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992473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关于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关于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关于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关于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建设“文化、旅游双强”省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产品业态创新、科技赋能旅游等转型升级,构建新机制、培育新主体、讲好新故事、展示新形象、营造新生态,把建成国际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省乡村旅游发展先行区O到2025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人次达70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达IOOO亿元以上。二、重点任务落实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

2、工程”,实施好“十大行动”。(-)旅游基础提升行动1 .推进A级景区创建。创建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指导保山凤城旅游综合体按5A级景区标准加快建设;博尚土陶花海休闲体验旅游区、南美拉祜风情旅游度假村、凤庆安石滇红第一村申报创建4A级景区;扩大1A-3A级旅游景区规模与数量,平均每个县(区)A级景区达到5个以上,完善标识牌、停车场,打造一批景区式服务区。到2025年全市A级景区达50家以上,最终形成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金字塔式A级景区体系。(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人民政府)2 .推动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旅游景区。打造旅游城镇集散中心和标识系统,完善旅游配套功能

3、,推动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云县漫湾镇昔宜村、沧源县勘来村、凤庆县箸头村、永德县忙蚌村、镇康县木场村、耿马县勘撒镇芒见村等省级旅游名村、乡村旅游品牌村创建A级旅游景区。推动文物古迹、文化场馆、红色旅游等资源点创建A级景区。(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3 .推进沧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实施好班老、班洪抗英红色旅游景区、班洪下班坝旅游村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红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推进翁丁老寨原址重建工作,向着5A级景区的目标进行打造,把沧源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第一旅游目的地,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沧源自治县人民政府

4、)4 .抓好绿美旅游景区建设。按巩固一批、提升一批、整治一批的原则,积极推进景区植绿补绿,增花添彩,提升景区生态品质和景观质量,到2024年全市28家景区100%完成绿美行动。(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各县区人民政府)5 .实施乡村旅游品牌提升行动。以美丽县城、花园城市、美丽公路为重点,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集聚区。按照A级景区标准配套相关设施,打造一批旅游小镇、乡村旅游品牌村和美丽乡村,建成国际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力争创建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0个省级旅游名镇,20个省级旅游名村。(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

5、局,各县区人民政府)6 .推进文化场馆景区化建设。推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考古遗址、历史文化遗址遗迹等文化场所完善服务配套,突出旅游功能,创新开发模式,新创建一批文化场馆类和遗址遗迹类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7 .加大景区建设支持。认真落实省级对高A级景区创建以奖代补政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金融机构、政府基金和各类融资平台加大对景区建设项目的融资支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二)住宿产品提质行动8 .加快高

6、品质酒店建设。按照统筹推进、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和连锁化、集团化、品牌化工作思路,分期分批建设,“十四五”期间在全市每个县域基本建成1个高星级标准的高品质酒店。积极引入希尔顿、温德姆等酒店品牌入驻,提升全市酒店经营管理水平。推动高品质酒店融入城市综合体、旅游综合体、旅游小镇等建设,打造综合型旅游休闲度假产品。(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区人民政府)9 .加快半山酒店建设。按照市场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导向,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汀河源、3200红茶文化苑二期等半山酒店建设。并积极参与最美半山

7、酒店评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各县区人民政府)10 .积极发展旅游民宿。按照“一院一品、一院一主题”发展方向,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民宿,推动乡村旅游住宿提档升级。加强旅游民宿消防管理。加强旅游民宿从业人员培训,探索持证上岗制度。到2025年,建设符合行业标准的等级旅游民宿15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文化旅游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各县区人民政府)11 .打造住宿业态集聚区。推动酒店、民宿连锁经营,成线路和按片区布局。建设低山凤城、葫芦小镇、博尚镇等酒店综合

8、体、民宿带和集聚区。推动住宿企业拓展产业链,打造3200红茶文化苑、泰膳居等一批多业态住宿业单位。(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12 .强化酒店项目要素支撑。引进一流团队开展项目策划包装。加大对酒店项目入库纳统支持。开展项目合规性审查,确保项目选址符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管控要求。落实“点供”用地政策。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认真落实省级重点酒店建设项目,属于单独选址的,在用地审批时按照有关规定配置使用计划指标。帮助省级半山酒店建设项目争取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不含土地征转费)贴息。积极参与全省最美半山酒店评选,帮助项目争取省财政

