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00303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摘要: 介绍香樟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管理技术,以为香樟的栽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香樟,特性,育苗,移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樟科樟属 , 又名樟树、小叶樟。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 地,以台湾为最多,越南、日本等地亦有分布。常绿乔木,树姿雄伟,树冠庞大,树形自然 柔和,四季浓绿,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并能吸收多 种有毒气体等特点,因而在城市绿化中被广泛用作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香樟 喜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幼时稍耐干旱,耐短期水淹,主根发达,属深根性树种,耐修剪, 生长中速,寿命长,四季常青,是南

2、方地区的主要乡土树种。同时,由于香樟具有木材致密, 有香气,抗虫蛀,枝叶可提取樟脑、樟油等特点,可供建筑、家具、乐器制作、医药等用。 此外,香樟还有其他多种用途,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树种。一,生物学特性1 形态特征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 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 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 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 厘米,宽3555 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 基部圆形,离基 3 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 点。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球形

3、的小果实成熟后为黑紫色,直径约 零点五公分;花期45 月,果期811月。灰褐色的树皮有细致的深沟纵裂纹。樟树全株具有樟脑般的清香,可驱虫,而且永远不 会消失。叶互生,纸质或薄革质,树干有明显的纵向龟裂,极容易辨认。据说因为樟树木材 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做为树名。樟树是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 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樟树的小花非常独特,外围不易分辨出花萼弥或花瓣的 花有6 片,中心部位有9 枚雄蕊,每3 枚排成1轮。2 生物学特性樟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幼苗易受冻害,长大后

4、抗寒性逐渐 增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 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 长速度中等,寿命长,树形巨大如伞,能遮荫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 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驱除蚊虫、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 潮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 二,栽培与管理1 育苗1.1时间 每年十至十二月,将已成熟的种子采下,然后混沙贮藏,三月初即可催芽 播种。1. 2整地 在冬初进行第一次耕耙,播种前进行第二次耕耙,并施足基肥,基肥一般 用

5、腐熟厩肥,每亩15002000公斤或碳胺50公斤,磷肥50 公斤、菜饼150 公斤,然后筑 成高床,一般床高3550 厘米,床宽1.2 米。1.3.催芽三月初樟树播前需催芽,可用50C的温水浸种,当温水冷却后再换50C水 重复浸种 34 次,可使种子提早发芽 1015 天。1. 4.播种 条播行距20 厘米左右,每亩播种量1015 公斤,播后覆土盖稻草或地膜, 保持苗床表土湿润,以利种子发芽。1.5.抚育管理 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揭去稻草或地膜,待幼苗长出数片真叶就可以开始 间苗,苗高 10 厘米左右可进行定苗。樟树每亩留苗2 万株左右。7 月份以后,要加强肥水 管理,经常松土除草。秋末停止追肥、

6、灌溉。追肥一般23 次,前二次可用尿素710 斤, 最后一次可用尿素 10 公斤、磷肥 7.5 公斤。 樟树 1 年生苗可达 50 厘米以上,地径达 0.7 厘米以上。可当年出圃, 也可培育大苗出圃。培育大苗的应经过移植, 促使侧根生长, 出圃 时应带泥球, 并适当剪去枝叶, 以提高造林成活率。2 移植移栽时间在3 月中下旬至4 月上中旬较为适宜,移植密度每亩栽1500 株左右。2.1 起苗及运输 在起苗时避免伤根,保护树皮,带好土球,并用草绳捆扎好,做到随 挖、随捆、随运输,同时用草绳捆扎树干,洒水保湿。2.2 疏枝及截干 移栽时除了要带土球、少伤根外,并要适当剪除叶片、疏枝或截干, 以减少

7、水分蒸发; 截干后的锯口要用薄膜捆扎或涂抹伤口保护剂,以防止失水和伤口腐烂。2.3 挖穴及栽植 树穴要大,一般要保持在1 m 见方,最低不少于 80 cm 见方,栽植 时最好在穴底先薄施 1 层腐熟农家肥,回填 1 层表土,再把苗木入穴,注意将苗木扶正、 根系保持舒展。然后回填 1 层土壤,踩实,向上轻提苗木使土壤和苗木根系紧密结合,再 覆盖 1 层土,再踏实,即“三埋两踩一提苗”。最后浇足定根水,待水分渗透完毕后覆上表 土,并设防护支架。3 养护管理3.1 水肥管理 香樟树苗栽好后要立即灌水,对于带土球的樟树苗边灌水,还要用铁 棒或木棒对树穴周边土壤进行搅动,以便通过水的作用使树穴周边能填满

8、土壤。灌水时要注 意不要损坏土围堰,土围堰中要灌满水,让水慢慢浸到种植穴内。为进一步提高定植成活率, 可在所浇灌的水中加入生长素,以便刺激新根生长。生长素一般采用奈乙酸,先用少量酒精 将粉状的奈乙酸溶解,然后掺进清水,配成浓度为200mg/kg的浇灌液,作为第1次定根水 进行浇灌。新移栽的香樟其冠2/3 已被修剪,树叶减少90%,根系也有所损伤,其吸收水分 的能力很弱,因此只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即可。若土壤的含水量过大,会大大影响土壤透气性 能,反而抑制了根系呼吸,若长时间积水会造成根部霉烂,严重影响根部促长。为此,在种 植过程中要注意留设透气排水穴.移植后的第 1 次水要浇透,使土壤与根部紧密结

