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性初探--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020986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性初探--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性初探--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性初探--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性初探--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性初探--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性初探--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性初探--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性初探句容市后白中心小学 曹凡摘要: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重要,而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也成为众多信息技术教师较为头疼的事情,如何让学生认认真真的去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逐步实现课堂的高效性也成为了当前所追求的目标。 小猫钓鱼,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也十分明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一心一意地听讲,是否有关注课堂,是否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是决定学生能否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关键,因此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我们应当尝试种种方法,来牢牢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让信息技术教学更有效

2、。 课程特点: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小学语文、数学等传统课程,它着重于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工具性、发展性、实践性、整合性、兴趣性等特点。 学生特点:在小学

3、阶段,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存在,是一个正常现象,尤其在信息技术课当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信息技术一种应用性科学,对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同学也许语、数、英等学科学的非常好,而恰恰并不擅长于这一类,故而他的兴趣就上不来,自然注意力也就上不来,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学生表现较为“活跃”,这一“活跃”不一定是去积极发言,或者很好的完成老师所下达的教学任务,而有部分同学是去做与当堂课授课内容无关的事。 为了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 生的注意力,笔者做了一些适当的尝试,和大家探讨一下。一、 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

4、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上网聊天、看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愿意去认真地对待,甚至略有抗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注意力,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 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

5、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2006,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警察捉贼”、“捡苹果”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创设情景,积极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

6、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

7、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3.学科整合,促进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在初识PowerPoint时,可以播放其他学科教师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可以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从而产生要学好PowerPoint的想法。再如在“因特网”部分教学,我结合语文课中的望月播放

8、有关月的文字、图片的PowerPoint的幻灯片,再结合数学课中的年月日播放有关年月日知识的电子报刊,学生通过观看,了解了学习信息下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学的感情。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唤起学生原始的学习动机,不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激励,学生都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其他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9、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

10、。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在做到大胆放手的同时,教师本人也应适当在课堂上做好如下调控。 1.控、放交替在日常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到时间上课了,学生排队进入微机室,坐下来,开机后立马就有学生打开网页登陆类似“4399小游戏”这样的网站,开始玩上了,这个时候老师一般操作都是用极域电子教室或者其他的电子教室软件,控制所有的学生机,然后开始上课,学生们看似很认真的在听,可是脑袋里面还在想着刚刚打开的网页,刚才的小游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做过一个尝试,用好电子教室软件,从学生进教室的时

11、候就直接控制所有学生机的屏幕,做好网络限制,不给他们有那样的机会,在授课过程中配合以精美课件展示,做好演示,适当放开学生机,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教师所定任务,教师巡视及时收回学生的自主权,进行作品评价等课堂操作,笔者认为精美的教学课件,再及时的控制学生机、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收回控制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2.演示、录像,两者并用信息技术课程中多见进行某项技能教学时,教师用极域电子教室进行公屏演示,讲解操作要领,再让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本以为只会有个别学生有问题,但实际学生问题很多,教师疲于应付,结果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完成任务。造成这样

12、的结果,其实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认为很简单的一些步骤,其实对部分学生来说是很难的,而且这么多步骤让不熟悉电脑的学生记住确实也是有点困难,而且有些学生碰到问题也不敢提问,怕老师批评。所以这部分学生无法继续操作,索性玩起了游戏。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做过两种尝试,第一中方法,课前将操作步骤制以文本文档的形式一一记录,然后分发到学生机,学生可对照该文本文档进行操作,后来发现,这种效果并不是太好,于是尝试了第二种方法,将操作的步骤通过屏幕记录软件制成简便的演示录像,并分发到学生机,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只要观看一下演示录像就可以了,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减轻了教师教学压力,学生

13、的注意力始终被录像所领引。 3.任务调控 学生能力千差万别,教师布置的任务,少数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对这部分学生如果放任自流显然是不行的,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过来,可以对这部分学生专门制订了高级任务,并可获得附加分,既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

14、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别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除了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一定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在因特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更加要注意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要教育学生计算机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种高档的游戏机。在教规范使用计算机时,教育学生要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应负责任地规范使用计算机;教育学生要使用正版软件,从小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教育学生要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能仰慕电脑“黑客”。在因特网部分教学时,学生面对浩瀚如烟、良莠不齐的互联网,教育学生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进网吧,不沉溺于虚拟空间,教师也要做好对网络信息的拦截过滤工作。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利用各种方法,体现学科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