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007529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2012级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集体备课学校: 长 山 初 中 姓名: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2012年级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长山初中 谢富强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结合本地本人所教班级对象情况分析,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一:从所教的班级来看:2012级2班有69人参加,优生38人,优生率57.6%;及格64人,及格率95.4%;差生0人,差生率0%;最高分92。2012级4班有65人参加,优生32人,优生率58.8%

2、;及格60人,及格率94.6%;差生0人,差生率0%;最高分90。2012级6班有53人参加,优生12人,优生率23.7%;及格31人,及格率67.3%;差生5人,差生率9.6%;最高分87。2012级8班有54人参加,优生14人,优生率28.4%;及格33人,及格率69.7%;差生6人,差生率10.5%;最高分86。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优生、及格人数占大多数,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差生人数也占一定的比例。二:教学重点。1、 促督学生熟读课文,掌握从到这段历史,掌握主要的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结果,从而教育学生奋发学习,为国争光的责任感,从小树立爱国主义思想。2、 每一单元进

3、行一次测试,重点评讲,及时督促学生掌握,对做错的要及时纠正。3、 对优差生的辅导要认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对各班的优生、差生人数要做到心中有数,星期二辅导优生,星期四辅导差生,这样优生更优,增加优生人数,差生人数从有到无。三、教学要求。1、每一课的基础知识都必须要求学生掌握,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的要弄清,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2、突破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3、要认真检查学生每一课的作业,凡是做错的,一定要及时纠正,杜绝不交作业现象出现。4、争取在本期期末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四、教学安排。每一课2课时,计划

4、14周完成新课,后24周进行复习。第12周 3课。第3-6周 4-11课。第7-10周 12-18课。 11周半期考试。 第12-14周 19-21课。第15-期末 复习。 2010 年 2 月 28 日第一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基本史实;简述“开皇之治”“贞观之治”的表现分析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秦朝、隋朝两个朝代相似之处,让学生学习运用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和社会进步安定团结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教学重点:开皇之治 贞观之治教学难点:贞观之治形成

5、的原因及政策课时安排 2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提问:1、秦朝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共存在多少年?2、回忆上学期所学过的主要内容?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一)、隋朝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板书)1、隋朝建立(板书)、时间、建立者(板书)、年号、都城。(板书)提问:1、隋朝建立时间?建立者?2、隋朝的都城?年号?2、统一全国:589年(板书)3、开皇之治(板书)、原因(板书)、结果(板书)(二)、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板书)1、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板书)2、唐朝的建立。(板书)、时间、建立者(板书)、年号、都城。(板书)提问:隋朝的起止时间?建立者

6、?什么叫做“开皇之治”?结果怎样?有何意义?、隋朝统一的时间?唐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四、小结:五、作业:1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教学反思:上课专心听讲,课堂气氛活跃,但知识点太多,学生记忆太难。第2课时复习导入:一、复习旧课,提出问题。提问:隋朝的起止时间?建立者?什么叫做“开皇之治”?结果怎样?有何意义?、隋朝统一的时间?唐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三)、贞观之治(板书)1、李世民登基(板书)、时间(板书)、年号、都城。(板书)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板书)3、结果(板书)、

7、时间 627-649.(板书)、情况: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板书)提问:、李世民登基时间?年号?都城?、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时间?结果怎样?(四)、课堂小讨论。怎样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四、小结:五、作业:1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教学反思:学生能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浓。时间太多,学生容易记忆混淆。第二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的情况;能够概括“开元盛世”的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动手触

8、摸教师提供的模具,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和模型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唐朝前期统治者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让学生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教学重点:开元盛世教学难点: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政策课时安排 2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复习导入:一、提问:、李世民登基时间?年号?都城?、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时间?结果怎样?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一)、女皇武则天(板书)1、简介武则天(板书)2、评价武则天(板书)、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板书)、措施、影响。(板书)提问:1、简介武则天?2、武则天称帝时间?年号?3、怎样评价武则天?四、小结:五、作业

9、: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结合电影武则天抽3-5位学生讲故事回答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各小组长发言,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教学反思:上课专心听讲,课堂气氛活跃,但知识点太多,学生记忆太难。第2课时复习导入:一、提问:1、简介武则天?2、武则天称帝时间?年号?3、怎样评价武则天?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二)、开元盛世(板书)1、唐玄宗即位(板书)2、开元盛世(板书)、原因(板书)、措施(板书)、任用贤能(板书)、整理财政(板书)、发展生产(板书)、废除酷刑苛法(板书)、倡导节俭(板书)3、结果(板书)4、齐读忆昔.(板书)提问:、唐玄宗登基时间?年号?、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起

10、止时间?结果怎样?四、课堂小讨论。怎样评价唐玄宗?五、小结:六、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抽3-5位学生讲一讲唐玄宗的故事。学生齐读回答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再由小组长发言,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教学反思:学生能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浓。武则天、开元盛世的措施,学生容易记忆混淆。第三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了解科举制度给隋唐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唐朝考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认识制度创新是

11、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重点:隋唐科举制度产生、创立、发展。教学难点: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课时安排 1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唐玄宗登基时间?年号?、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起止时间?结果怎样?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一)、科举制度的创立(板书)1、从三国到南北朝,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板书)2、科举制度的创立(板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板书)、科举制度的创立标志(板书)(二)、科举制度的发展(板书)1、唐朝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板书)2、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分类、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录用。(板书)(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12、板书)提问:1、三国到南北朝实行什么选拔官员?2、科举制度创立时间?当时的皇帝是谁?3、什么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当时的皇帝是指谁?4、科举制度的影响是什么?四、小结:五、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抽3-5位学生讲一讲有关科举制度的故事。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度的影响教学反思:上课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发言。但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有一定的难度。第四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时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名称以及这些民族现在的名称;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弄清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时学生掌握识读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祖国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教学重点:吐蕃的发展与唐朝友好关系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