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997819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矿山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矿山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矿山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矿山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山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编号:*二一五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目录第一章、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前言1一、凿岩(打眼)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2二、 T2G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3三、装岩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4四、运输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5五、喷浆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5六、爆破员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7七、水泵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8八、充填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9九、碎矿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11十、球磨机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12十一、皮带(运输)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13十二、筛子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14十三、石灰乳化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15十四、电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16十五、焊工职业卫

2、生岗位操作规程17十六、其他接尘作业人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8十七、接触噪音作业人员岗位职业卫生作规程19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第一章、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前言为了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开展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制定本操作规程。公司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有:粉尘、噪声、振动。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工区(厂)、各部门。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接受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和学习。培训内容如下: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

3、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等。2、本岗位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3、岗位粉尘、噪音的规定限值。4、发生职业健康危害事故时应急自救、互救基本知识等。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一、凿岩(打眼)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1、职业危害告知:1.1 凿岩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粉尘、噪声、振动职业危害;1.2 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矿石粉碎、筛分、配料、冶炼过程中均可有大量粉尘外逸。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如尘肺、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鼻

4、炎等。1.3 噪声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进而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强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伤,会引起噪声耳聋。1.4 振动对人体各系统均可生产影响,按其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是局部振动。人体长期暴露在强振动之下,会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和听觉等方面发生病症。2、职业健康防护2.1 作业前凿岩工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配带合格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防尘口罩、防噪耳塞、防振手套) ,不得随意取下不用。清理作业面,确认无炮烟等危害时,方可进行后续工作。做好施工作业面安全工作,到施工作业面后要进行二次找顶;要进行“敲帮问

5、顶” , 处理好顶帮浮石。按要求给凿岩机加油,开风、水进行空负荷试机,检查凿岩机各部位是否转动灵活、机器声音是否正常、气腿伸缩是否自如,检查并处理好跑风漏水的接头,确实正常后,方准凿岩作业。如需拆修机器时,先将机器清洗,拆下的风、水管接头要包扎好,防止赃物进入,拆下的零件要保持清洁。用水冲刷岩帮或采场作业面。对凿岩机进行检查、强化设备润滑,保证工作时噪音降低到最小。2.2 作业时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要按规定要求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不得使用损坏、到期和不能够防护的防护用品。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凿岩应采取湿式作业,禁止打干眼;开机时要先开水后开风,停机时先停风后停水(风、水联动的除外)

6、 。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若发现职业危害要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作业现场,并上报负责人。作业中若发生职业危害事故要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救援。2.3 凿岩结束后,用吹风管依次将炮孔内的岩粉及水吹扫干净(上向孔除外)。二、 T2G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1、职权1.1 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负责生产中不正常情况及事故的处理,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正确处理设备故障,搞好检修。1.2 有权对违犯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行为提出批评建议,并及时报告。1.3 对不安全的设备、仪表和现场跑、冒、滴、漏现象,有权提出检修或更换,

7、消除职业危害。1.4 有权对于干扰本岗位操作和损坏本岗位设备及清洁健康的行为进行制止。1.5 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2、责任2.1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2.2 如不按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程操作,负有违章违纪的责任,对本班记录结果的真实性负全部责任。2.3 对本岗位设备运转情况负有全部责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2.4 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如遇意外事故,负责赶紧处理于安全位置。2.5 对设备有提出更换检修的责任,检修后有验收的责任。3、职业健康操作规程3.1 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3.2 进

8、入采场后首先接好出矿架头到漏斗的照明,并保证照明良好,通风良好,防止炮烟中毒。3.3 作业前向矿堆洒水,搞好防尘工作。3.4 作业时清扫漏斗到出矿架头的道路,出矿岩时要平行推进,遇大块要及时处理并清扫。3.5 当物料发生泄漏时,应立即控制泄漏进行通风,并及时回收和清理。3.6 按时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3.7 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工作完毕立即洗手,工作服勤洗勤换。3.8 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3.9 应经常在作业场所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3.10 下班前将 T2

9、G停放安全地点,关闭压风闸阀。盘好随机风管,清扫T2G上面的浮石。三、装岩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装岩工接触的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和噪音。作业人员应遵守以下操作规程:1、生产作业中要严格执行单位制定的各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2、作业人员要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随意取下不用。3、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要按规定要求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不得使用损坏、到期和不能够防护的防护用品。4、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前要先确认CO浓度、粉尘的浓度以及风速,符合规定时才能进入。5、装岩前要对作业面进行用水冲洗,将工作帮、顶粉尘冲净,对矿(渣)堆进行洒水,将粉尘打湿,避免粉尘飞扬。6、作业人员在

10、作业过程中若发现职业危害要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作业现场,并上报负责人。7、下班前清扫冲洗责任范围内粉尘,做好现场文明生产。4*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8、下班后,检查职业健康防护用品是否完好。如不完好立即更换,否则不得进行下班作业。四、运输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1、职业危害告知运输工接触的职业危害主要有粉尘和噪音。2、职业危害防护2.1 作业前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带、手套、照明、防尘用具、备齐工具等。放漏斗前要对周围场地都进行检查、凡有碍作业的物体要清除,巷道顶帮若有浮石应及时处理,漏斗档板要完好,照明要充足。溜井工要保证溜井周围照明良好,检查各种用具、设施是否完好,清理

11、巷道顶帮浮石,若发现格筛损坏,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修好。2.2 作业时放漏斗时,漏斗口正面不准站人,矿车不要放的过满,以免在翻罐笼上无法翻转。不能只放半车,要确保装载系数。在巷道行走,看见电车过来时或放漏斗时人应站在宽敞地方,预防帮壁与矿车间隙过小挤伤人。在溜井上破碎大块石头时,不准戴手套打锤,严禁站在格筛上操作。2.3 作业后将漏斗下面、溜井口周围、矿仓口周围的工作场地清理干净。2.4 下班后,检查职业健康防护用品是否完好。如不完好立即更换,否则不得进行下班作业。五、喷浆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1、喷浆工必须进行职业健康操作知识培训和学习,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5*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2、本

12、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只要有:(1) 喷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2) 设备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3、现场职业危害防护措施:3.1 进入现场作业前必须佩戴完好职业防护用品。如:静音耳塞、防尘口罩、乳胶手套、防护目镜等。3.2 喷浆时严格执行除尘及降尘措施,必须采用潮料喷浆,喷浆时必须正常使用除尘风机和净化水幕以净化风流,除尘风机正常使用,距喷浆机余料口不大于3m。3.3 施工期间局部通风机应正常运转,工作面风量达到规程规定要求,风筒口距离工作面不得超过5m。3.4 人工拌料时采用潮拌料,水泥、沙和石子应清底并翻拌三遍使其混合均匀,拌好的潮料含水率,要求用手握成团,松开手似散非散,吹无烟。3.5 喷浆工在喷射前用压力水冲洗岩帮,对于软岩和易风化岩石一次不要冲洗全部岩帮,应该做到冲洗一段喷一段。3.6 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