9、每个给予500万元的奖补。(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文化旅游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统计局)(三)文旅融合发展行动13 .推动茶旅融合发展。结合旅游产业和茶产业发展实际,加快形成“一城三线四园区”茶旅发展布局。建设临翔茶旅康养旅居城,打造昔归冰岛茶乡探秘之旅、“西南茶马古道”一一茶文化寻根之旅、百里边关古茶体验之旅三条茶旅精品线路,建设凤庆滇红生态文化产业园、双江冰岛茶生态文化产业园、永德现代熟茶加工园区和沧源民族茶文化健康生活旅游园区。打造昔归、冰岛、忙肺等一批休闲观光、知识科普、采摘体验、茗茶品鉴为一体的茶旅融合发展示范点,打造荣康达乌龙茶庄园、白莺山、碧丽源等

10、一批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养生等茶旅一体示范区,扶持邦东、马鞍山、怕拍等一批农家茶楼、茶舍、茶庄,发展茶旅乡村游。(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各县区人民政府)14 .加大文博资源利用。以博物馆群建设为重点,强化博物馆要素整合,植入旅游功能,加强旅游线路设计,完善旅游标识等,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建设市博物馆、滇缅铁路遗址博物馆、凤庆县滇红茶博物馆、永德县博物馆、沧源伽族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内涵深邃、旅游亮点聚集的高品位文化旅游新名片。打造文博主题和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2条以上。(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人民政

11、府)15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环境,营造氛围,重点建设沧源班洪抗英盟誓遗址、双江自治县大文乡圈控起义遗址等红色旅游示范项目,完善展陈内容,创新展示手段,开发文创产品,升级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增效。把革命遗址、遗存、遗迹所蕴含的革命精神融入贯通到旅游线路设计、陈列展示、讲解体验之中,打造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提高红色资源利用水平,促进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发展。(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16 .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按照集聚发展的思路,推动临翔茶马古

12、镇、凤庆滇红第一村、沧源葫芦小镇、耿马孟定芒团纸艺小镇、双江荣康达乌龙茶生态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基础条件好、产业初具规模基地和园区的建设。充分发挥旅游街区区位优势,打造提升临翔区保山风情美食大观园、茶马古镇夜市、凤庆鲁史古镇四方街、孟定水岸星光、体育中心恒春星光美食夜市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街区。推动实施族印司岗里大美之旅勘相耿坎傣拳师等一批驻场旅游演艺项目建设。提升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中国保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品牌。(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广播电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17 .健全文旅融合共建机制。加强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推动文化

13、和旅游重点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聚焦遗产保护、文博展陈、红色旅游等领域,多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旅项目开发。(责任单位: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文化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四)旅游业态创新行动18 .培育“旅游+”新业态。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科技、互联网平台等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促进“景区+”,引导景区创新内容创作、产品展示、传播消费等环节的合作机制,发展非遗体验、影视拍摄、赛事活动、旅游演艺、夜间消费等业态。促进“酒店+”,支持酒店整合乡村、民俗、户外运动、康养等资源,开发微旅游、微度假、小团游等创新产品和服

14、务。打造有深度体验感的“酒店+”旅游目的地。促进“旅行社+”,开发中医药保健、温泉康养等产品,为游客提供优质养生服务,加快营销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体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19 .培育“+旅游”新业态。围绕“文、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科普+旅游”“交通+旅游”“互联网+旅游”“水利水电+旅游”“艺术+旅游”“非遗+旅游”“商务+旅游”“婚庆+旅游”“探险+旅游”等融合发展。依托边境经济合作

15、区,建设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发展跨境游、自驾游、健身游等新业态新产品。推动“国门文化”建设,实施文化交流和睦邻友好示范项目,争取国家跨境旅游免税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外办、市乡村振兴局,各县区人民政府)20 .积极加大新技术应用。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主题公园、产业园区、休闲街区等运用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展数字展馆、虚拟景区等服务;推动沉浸式业态与城市公共空间、特色小镇等相结合;开辟美食一条街、酒吧一条街、购物一条街等特色夜游产品,开

16、发新型微观全时空旅游娱乐项目,开展夜景餐厅、篝火打歌、烧烤晚会、星光派对等夜间体验活动,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提升旅游演艺、线下娱乐的数字化水平。(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21 .大力支持新业态发展。建立健全“产业+旅游”责任体系,研究旅游新业态准入机制和扶持政策。制定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示范基地验收标准,对验收合格的给予重点宣传推广。依法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康养机构内设诊所等纳入医保定点。对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内,直接用于采摘和农业观光的种植、养殖、饲养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利用经批准的开山整治土地及改造废弃土地发展的休闲农业、共享农庄和乡村旅游项目,报经县级税务机关审查后,可从使用的月份起免缴5年城镇土地使用税。(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旅游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医疗保障局、市税务局)(五)市场主体倍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