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优化训练15 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038180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优化训练15 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优化训练15 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优化训练15 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优化训练15 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优化训练15 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优化训练15 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优化训练15 粤教版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 离骚(节选)5分钟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苗裔(y) 孟陬(zhu) 庚寅(gng) 皇览揆(ku)B.夕揽(ln) 弃秽(hu) 骐骥(j) 扈江离(h)C.肇锡(zho) 辟芷(zh) 朝搴(jin) 纫秋兰(rn)D.申椒(jio) 耿介(gng) 桀纣(tu) 荃不察(qun)解析:A项“孟陬”的“陬”应读“zu”。C项“朝搴”的“搴”应读“qin”,“纫秋兰”的“纫”应读“rn”。D项“桀纣”的“纣”应读“zhu”。答案:B2.下列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掩涕 规矩 返顾 芳菲 B.浩荡 诧傺 杂揉 芰荷C.峨眉 鸷鸟 陆离 嗑死 D

2、.工巧 兰皋 芙蓉 太息解析:A项中“返”应为“反”;B项中“诧”应为“侘”,“揉”应为“糅”;C项中“嗑”应为“溘”。答案:D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又重之以修能 修能:优秀的才能。B.乘骐骥以驰骋兮 骐骥:比喻贤智之臣。C.恐美人之迟暮 迟暮:年老。D.日月忽其不淹兮 日月:太阳和月亮。解析:D项“日月”指的是时光。答案:D4.填空。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_末期_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_,字_,号灵均。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_诗歌的奠基人。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_,其作品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农

3、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的纪念日,后来那一天成为了中国的_节。参考答案:战国 楚 平 原 浪漫主义 离骚 端午10分钟训练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朕皇考曰伯庸(皇帝的自称) 惟庚寅吾以降(降生)日月忽其不淹兮(忽:忽然;淹:淹没) 惟草木之零落兮(思念) 彼尧舜之耿介兮(光明正大)A. B. C. D.解析:朕:在这里是“我”。忽:迅速,过得很快的样子;淹:久留。答案:B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B.C. D.解析:A项“度”的意思分别是“气度”“过”。B项“固”的意思分别是“的确”“顽固”。C项“序”的意思为“时令”。D项“武”的意思分别是“脚印”

4、“与文相对”。答案:C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解析:这副对联说的是屈原,故选C项。对联中嵌有屈原诗歌招魂九歌的名称,屈原在诗中以芳草自喻品质高洁。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从内容看与屈原事相合。答案:C4.翻译下列句子。(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2)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3)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4)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参考答案:(1)你应该骑着骏马而奔跑,我来引导做前驱带路!(2)楚怀王为什么不趁着壮年除去秽恶之行,改变眼前这种法度呢?(3)自念光阴

5、如流水,因而勤勉工作,恐怕年岁不等待我。(4)我原知道忠言直谏是有祸患的,想要忍耐,但终于不能自止而不言。5.课文中大量运用了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解析:“兮”在楚辞里的用法比较多,也比较灵活,其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但一般来说,在相同的位置,其作用基本相同。参考答案:用在句中表示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用在句末,表示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字全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6.“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这两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屈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担忧楚国的命运的思

6、想感情。7.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描绘的?参考答案:(1)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2)诗人展开想像,想像自己披上江离与白芷,又连缀起秋兰作为佩饰。借香草比喻自己的美质和才能。8.课文共有3段,请仔细阅读课文,归纳各段意思。参考答案:(1)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来历。(2)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3)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表达了这种观点不为楚王采纳的痛苦心情。30分钟训练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

7、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根据文中的内容,你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2.“恐年岁之不吾与”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试翻译这句话。3.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

8、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请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4.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点?1.参考答案:“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我们看到了一个风流潇洒、倜傥不凡而又有奇特个性的人。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

9、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楚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2.参考答案: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是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全句译为:只恐怕年岁不等待我。3.参考答案:“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美人”喻指楚怀王。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4.参考

10、答案: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二)阅读屈原的涉江中的一段,完成57题。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旦余济乎江湘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B.在乎山水之间C.浩浩乎如凭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6.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李牧连却之 B.粪土当年万户

11、侯C.驾青虬兮骖白螭 D.吾从而师之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用服饰的奇特、高洁,比喻德行的高洁和志向的远大。采用了“兴”的手法。B.本段交代了屈原涉江的原因,即“世溷浊”而“莫吾知”的楚国现实。C.重华即古代的明君舜,该句表现了屈原“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并反衬出现实中楚怀王的昏庸。D.“登昆仑兮食玉英”义同离骚中“夕餐秋菊之落英”,承接上文的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5.解析:B项和例句都相当于介词“于”。答案:B6.解析:A项是使动用法,其余三项都是意动用法。答案:A7.解析:A项,采用了“比”的

12、手法。答案:A(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武帝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始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戎曰:“君复未见其父耳。”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 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与绍从子含相友善,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距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13、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文武显于功德,灵厉表于暗蔽。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寻征为御史中丞,未拜,复为侍中。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向京都,以讨长沙王,大驾次于城东。 言于众曰:“今日西讨,欲谁为都督乎?”六军之士皆曰:“愿嵇侍中戮力前驱,死犹生也。”遂拜绍使持节、平西将军。属被执,绍复为侍中。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复其爵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元帝为左丞相,承制,以绍死节事重,而赠礼未副勋德,更表赠太尉,祠以太牢。及帝即位,赐谥曰忠穆,复加太牢之祠。(选自晋书忠义传,有删节)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人许以远致 许:赞许。B.大行受大名 受:接受。C.大驾次于城东 次:驻扎。D.而赠礼未副勋德 副:符合。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B.C. D.10.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嵇绍正直忠义的一项是( )使延祖为吏部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