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2017年粤教版科学下册第3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00751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2017年粤教版科学下册第3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五年级2017年粤教版科学下册第3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五年级2017年粤教版科学下册第3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五年级2017年粤教版科学下册第3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五年级2017年粤教版科学下册第3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2017年粤教版科学下册第3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2017年粤教版科学下册第3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3 单元 地球运动与宇宙17 昼夜现象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 小时。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4、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二、能力培养1、通过模拟昼夜变化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2、学会定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了解生物的生长活动规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2、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体会人类认识自然世界历史过程的艰辛。教学重难点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际观察,分析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3 个小朋友坐在山坡上看日落,波波:太阳落山了,天又要黑了。彬彬:明天太

2、阳还会升起来。贝贝:这是为什么?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学生并不明白其中原因,通过这一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2、活动1 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1)教师根据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在活动前引导学生假设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针对学生提出的假设,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 3)在实验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结论简练的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更逻辑地表达出来。3、网上学世界各地的昼与夜借助网上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在同一时刻各地区的时间。昼夜状态是不同的,体会世界各地昼夜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4、活动三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想学生介绍生长活动受昼

3、夜变化影响比较明显的典型的动植物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生长活动是有影响的。( 2)指导学生对生活中容易观察的动植物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昼夜交替现象对哪些动植物生活,活动有影响。18 昼夜交替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 过程方法: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3. 情感体验:认识到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四、教学重难点: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假设。五、教学准备:地球仪、蜡烛、实验记录

4、表、课件。六、教学过程:(一) 照片导入,引出探究问题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我们丽水有很多迷人的风景。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两张,请看 (分别出示分别为白天和黑夜的紫荆大桥的照片)看完 2 张照片,你觉得这两张照片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看谁的观察力最好!(白天与黑夜)若我们用一个字表示白天用?(昼)黑夜用(夜)板(昼夜)那白天过去是什么?(黑夜)那黑夜过去呢?(白天)看来白天和黑夜是咱们地球上非常普遍的现象。白天和黑夜不断重复出现着,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昼夜交替现象”(幻灯出示) (并板书交替现象)(二)猜想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之分?(太阳照亮的地方是白天,找 不到的地方是黑夜)为什么会出现昼夜

5、交替现象呢?让我们也像科学家一样,做出猜测吧!(学生猜测)关于这个问题,人类经历了漫长而艰苦探索,并作出了种种猜测。主要有这4 种猜测,我们一起来看。(出示4 副画分别为)1.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 地球自转4.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三)模拟实验师:那这4 种猜测到底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能)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模拟实验)。师:我们用点燃的蜡烛代表阳光、地球仪代表地球。光线要保持水平,从侧面照射到地球仪上。师:为了方便研究,老师在每个地球仪上都贴上星星,以这一点作为我们观测点。师:你觉得,我们观测到什么?说明出现 “昼”,观察到什么说明

6、出现“夜”呢?观察到什么, 说明出现昼夜交替?(明暗的变化)地球上被太阳照亮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师 : 做实验的时候,我们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师:同学都明白了吗?(明白)(四)交流、分析1. 向大家汇报小组的研究结果:你用实验证明了哪种假说?2.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成立吗?这些解释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哪些解释暂时是正确的?(五)小结通过大家验证,认为好几种情况都可能使地球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那么, 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研究。也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者方面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并把查到的

7、资料带到课堂上来。板书:昼夜交替1.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 地球自转4.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示意图)19 地球公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 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了解地球公转在方向、周期、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2、理解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1、 通过用地球运行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 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 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做出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 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

8、的运动有关, 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教育。2、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1、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2、四季的形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每天我们的地球在自己运动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进行转动,这就叫做公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另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公转。二、展示交流,质疑三、精讲点拨1、首先,我们还是要来了解一下这种运动的方向。大家知道地球的公转方向是怎样的吗?(教师演示)学生回答:自西向东。教师追问:大家还记得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吗?学生回答:也是自西向东。2 、教师提问: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那么大家凭着我们日常经验,觉得公转一周会

