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与处理和预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007612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与处理和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与处理和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与处理和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与处理和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与处理和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与处理和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与处理和预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及处理和预防峥嵘(中医药大学 , 210046)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公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伤害事故及其引发 的法律纠纷越来越多。许多高校在出现了学生伤害事故后常常不知所措,要么以牺牲学校合 法权益为代价来息事宁人,要么不恰当地维护学校权益而导致事态难以收拾,学生伤害事故 日益成为困扰高校工作、阻滞高校发展的严重问题。因此,如何从法律视角探析学生伤害事 故的法律性质及责任认定,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好学生伤害事故,从而减少对高校教 育教学秩序和声誉的负面影响,切实维护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就成为一个具 有重要意义的现实问题。一、高校学生伤害

2、事故的法律性质界定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大学生公民身份权利意识的增 强,高校与在校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法律上反映这种社会关系的 变化,准确定位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性质,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 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性质进行准确的界定,以便于做好处理和 预防。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高等院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在学 校负有管理责任的场所、生活设施或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的法 律事实。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既属于一般人身损害的畴,又有其自身的法律特征,具体看来, 只有同时具

3、备以下四个法律要件的学生损害才属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畴:(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在高校负有管理职责时间发生的事故学生在高校负有管理职责时间发生的人身损害属于学生伤害事故,如学生在高校教育教 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中发生的人身损害就属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而 在高校负有管理职责时间之外发生的损害则排除在外,如学生返校、离校途中,自行外出、 擅自离校期间以及在节假日或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自行到校发生 的人身损害,都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在高校负有管理职责空间发生的事故 学生在高校负有管理职责的校园外和由学校提供并管理的场所和设施的活动中发生的

4、人身损害属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如在教室、宿舍、操场、实验室等学校负有管理职责的空 间发生的学生人身损害就属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而在高校管理职责围之外发生的人身伤害 则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如在高校不负有监管职责的游戏、娱乐场所发生的学生人身损害就姚峥嵘(1971),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不属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三)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高校在校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高校在校学生是指取得国民教育体系公办和民办的全日制学籍的在读学生。国民教育体 系外的学校在校生的损害则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的畴,如社会上举办的各种短期培训班学员 的伤害事故就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四)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大学生人身损害事故 伤害

5、包括人身损害、财产损害和知识产权损害等,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特指人身损害。人 身损害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等结构一定程度 的损伤或者死亡,如学生与学生间、教职员工与学生间、第三方与学生间打架斗殴等造成学 生受伤害的,就属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而单纯的精神损害、财物失窃等则不属于高校学生 伤害事故的畴。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大学生自从入学伊始就与高校建立了一种事实上的法律关系。高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 一定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总体上可划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根据违约责 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笔者主对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竞合应采取允许竞合模式。(

6、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违约责任长期以来,对于高校与在校学生关系性质的认识,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都深受起源于大 陆法系的德国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影响, 1在一般著作与教科书中使用了部行政关系概 念,2现行法律仅将其界定成一种模糊不清的行政管理关系,3在司法实践中,已得到认可 的判例认为高校“与管理相对人之间不存在平等的民事关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关系。他 们之间因管理关系而发生的争议,不是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4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其实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主要是民事合同关系,“学校 与学生的关系最普通的慰藉物是契约”,5学生与学校通过契约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现 行法律规定也隐含着承认高

7、校与学生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华人民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条 第二款规定:“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国教 育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合 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学生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 校方的侵害而造成损失、损害时,可依法要求校方承担违约责任。当然,高校与学生之间存 在高校管理关系是不可否认的,这是维护教学秩序、履行教育服务合同的需要,同时也是高 校履行教育服务合同的义务。但是,从逻辑角度讲,教育权先于学校管理权的产生,受教育 是接受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校的管理活动必须围绕学生

8、的教育活动展开,管理权应 该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受教育权,应当认为,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属于合同(或契约)畴。所以,高校与学生之间无论有无书面合同,依其行为显然符合法律合同成立要件,从而 构成高校与学生间事实上的合同关系。从本质上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高校在提供教育服 务过程中,在服务场所即负有管理和服务责任的空间,对服务对象即大学生,因违反安全保 障义务而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的事故。高校的这种安全保障义务来自于合同,高校与学生间有 时可能会就安全方面作一些约定,如高校单方面作出一些符合或高于法律法规安全标准的特 别承诺,这些约定和承诺就属于合同的一部分,高校必须履行这些合同所规定的安全保障义 务。另外,

9、自20 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大陆法系的判例和学说依据诚实信用原 则提出了附随义务的概念,附随义务在容上主要包括注意、告知、照顾、忠实、返还与保护 等,其中保护义务就是安全保障义务。根据高校与学生之间合同的性质、目的和行业习惯, 对学生人身的保护义务,当然也成为此类合同的附随义务。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合同一经成立, 无论高校是否向学生出具口头或书面安全保护承诺,合同的附随义务都随之产生并客观存 在,高校必须切实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措施,认真履行最谨慎之注意义务,在自己的能力所及 围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不受非法侵害。由此可见,高校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而致学生人身伤害 的显然构成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违约责任