9、合,保证 种植后土壤与大树土球不产生空隙。一般浇透水 12 次,以后视天气、土壤质地而谨慎浇 水,坚持“不干不浇,既浇即透”的原则。同时要防止树穴内积水,发现积水时要及时清除, 保证树体根部不积水,不干旱。春夏之交的干热风季节,宜采取喷水措施增加湿度,有条件 的可用吊瓶输液。香樟栽植初期,由于根系尚未发育完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施肥,如果确 实需要施肥时,肥料应逐步由少渐多,由淡转浓,要防止肥料过浓对根部的伤害。3.2 保温措施。移栽后 5 年内,冬季保温防冻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每年11 月至翌年2 月间低温天气 较为普遍。这段时间正值植树造林、种植绿化树的黄金季节.由于香樟树耐寒性较弱。对香

10、樟采取保温措施成为当务之急。对苗木防冻主要措施是对主干、分枝及土球树根的保护。由 于香樟的移植一般是为了绿化效果,因此在防冻的同时又不能影响绿化的美观程度。可采用 “3 层防冻保护”的方法对香樟进行保护,即对香樟主干、分枝包裹 3 层外加物(第 1 层草 绳,第 2 层麻布,第 3 层稻草)。“3 层防冻保护”另一个含义指土球部位采用 lOcm 厚的疏 松山泥、塑料薄膜、再覆草包的办法保温。根据以往经验,树干不宜用塑料薄膜保温。因为 冬季雨雪天气较多,一旦有水进入塑料薄膜,容易积水,常常诱发树干发黑并溃烂,而稻草 的析水性好,不存在积水的问题。4 病虫害防治4.1 病害防治 主要是白粉病的防治

11、 开始幼苗嫩叶背面主脉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 以 后蔓延至整个叶背, 并出现一层白粉.防治方法: 注意苗圃卫生, 适当疏苗, 发现病株应立即 拔除烧掉, 病症明显时, 用 0 .3 一 0 .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每 I0 d 喷 l 次, 连续喷 3 一 4 次。4.2 虫害防治 (1) 卷叶蛾: 一年发生数代, 幼虫蛀食嫩梢, 被害苗枯死。防治方法: 可 用4 0 % 乐果200一300倍液喷杀幼虫,当幼虫大量化蛹期间结合抚育进行林地除草培土, 杀 死虫蛹。 (2) 樟天牛: 主要危害主枝和侧枝, 采用人工捕杀或由排泄孔注人敌敌畏药剂。(3) 樟叶蜂: 幼虫取食樟叶当年抽生的嫩梢, 严重影

12、响香樟树的生长。此虫一年发生1 或2代, 5 月上旬和6 月上旬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代幼虫期。可用90 % 敌百虫或5 0%马拉松乳剂的200 倍液喷杀。也可用0 .s k g 闹羊花或雷公藤粉末加水75 一 10 k g 制成药液喷杀。(4) 樟巢螟: 幼虫成群集结于新梢上取食叶芽, 并吐丝把叶卷成球状, 包住顶芽, 致使新梢枯死。此幼虫 一年发生2 代, 第 1 代幼虫在5 月底一7月中旬为害; 第 2代幼虫尚未结成网巢时, 用上述 药剂喷杀, 此时效果最佳具体为刚开始活动尚未结成网巢时, 用90% 晶体敌百虫400一 500 倍液喷杀, 如幼虫已结成网巢, 可人工摘除烧掉。参考文献:1吴梅.

13、 香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关键. 上海农业科技,2011,(4):8788. 2王徐海,夏义忠. 新植香樟的养护技术. 中国花卉报,2006-1-19:03. 3戴晓勇,林则信,骆礼秀. 香樟种植技术. 林业实用技术,2007 ,(9):16-18. 4刘玉红,赵鹏华,王义华. 香樟栽植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67-168. 5 吴会乐. 香樟育苗造林技术. 中国林副特产,2004-12 ,(6):27-28 .6姚佐才. 香樟育苗与造林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09 ,(14):195 -196. 7郭江雪. 香樟育苗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11,(9):203 .

14、8张红梅,李士洪,刘晓丽,杨文枝. 香樟生物学特性及园林栽植养护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4):219 -220 .9孙黎宏. 香樟绿化大苗培育关键技术. 安徽林业科技,2011,38(1):64-65. 10陈亚军.张春牛. 香樟截干栽植及幼林管理. 安徽林业,2010 ,(2):46-47 . 11张立华. 香樟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国园艺文摘,2010 ,(4):98-99 . 12王贵明. 香樟的育苗和栽植技术. 陕西林业科技,1998 ,(8):72-73 .15 陈学斌. 香樟的移植栽培. 中国林业,2010 ,(4B):44.16张雷. 香樟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11 ,(8):222-224. 17 朱兵. 香樟的繁育. 现代园艺,2012 ,(8):5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