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的诊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01432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骨髓炎的诊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慢性骨髓炎的诊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慢性骨髓炎的诊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骨髓炎的诊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骨组织所引起的一种骨感染性疾病,往往反复发作多年不愈, 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肢体功能,有时会因并发症而致终身残疾。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血 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延误诊治演变而来。少数为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所致。每当机体抵抗 力降低,病灶处可出现软组织红肿,甚至皮肤破溃,即急性发作。1 发病机理急性期的症状消失后,一般情况好转,但病变持续,转为慢性期。由于死骨形成,较大死骨 不能被吸收,成为异物及细菌的病灶,引起周围炎性反应及新骨增生,形成包壳,故骨质增 厚粗糙。如形成窦道,常年不愈。如引流不畅,可引起全身症状。如细菌毒力较小,或机体 抵抗力较强,脓肿被包围在骨质里,呈局限

2、性骨内脓肿,称布劳德氏脓肿(Brodies abscess)。常发生在胫骨上下端,起病时一般无明显症状,仅于数月或数年后第一次发作时 才有局部红肿和疼痛。如病变部骨质有较广泛增生,使髓腔消失,循环较差,发生坚实性弥 散性骨髓炎,称加利氏骨髓炎(Sclerosing osteomg elieisoF Garre)。最常发生在股骨和胫骨, 以间歇疼痛为主。2 临床表现临床上进入慢性炎症期时,有局部肿胀,骨质增厚,表面粗糙,有压痛。如有窦道,伤口长 期不愈,偶有小块死骨排出。有时伤口暂时愈合,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炎症扩散,可引起 急性发作,有全身发冷发热,局部红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穿破,或药物控制

3、后,全身症 状消失,局部炎症也逐渐消退,伤口愈合,如此反复发作。全身健康较差时,也易引起发作。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多处窦道,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有肌肉萎缩;如发生病理骨折,可有 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如发病接近关节,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X 线照片可显示死骨及大量较多致密的新骨形成,有时有空腔,如系战伤,可有弹片存在。 布劳德氏脓肿 X 线照片显示长骨干骨后端有圆形稀疏区,脓肿周围骨质致密。加利氏骨髓炎 骨质一般较粗大致密,无明显死骨,骨髓腔消失。3 诊断慢性骨髓炎的诊断,根据以往有急性骨髓炎或开放性骨折病史,局部病灶检查及 X 线片表现 不难确诊,但仍需与下列病变鉴别。(1) 结核性骨髓炎。一般多

4、侵入关节,病史较缓慢,有结核病或结核病接触史等。 X 线片 显示以骨质破坏为主而少有新骨形成。(2) 骨样骨瘤。常易诊断为局限性脓肿,但其特征为经常性隐痛,夜间疼痛较重,局部压 痛明显,但无红肿,少有全身症状, X 线片可进一步提供鉴别依据。(3) 骨干肉瘤。局部及X线片表现偶可与骨髓炎混淆,但根据发病部位、年龄、临床表现 及 X 线片特征可资鉴别。4 鉴别诊断有急性炎症的反复发作史;皮肤上有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的窦道流脓;时有小死骨 排出;患骨较健侧粗、硬;X线检查见骨增粗,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匀,有死腔,多 存在死骨,骨髓腔消失。5 治疗5.1 手术方式及其适应证 (1)死骨摘除及窦道搔括术

5、:适用于死腔不大,骨瘘口较大而内有死骨者。手术时不需作 切口,或仅将皮肤窦口、骨窦口略为扩大,取出死骨后彻底搔括。(2)病灶清除术:适用于死腔较大,内有较多、较大死骨,或死腔虽不大,但骨瘘口较小 而内有死骨者,亦适用于局限性骨脓肿(Brodie氏骨脓肿)。手术应做到死骨摘干净,死腔 刮干净,痿管疤痕切干净,并将骨凿成底小口大的碟形(Orr氏手术),使软组织得以向内 塌陷,消灭死腔。经彻底冲洗,置入青、链霉素粉后创口可一期缝合,或用邻近带肌瓣填塞 再缝皮;若不能缝合时,亦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创口,必要时外包石膏管型,通过换药或每隔 26周更换一次石膏管形,让其二期愈合。(3)病段骨切除:适用于切除后

6、不影响功能的锁骨,肋骨,腓骨上中段等慢性骨髓炎。5.2 注意事项( 1)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不宜作病灶清除术,仅予切开引流。( 2)包壳未充分形成前,如属骨干大块或整段坏死,不宜手术摘除死骨,否则造成骨折。( 3)死骨尚未充分分离前,因不可能彻底清除,且有可能再出现死骨,须暂缓手术。(4)开放性骨折感染而有大块死骨者,在骨折未愈合前亦不宜摘除死骨。6感染控制6.1 局部载药缓释系统 慢性骨髓炎病灶局部给药,病灶抗生素浓度较全身给药高数倍至数百 倍。血清浓度低,可避免全身毒副作用。缓释系统解决了病灶局部抗生素浓度的维持问题, 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从最初的PMMA抗生素链株,明胶海绵,乳酸聚合物

7、,载药基质明 胶,到多孔玻璃陶瓷,羟基磷灰石,最后到磷酸钙人工骨,历经了不断完善和创新过程。自 固化磷酸钙骨水泥颗粒有直径200300ym的微孔,吸水性好,对加入的抗生素不敏感,可 任意加入抗生素并可使用较高浓度,可降解,组织相容性好,其细小颗粒可填至病灶盲端而 使杀菌作用更为有效,是一种良好的抗生素局部缓释载体。6.2 介入治疗 在 CT 引导下,将抗生素用微量注射泵持续给药引流,提高局部病灶给药浓度 对反复发作又未见明显死骨形成的骨与软组织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6.3 关节镜治疗 对合并化脓性膝关节炎的股骨下端慢性骨髓炎,采用关节镜下治疗,可引流 脓性关节液,彻底切除病变滑膜,直视下摘除死骨,清除窦道,并置管持续灌洗。比传统开 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关节粘连少,可多次手术的优势。6.4 磺伏持续湿敷法将骨髓炎病灶清创后开放,行碘伏持续湿敷,再行植骨的方法,可提高 慢性胫骨髓炎的治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