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039175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1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1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1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1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组高二政史地(地理)主备人毕钰执教人毕钰课时第 76 课时课 型新授时 间2012年 课 题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目标1 利用资料,介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2 运用视频、案例资料,了解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和成就3 阅读教材,了解防灾减灾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认识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4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教学设想重点: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和成就难点:我国不同地区防灾减灾工程的差异教法学法指导:讲述法、分析类比法教 学 程 序 与 策 略(导入):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扁鹊与魏文侯的一段对话:魏文侯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

2、最高?扁鹊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兄长。魏文侯很奇怪,既如此,兄长何不及你出名呢?扁鹊说:大哥治病能从病人的神情中看出征兆,未有形而治之,故名不出家;二哥治病,能从病人的毛发中看出征象,不等发作就能治愈了,故名不出乡;唯有我,等病人病重了,才下重药,动手术,救病人于垂危之中,反而闻名天下。这则小故事说明了防灾减灾在于防,防重于治。“预则立,不预则废”,“防患于未然”。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

3、情况 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2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

4、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四)自然灾害的防御1非工程性防御: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

5、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2工程性防御措施(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方式实例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

6、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一)灾前准备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二)灾中应急1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

7、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2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3灾害应急的范围: 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 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 畅通等。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目的:在灾害突发的情

8、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三)灾后恢复1灾后恢复的目的: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2救济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小结: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发生频率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多年来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和“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在工作方针,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作业:P66_1。教后反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