10、。(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侵权责任 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认定方面,高校在违约的同时还可能构成侵权。若高校违反或 未尽到法律规定的学生安全保障义务,而致学生人身权利受到侵害的,依法应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侵权责任归责,道茨奇(De ut sch )认为,归责是就任何人对某种法律现象,在法律机 制判断上应承担责任而言”,6“它并不意味着责任的成立,而只是为责任的成立寻找根据”。 7对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侵权归责原则,现在国争论较为激烈的有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 定责任原则。前者是指原告能证明其损害系由被告所致且被告有过错,则被告承担民事责任; 后者是指若原告能证明其所受的损害是由被告所致,而被告不能

11、证明自己无过错的,法律上 就推定被告有过错并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事实上,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均 以过错存在为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要素,不同的只是过错推定原则过错的推定涉及诉 讼中举证责任倒置,故二者并无本质区别,在适用上并不相互排斥。按照过错责任原则,举证责任的分配是采取“谁主,谁举证”的原则,但在特殊情况下 要受侵害学生就高校存在过错进行举证十分困难,如学生在做实验时发生的与学校提供的实 验用品有关的伤害事故中,或者在教学和生活中由学校提供的设施、场地等引发的伤害事故 中,损害的原因处在校方所能控制的危险围,而受伤害学生不能控制损害的原因,所以此时 受伤害学生处于无证据状态,

12、无法就校方有过错举证,如果此时仍采取“谁主,谁举证”的 原则,显然与侵权行为法的公平原则相违背,不利于受侵害学生损害的实质填补,因此,这 时应采用过错推定原则来确定校方的过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过错推定原则对于充分保护受侵害人、及时分散和填补损害十分有利,但是在认定高校 学生伤害事故责任时,若全部采用过错推定作为归责原则就我国当前现状而言,也是不可取 的,这是因为:第一,过错推定原则不利于高校的发展。采用过错推定原则必然涉及举证责 任倒置,从某种意义上讲,举证责任倒置就是强加给被告人以民事责任,从而使侵权责任扩 大化,使高校陷入无休止的赔偿纠纷中,不利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展开。第二,过错

13、推定原则不利于赔偿责任的确定。由于过错推定中被告人的过错是推定的,具有很大的或然 性,所以无法确定其过错程度,而过错程度对高校侵权行为的制裁、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 数额、减轻赔偿责任等有很大意义,同时,为司法实践中相关问题的处理设置了障碍,不利 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因此,为避免不适当地扩大高校的侵权责任,进而影响高校工作的正常 进行,在处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时应主要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但不排除过错推定原则在 某些方面的运用。为了尽可能减少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侵权责任过错推定或然性的弊端,在判断过错程度 时,可借助汉德公式来分析:假设P=意外发生的可能性,L=意外造成的损失,B=% 了避免 意外必须负

14、担的预防成本。如果LWB,则高校无过失,不承担赔付义务;如果LB,则被 告有过失,过错程度随P,L与B的差值的增大而增大。法官可参照于此并结合具体案情自由 裁量来确定高校的过错程度。当然,无论是过错责任原则还是过错推定原则,由于过错的存 在,都应将损害归责于加害人。美国法学家Holmes说:“良好的政策应让损失停留于其所发 生处,除非有特殊干预的理由存在”。8(三)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竞合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是指同一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同时符合违约责任与侵权 责任的构成要件,导致两种责任规皆可适用的现象。当一个不法行为同时产生侵权责任和违 约责任时,应采用法国法的禁止竞合模式,抑或德国

15、法的允许竞合模式,还是英美法的限制 竞合模式,我国学者看法不一,但以主限制竞合的占主流。有学者认为,法律应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作如下的限制:第一,当事人之间事先 存在着某种合同关系,而不法行为人仅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一般应按违约责任处理,这 样对受害人也更为有利;第二,当事人之间虽然存在某种合同关系,而不法行为造成受害人 人身伤亡或精神损害的,应按侵权责任而不能按违约责任处理。因为违约责任不能对受害人 所造成的人身伤亡、精神损害提供应有的补偿;第三,当事人之间事先并不存在合同关系, 虽然不法行为人未给受害人造成人身伤亡或精神损害,也不能按违约责任处理而只能按侵权 责任处理;第四,在责任竞

16、合的情况下,如果当事人事先通过合同特别约定,双方仅承担违 约责任而不承担侵权责任,原则上应依当事人的约定处理。但是,如果合同关系形成后,一 方基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使另一方遭受人身伤害或死亡,则应承担侵权责任;第五,如果法 律特别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应减轻当事人的注意义务和责任,则应依据法律的规定合理地确定 违约或侵权责任。9笔者认为不法行为造成人身伤亡、精神损害的,当事人之间虽然存在某种合同关系,按 照侵权责任处理的限制竞合模式也可能会造成不公正的结果,因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关 系错综复杂,对于损害赔偿请求权人而言,主何种责任,利弊不一,难以一概而论。应当认 为,不论违约损害赔偿还是侵权损害赔偿,均以受害人实际所受损害为要件,然而损害有财 产上的损害与非财产上的损害,违约损害赔偿的围一般限于财产上的损害,而且有可预见性 规则限制,而侵权损害赔偿的围则较为宽泛,除财产上的损害外,还包括非财产损害,如精 神损害赔偿,甚至还可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