猴的科群丸小与种群持堆时闾的英系1974000000 e 蚤rifel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B .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出生率高的缘故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因为气候和疾病等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忽 然灭绝D 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 (14分)(2012山东高考)下图中,曲线I、川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 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时间(1)图中曲线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

13、轻。当曲线川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 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 。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 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 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 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22. (15分)(2012安徽高考)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t田鼠t鼬构成

14、。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 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112.45 X 101.05 X 1097.50 X 1087.15 X 1082.44 X 1072.25 X 1072.18 X 107(1) 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2) 在研究能量流动时, 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 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3) 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 猎捕。可见,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3. (15分)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种成分。图A表示该营养级的摄入量。(1)图1中,表示的生理作用主要是过程中碳传递的形式是,此过程中碳传递的形式主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