9、需要多少时间呢?教师演示三球仪,学生观察并回答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活动 2 公转轨道和节气1. 什么是节气?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那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2.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含义。(1) 学生读背二十四节气歌。(2)指导说出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3)学生尝试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教师补充引导。四、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20 探究技能:假设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真、仔细地观察,逐步养成注重事实的良好习惯。科学知识了解哥白尼的贡献, “日心说”的创立者

10、。知道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了解四季是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形成的。了解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是相反的。教学重难点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小组实验用的地球公转轨迹图(标明春分、 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点)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循环。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四季是怎样形成的二、新授:(一)认识地球的公转。1. 学生阅读课本31 面的关于“日心说”的资料,了解哥白尼的重大贡献。2. 提问,学生回答:哥白尼对天文学有什么重大的贡献呢?3. 老师讲解演示,引导理解地球的公转一边演示(注

11、意保持地轴倾斜方向的不变、自西向东)一边讲解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产生的。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二)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1. 提出问题,作出推测地轴倾斜是四季形成的原因之一吗?学生推测,并说一下推测的依据。(很重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思考, 并想象地球在天空中的可能的情况,对想象能力的提升有帮助)那我们应该怎样实验研究呢?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实验的几种情况。(不倾斜、倾斜且方向不变)2. 实验探究、我们现在就这几种情况进行研究,看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学生阅读课本上33-34 面的实验方法,

12、老师说一下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搞好实验记录。学生实验。汇报、交流:地轴不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吗?地轴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吗?(要组织好学生对图的分析,组织学生对照分析图描述四季形成的原因。还要分析太阳直射和斜射时哪种情况阳光更强烈)想一想,南北半球的季节有什么区别呢?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21四季成因教学目标:1 .尝试探究地球上四季的成因,知道四季是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形成、地轴的倾斜是造成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2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阳光的直射点发生变化, 及所带来的气温变化的 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模拟及探究能力。3 .通过有序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

13、的探究兴趣,树立探究 求实的科学观念。教学重难点: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教具准备:地球仪、台灯、线子、四季卡片、手电筒、橡皮泥。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一)师生共同欣赏四季图片(音乐伴奏)。(二)师生谈话互动师:能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个季节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你们认为四季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温度)能具体说明吗?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四季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吗?(循环往 复、周而复始)二、探究活动(一)猜想师:我们每年都能感受四季的交替,每年都能欣赏到春季的生机 勃勃、夏季的骄阳似火、秋季的硕果累累、冬季的白雪茫茫,我们在 欣赏四季不同的美景感受冷暖差别的同时, 你

14、有没有考虑过地球上为 什么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有知道 的请你告诉大家,如果不知道请你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大胆的做出猜 测。学生自由发言。(与地球公转有关、与地球自转有关、与太阳的 远近有关、与地轴倾斜有关)(二)验证师:同学们当中出现了这么多看法,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要想 得到一个准确的结论应该怎么办呢?(引出课题并板书:四季成因) 1、备材料。师:做这个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呢?分别用来模拟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地球仪用来模拟地球、线绳用来模拟公转轨道、 台灯模拟太阳、用橡皮泥做记号代表自己所在位置)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摆放实验器材。2、实验前的准备。(1)介绍地球仪师:你对地球仪有哪些了解,能简单说一下吗?学生自由发言。(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半球等)教师适当补充,重点介绍太阳永远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为实验做 铺垫。(2)理解“直射”、“斜射”。师:谁能借助实物演示一下“直射”。学生用手电筒演示。师:通过“直射” 一词你能不能想到另外一个词语(斜射)请演 不下。提问:你认为两种照射方式不同之处是什么?(直射光线居中、 强烈;斜射光线分散、稍弱) 出示“直射” “斜射”示意图。引出太阳直射是光线强烈,地面温度高;太阳斜射时光线微弱, 地面温度低;太阳斜射的越厉害光线越弱,地面温度越低。出示地球受光照情况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