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沉和浮下的太多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01187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沉和浮下的太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沉和浮下的太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沉和浮下的太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沉和浮下的太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沉和浮下的太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沉和浮下的太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沉和浮下的太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构思:沉和浮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现象,但是他们有许多是懂非懂的问题:在水中,钢铁会沉下去,用钢铁作的轮船为什么能浮上来?有的树叶飘在水面上,有的树叶却沉下去等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沉浮现象进行观察,在认识矛盾冲突中和问题的驱使下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问题来开展教学的。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活动,并体验了物体沉浮变化的过程,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收集、记录和表述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自主

2、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乐于探究与发现物体奥秘的欲望,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情感态度。3还学到了改变物体沉浮的办法和其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1、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方法。2、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3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探究活动流程:一、引入1上节课我们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节课继续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拿起一个小玻璃瓶)这是什么?2推测(把小玻璃瓶放入水中,手按在玻璃瓶上)放入水中它是会出现什么现象?(有的学生猜测是沉的,有的学生猜测是浮的,老师把手放开,小玻璃瓶浮上来了。)3推想:你有办法让它

3、沉下去吗?1:把里面灌满水2:用沙子填满。3:我觉得只要往杯子里装任何东西都可以的。(课堂实录:当一位学生说只要往杯子里装任何东西都可以的,其他学生马上就提出异议)(装空气就不行啦!(点评:这时学生说法不一,但都在开动脑筋想方法,也就是运用了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玻璃瓶子”的沉和浮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发理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玻璃瓶子”的沉和浮现象进行导入。先请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是瓶子沉下去,接着启发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从而引出了问题

4、,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节课所要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问题上,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兴趣。通过教学导入,明确了实验目的,确定了研究活动的方向。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开始这一课的学习。)师:嗯,装空气不行,装其他东西就可以了,对吧?二、引导学穿插玻璃瓶在在水下中的沉浮现象1启发学生在玻璃瓶里装水改变玻璃瓶沉浮我们这里没有石头也没有沙子,怎么办?(装水)。2学生分组实验,往玻璃瓶中装水,玻璃瓶很快就沉下去了。)3启发认识改变玻璃瓶轻重观察玻璃瓶沉浮在这个玻璃瓶由浮变沉的过程中,什么改变了?(装了水)水多了,什么改变了呢?(重量改变了)

5、。4玻璃瓶变重了它就由浮变沉,能不能让它再浮上来?学生分组实验,使小玻璃瓶由沉变浮)5学生记录实验情况并整理资料6启发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汇报摘要1把水倒掉会浮上来。2:我有个问题,就是在水里怎么把水倒掉去?3把它捞出来再倒。7教师提示学生分析:(1)捞出来再倒,这个小玻璃瓶就会浮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小玻璃瓶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玻璃瓶变轻了。)(2)小玻璃瓶变轻它就浮了。所以我们说减轻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会由浮变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通过改变什么实现?8提示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改变玻璃瓶的重量(板书:改变重量)(点评: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的结构材料“玻璃瓶”启发学装水或者倒掉水改变物

6、体的重量,也是沉浮的情况也发生变化,这样的探究活动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再同时利用一些结构材料进行学习,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学到很多,在学习中重视学生的科学探究,不管是活动还是讨论,表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不管是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报告单以及数据,都体现让学生经历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二)改变浮标的沉浮1学生出示:浮标,2观察浮标放入水中,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把浮标放入水中,学生观察到一个浮标上浮,一个浮标下沉)它会浮上来,还有一个会沉下去。3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沉的浮标浮上来,让浮的浮标沉下去?师:看来已经想好办法了,请小组长到材料支援角领取材料。(小组长领材料,分组实验)学生汇报:哪个小组

7、来做汇报?学生1:我们把一个浮标拉开,它会大来的,就会浮上来了,另一个按进去,它会变小的,就会沉下去了。学生2:也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启发学生:我们这个方法是改变了物体学生:物体的体积教师板书:(板书:改变物体体积)对,体积大小也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改变物体的轻重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把我们刚才学的都用上了,真棒!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起研究。(三)改变其他物体的沉浮引出研究问题:那么,要改变浮标在水中的沉浮,我们说出了两种方法,第一种办法就是改变物体的轻重;第二种办法是改变这个浮标的。(大小)教师启发学生改变其他物体的沉浮1让学生自己选择材料:要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8、,方法很多呢,除了改变它的轻重,改变它的大小,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在桌上准备了一些材料,你愿意用上这些材料想出一些更棒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沉浮吗?2请组长到“材料支援角”领取材料,领好后把记录单读给你同一组的同学听,学生:好!3学生领取材料,学习记录单,分小组进行实验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材料改变物体的重量改变物体的体积其 他玻璃瓶浮标铁钉石头泡沫塑料 (点评:教师设计的记录单,引导学生探究。今天就感觉到这一点做的很好。教师把记录单给学生之后,让他们读一读,我平时上课没有让学生读,所以记起来不全面,讨论时达不到效果。现在让学生读一读,做的时候,学生就会注意,能不能把实验按要求完成,这一步非常必

9、要,记录单本身指导作用,以每组的形式进行表述。在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还注重引进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机制,灵活运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填写实验报告单等多种方法,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并运用语言和体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激励者。)从小瓶子体积不变,重量改变再到浮标重量不变,体积改变课堂实录片断:师:这是考验我们智慧的最好的方式,我想玻璃瓶、浮标怎让它没下去怎样让它浮上来还要不要说?学生:不要!师:现在来汇报一下你那个石头,你是怎样让它浮起来?学生1:我们是先把石头放在泡沫塑料上,然后用牛皮筋绑在上面,然后放在水

10、中,它就浮在上面了。师:你们的方法非常高明,把石头绑在泡沫塑料上,石头就由原来的沉变成了学生:浮。学生2:我把师:哦,他的泡沫随着石头沉下去(举起他们水槽里的泡沫,这个小组的孩子把泡沫塑料分成了小块的,其他孩子们看了都笑了),他们的泡沫怎么样了?分解了。所以我有一个问题了,(问学生3)你怎么使泡沫沉下去的呢?(学生3说不上来)他们把泡沫怎么样?学生:分开师:然后绑上石头,改变泡沫的体积,然后这样就让泡沫沉下去,好了,这个问题呢是怎么让你解决的呢?还有个问题,铁钉在水里面是沉是浮?学生:沉!师:你怎样让它浮起来?学生1:我们把铁钉绑在那个泡沫上。师:好的,他们把铁钉绑在那个泡沫上,铁钉就浮起来,

11、我发现一组同学们有一个伟大的创举(拿起第4小组的材料放进展示台的水槽里,他们组把铁钉插在泡沫上,孩子们看了这个装置都笑了,)来看看铁钉浮了没有?学生:(异口同声地)浮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除了改变它的体积,改变它的重量,还可以改变什么?我们老祖先非常聪明地运用了一些载体,我们的古老的船就是用木头做起来的,人要过河怎么办呢?站在木头上把我们人载过去,所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可以改变重量,改变体积大小,我们还可以用一些载体。(小组长整理材料)其他同学想不想知道潜水艇到底是改变什么能在水中自由沉浮呢?打开科学书第50页看一下。教师启发学生潜水艇是改变什么使潜水艇在水中能自由沉浮,能回答吗?潜水艇是改变什么使潜水艇在水中能自由沉浮?你说学生:改变重量!(四)我们的“潜艇”到材料支援角领取可乐瓶等材料,开始制作我们的“潜艇”,并尝试让“潜艇”,就上浮了, 附:板书设计 改变轻重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改变大小 运用载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